企業軟資源

企業軟資源是相對於硬資源而言的,具體是指企業的人力資源,技術資源,管理資源,信息資源,經濟資源。企業軟資源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彼此相互制約和作用,能否有效開發利用企業的軟資源,對一個企業來說關係到它能否在市場競爭中取勝,贏得持續穩定的市場份額。從大的方面講,可關係到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因此每個企業應把企業軟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到一個戰略高度來認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軟資源的特點
企業軟資源的特點,企業軟資源的開發和構建,轉變經營管理模式--從重硬資源轉向重軟資源,

企業軟資源的特點

軟資源和硬資源相比具有更大的優越性,能使企業越戰越強,獲得不斷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  1.軟資源具有無限性
硬資源是有限的,資金、土地、原材料、勞動力等,相對於生產的發展總是稀缺的,對一個國家是這樣,對一個企業同樣也是。企業廠房的擴大往往會受到土地的限制,生產的發展會受到原材料、能源的限制等。硬資源是越用越少,而軟資源相對來講是無限的。知識、技術、文化、思想、理念等,不是越用越少而是越用越多。在使用中會不斷得到增長。知識、技術、文化、理念等都是可以不斷創新、不斷發展、不斷增加的。
2.軟資源具有共享性
硬資源一般具有獨占性和排它性,是有明顯邊界的。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擁有土地的就成為地主,擁有資本的就成為資本家。但是軟資源卻不同,具有共享性。知識、技術、文化、理念等都是可以進行學習和掌握的,是無邊界的,靠的是一種學習的能力,而能力又是軟資源,也是可以通過培養、訓練而造就的。
3.軟資源的邊際成本遞減,而邊際效益卻是遞增的
硬資源的邊際成本是遞增的。土地、原材料、燃料、勞動力等是隨著使用量的增加,價格會越來越提升,而其邊際效益是遞減的。軟資源則不同,並不會隨著使用量的增加而使成本遞增,相反隨著使用者的增多、使用量的增加而使其成本遞減。知識、技術、文化等是越學越多的,積累得越多,再學習的成本就越低,掌握新技術、新知識就會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知識、技術、文化等是可以不斷得到提升,其邊際效益是遞增的。
4.以軟資源為主的產品具有高附加值、強競爭力
以硬資源為主的產品,容易被學習和模仿,隨著產出的增加,賣得越多則利潤越低,形成“薄利多銷”。初級產品、加工產品、勞動密集形產品等附加值都比較低,而且容易受到市場的衝擊。而以軟資源為主的產品卻不同,由於技術含量多、文化品味高、社會效應大,難以被學習和模仿,具有一定的壟斷性等。產品的附加值一般比較高,能做到“厚利多銷”,擁有較為持久的市場優勢。軟資源不僅體現在產品中,而且體現在服務中,體現在良好的行銷關係中、市場效應中。它是不可觸摸的,但卻是可以體驗得到的。人們往往對它“一往情深”,寧願花更多的錢來滿足一種高質量的享用,精神上的一種感受。感受就是消費,感受高於消費,感受會成為消費的最高形式。

企業軟資源的開發和構建

正因為軟資源具有其獨特和潛在的巨大優勢,因此,對軟資源的開發和構建是我國企業面臨的首要任務,是企業能獲得持久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1.著力開發“無形資本”
企業的無形資本中,最重要的是企業文化和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的價值觀,它具有一種無形的人文力,能使企業職工形成明確的工作目標,良好的工作作風,自覺而努力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完成好每一項任務,把工作做實、把產品做精、把服務做全。企業要努力培育企業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能與企業同呼吸、同成長、同發展,做到企業精神與企業價值觀的人格化,實現“人企合一”。企業良好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是企業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它凝結著企業每一位職工全身心的奉獻。而這種奉獻精神是在企業價值觀的薰陶中,在日積月累的文化積澱中形成的。企業的不同不僅在於產品的不同,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於企業文化的不同、員工素質的不同。品牌廠家的員工就與眾不同,這決不是外形的不同而是內涵的不同,而是價值觀、工作作風、品德行為的不同等。而且一般不會輕易隨領導者的變動而變動,不會因環境的變化而變動,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力量。縱觀世界成功的企業,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日本松下電器公司、中國的海爾等,其長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即優質的產品、精明的銷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優質的產品、精明的銷售或服務理念往往產生於深厚的文化底蘊。
企業在研發技術的基礎上形成的核心能力,是企業能不斷壯大、不斷向前發展的又一重要無形資本。它也是無形的,是一種能力,能夠整合各種不同生產技能,有了這種能力,企業就能夠不斷開發出新的技術、新的產品,從而能夠比競爭對手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獲得長期的發展。核心能力具有獨特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完全模仿性。其他的企業可以模仿生產外形相同的產品,但產品的質量、功能、檔次、服務以及給消費者的體驗就是不一樣。其他企業可以學到其中一種或幾種技術, 模仿著生產一種或幾種產品,但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廠家能不斷開發出新的技術、推出新的產品,而其他廠家就缺乏這種能力。核心能力具有廣泛的延展性、動態的調整性、轉換產品的靈活性、占領市場的超前性……,這樣的無形資本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中持續地、專注地研究技術、開發產品、應對市場,從而不斷積澱而形成的能力,是企業內外部各種資源綜合作用的結果,刻上了企業特質的烙印,唯該企業所有。就如全國的電氣行業都在學“海爾”,“海爾”的技術、產品、服務等也都是公開的,但“海爾”就是“海爾”,其他企業就是無法學到和模仿到“海爾”的企業文化和核心能力。
2.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一個企業的發展,內部資源固然是重要的,但還需要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社會資源。任何一個企業資源再多總還是有限的,因此,企業不僅應擁有資源而且還要具備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的能力,使社會資源能更多更好地為本企業的發展服務。從世界範圍看,越來越多的大企業開始最大限度地擺脫有形資產的負擔,如廠房、機器、設備、倉庫等,因為有形資產越多,企業的獲利能力就會越低。就如有的學校沒有教室,沒有教師照樣能辦學一樣,一些企業沒有廠房,沒有機器設備,甚至沒有自己的員工,同樣能生產出產品。當然並不是真正的沒有,而是充分利用了社會上的資源,進行了虛擬研發、虛擬行銷、虛擬運輸以及虛擬分配(指股權、期權制)等等。有的企業進行腦體分離,企業僅擁有組織經營生產的人員,幾間辦公室而已,卻利用外部的土地、廠房、社會上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勞動力、原材料等生產出大量的產品。
有的企業實行業務外包管理,尤其是製造型企業把非核心業務包給專業性比較強的公司去做,自己集中精力把核心業務做好做大做強,從而達到增強企業競爭力和綜合實力、提高效率、使企業效益最大化的目的。非核心業務外包,不僅不影響企業的經濟實力,而且可以通過外包,整合社會資源,利用外部優勢,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業務外包管理在國外企業中套用比較普遍,許多大公司把業務外包作為重要的管理內容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一項戰略措施。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傾向於採用業務流程外包,認為這樣有助於企業集中精力發揮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利用有價值的資源,來拉動業務增長和業務創新。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也為業務外包管理拓展了新的空間,加快了外包業務的深入。有資料顯示,國外在過去10年時間裡,業務外包管理比較好的企業,其成本平均降低了50%,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效益。聰明的企業家要抓住關鍵的核心業務,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為企業創造最大的價值,使企業獲得最大的利潤,巧用社會資源壯大和發展自身。
3.激活企業的人力資本
中國的勞動力資源是十分豐富的,供遠大於求,企業可以有餘地去挑選各種一般的普通勞動者。儘管一般勞動者僅僅是從事生產線上的工作,勞動是簡單的,但也還是需要進行培訓和管理,增強他們對工作性質的認識,盡責盡力地乾好每一項工作。需要獎優罰劣,充分發揮每位員工的生產積極性。而企業所需要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往往是供不應求的。企業需要珍惜這些人才,在實踐中不斷地培訓、磨練、提升他們。要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他們自身的優勢,並給予學習深造、晉升提拔的機會,以使他們的自身價值能不斷得到提升和實現。
人的需求是不同的。普通勞動者也許更注重物質方面的獎勵,而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也許更看重自身在企業中的發展, 自身的價值能得到更好的重視和實現。因此,企業需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地採取各種不同的激勵方式,激活本企業的人力資本。有形的物質資本再多也還是有限的,而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可以不斷加以挖掘、開發和提升。在某種意義上講,企業發展的源泉是人力資本而不是物質資本或貨幣資本。過去是物質資本牽引人力資本,而現在是人力資本統治物質資本、駕馭物質資本、激活物質資本,使物質資本不斷得到增值。根據科斯定理,在交易費用大於零的世界裡,不同的產權界定,會帶來不同效率的資源配置。產權制度的供給是人們進行交易、最佳化資源配置的前提;人力資本產權的界定和重視同樣重要,它在企業所有權安排中具有一種特殊決定性的地位和作用。應承認人力資本的產權要求,尊重人力資本的產權,充分發揮人力資本的作用。
4.提升產品的文化含量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產品、對服務的文化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享受物質產品的同時,希望能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並且願意為這種精神上的滿足支付更高的代價。比如說,生產一隻水杯,水杯的重要功能是滿足存水、喝水的要求,但是,如果在這隻水杯上寫上名人的詩詞,印上賞心悅目的花紋圖案等,喜愛文化韻味的人們就願意花高價購買。因為在喝水的同時可以進行欣賞,心情愉悅,心理上的滿足是無法用價值來準確衡量的。生活用品可以賦予文化的品味,生產用品也可以同樣加以考慮,可以使運用和操作它的人們在生產的同時,感受到文化上的陶冶,從而工作起來心情會更好,幹勁會更大。勞動並不等於勞苦,勞動、工作同樣可以給人們帶來樂趣,人們可以享受勞動。
企業要轉換生產行為的理念,將經營戰略的關注點轉移到情感原則上,不僅提供有形的產品和服務,還要給消費者提供無形的精神享受。也許產品本身的物質價值並不高,但產品中的文化品味、人性含量的價值會更高。這樣的產品由於能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需求,其利潤也就更為豐厚。因此,企業一方面,要利用文化內涵、形式和載體提升企業整體形象和品牌價值,擴大企業的影響力,提高市場份額;另一方面,要從文化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出發,利用文化研究結論和經濟判斷,確定有商業價值的需求的內涵,完成載體設計,即進行需求管理。組合戰略聯盟資源完成載體建設,通過需求的滿足實現經濟利潤。

轉變經營管理模式--從重硬資源轉向重軟資源

傳統的經營主要依託土地、貨幣資本、能源、原材料等硬資源,它以耗費有限物質資源為代價的經營方式,其直接後果是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耗損了寶貴的自然資源。而現代經營應主要依託企業的軟資源,即企業文化、人員素質、科技研究與開發能力、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人才數量、產品品牌、商標、信譽、專利、銷售網路與體系等,通過套用高知識、高技能,以儘可能少的自然資源消耗,生產出更多的有效產品和服務。因此,企業的經營模式應從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消耗硬資源,轉向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軟資源,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隨著企業經營模式的轉化,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都要發生轉化。在管理思想方面,傳統的管理思想是科學管理、戰略管理、日本式管理技巧;現代管理應是重視學習型組織和複雜科學管理。其重要內容是構建互動的學習型文化,使企業整個組織充滿著濃厚的學習氣氛,每個成員都善於不斷學習;他們學習的越多,越能積極創新,創造最佳的工作業績,創造自己的未來。要讓企業的每一個成員都成為創新的源泉,人的綜合素質和組織素質的提高成為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管理理念方面,傳統管理理念只是一味地競爭,只是停留在為顧客服務上;現代和未來的管理理念應是既競爭又合作,而且不只是停留在為顧客服務上,而是引領顧客創新,形成顧客資本。在管理模式方面,傳統的管理模式是橄欖型,即只注重生產製造,不注重研究開發和市場行銷,只注重對硬資源的管理;現代的管理模式應是啞鈴型,即不僅注重於研究開發、不斷創新產品、創新市場,更注重對軟資源的開發和管理,突出知識管理,使顯性知識實現共享,隱性知識得以激活,並將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結合,產生知識資本的不斷創新和增值。
隨著經濟的發展,軟資源的優勢日益顯示出其強大的力量。競爭對手可以很快擁有硬資源,但長期形成的企業軟資源優勢,卻是難以超越的。軟資源優勢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其潛力是無限的,可以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企業亟需大力挖掘和開發,努力構建好本企業的軟資源,充分發揮軟資源在經濟成長中的作用。軟資源在市場競爭中實際上是最硬的,軟實力是最強大的,柔軟勝於堅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