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貝,商周時代(公元前16—8世紀)經濟貿易發展,為彌補自然貨貝流通不足而仿製的石貝、玉貝、骨貝、蚌貝及陶貝等,通稱仿貝。仿貝交換價值約等於或稍低於天然貨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仿貝
- 時代:商周時代
- 組成:玉貝、骨貝、蚌貝
- 價值:約等於或稍低於天然貨幣
- 交換價值:約等於或稍低於天然貨幣
仿貝,商周時代(公元前16—8世紀)經濟貿易發展,為彌補自然貨貝流通不足而仿製的石貝、玉貝、骨貝、蚌貝及陶貝等,通稱仿貝。仿貝交換價值約等於或稍低於天然貨幣。
仿貝,商周時代(公元前16—8世紀)經濟貿易發展,為彌補自然貨貝流通不足而仿製的石貝、玉貝、骨貝、蚌貝及陶貝等,通稱仿貝。仿貝交換價值約等於或稍低於天然...
把骨頭加工成骨貝,把玉石加工成玉貝或石貝,有時還用堅硬的木頭加工成木貝,以此來充當貨幣流通。這些被加工成型的仿貝統稱人工仿貝貨幣。...
先秦時期以海貝充當的原始貨幣。早在夏代末年,貝可能已經成為交換媒介。商代常見的是一種齒貝,背面往往磨平,或鑽一穿孔,便於攜帶,學名為貨貝。貝是生長於熱帶亞...
仿製貝幣指中國夏商周時期使用玉、石、蚌、骨、泥、金屬等材料模仿貨貝形狀製作的一種貝幣。仿製貝的產生和使用都具有地域性,在部分地區是為了彌補真貝的不足,...
春秋戰國時期的“貨貝”背部幾乎磨平,稱為“磨背式貨貝”。“銅仿貝”一般仿貨貝之形,早期者與天然貝形制相近,春秋以後,南方楚國地區又鑄鑄造出有文字的“銅...
中國以貝作為貨幣分為三個時期:天然海貝時期、人工仿貝時期、金屬鑄貝時期。我國使用貝為貨幣的地區較廣,其延續的時間亦很長,在雲南少數地區貝為貨幣一直延用到...
《齊地貝幣》指出在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齊地所發現的貝幣,不但種類齊全,而且與其他區域相比,在各種仿貝家族中也最為精細,如石貝、銅貝、陶貝、骨貝、銀貝等...
上座部佛教各種文字的巴利三藏原典,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貝葉和仿貝葉的漆寫本或墨寫本,另一類是排印本。巴利語佛典貝葉本 或仿貝葉本...
7.3.4 仿蜘蛛絲材料的製備 7.4 仿蜘蛛絲材料的結構和性能 7.4.1 再生蜘蛛絲材料的結構和性能 7.4.2 基因工程仿蜘蛛絲材料的結構和性能 7.5蜘蛛絲...
郵票選取了八種先秦貨幣為郵票圖案。第一枚“貨貝、銅貝”,商代使用的海貝及仿海貝形鑄造的銅質貝形貨幣,在河南省安陽出土。第二枚“空首布”,春秋時期晉國...
沙飾貝(又稱沙篩貝、薩氏仿貽貝)是一種小型的飾貝科雙殼軟體動物,種群個體大小在2-32毫米之間,形似水彩鑽齒蛤(即俗稱的“海瓜子”)。沙飾貝原來棲息於中美洲...
珧貝是一種人工仿製貝,又稱“蜃甲”、“”、“蛤殼”。用蚌殼刻成的珧貝呈乳白色,形體扁平。兩端較鈍,雙穿,余如骨貝。也有不進行人工雕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