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景泰藍貼畫,甘肅省隴南市徽縣傳統美術,甘肅省市(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甘肅省徽縣文化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仿景泰藍貼畫
- 遺產級別:市(州)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隴南市徽縣
- 保護單位:甘肅省徽縣文化館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仿景泰藍貼畫是近代傳入徽縣的民間工藝美術新畫種。傳入徽縣後,規模不斷擴大,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景泰藍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傳統工藝品,春秋時已有此技術,到明代景泰年間製作最為精美而著名,故稱“景泰藍”。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器物。
工藝流程
仿景泰藍工藝貼畫屬純手工製作,製作過程分四步。首先定稿,參考照片或書籍,確定景泰藍工藝貼畫圖案的內容;其次繪圖,將確定好的圖案繪在紙上,紙張篇幅由作品大小決定,要注意圖案的比例適合、線條流暢;再次掐絲,利用掐絲工藝,將扁銅絲按照底稿上的圖案勾勒出整幅作品的基本原型,固定牢固,這一過程工藝繁瑣,操作技術要求較高,線條要求整潔、流暢,製作人要熟知絲的韌性,掌握好絲的弧度,這是作品能否成功的關鍵之所在,在整個工期中占用時間較長,掐絲過程中要用剪刀、鑷子等工具;第四點藍,俗稱上色,是整個製作環節中最重要的一步,用小顏料鏟或自製的針鏟,將不溶於水、不褪色的純天然礦物質顏料一點點填充在扁銅絲勾勒的圖案上,礦物顏料的用量以不超過銅絲高度為宜,若溢出,影響線條的流暢性,色彩的過度較難把握,要求做工精細,色彩過度自然;最後裝裱,作品完工後,刷上一層特製的膠,以免原料因受潮、震動等原因引起脫落,晾乾後,裝裱成框,即形成仿景泰藍工藝貼畫。 仿景泰藍工藝貼畫,畫面清晰、新穎,色彩豐富、艷麗,立體感強,在底色的映襯下,主體圖案突出。而且經過定型後,畫面不變色、不變形、不變質,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便於長期保存與收藏。
社會影響
徽縣仿景泰藍工藝貼畫,既傳承了琺瑯與嵌絲之技,又融合了壁畫之靈,形成了鮮明個性。因其色彩鮮艷,製作獨特,保存永久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遠銷西藏、青海、西安、四川等地區,經濟價值可 觀,是極好的贈品或家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