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擬格】 按照既成的語言形式遣詞造句。仿擬有助於習作者學習運用語言,但切忌生搬硬套,食古不化,而應依據語境,靈活地進行仿擬,若能飛騰想像,銳意創新,甚至能超出原句。古典文學中不少膾炙人口的名句,就是點化前人的句子而成的。即使如此,它也不能替代對語言的獨創的運用。它有兩個類型:一、擬句。即模擬既成的句式。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系仿擬庚信《華林園馬射賦》:“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前者句法結構出於後者,而意境、文采卻超於其上。這種修辭方式也可用於戲謔或諷刺。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十:“貢父(劉般)晚苦風疾,鬚眉皆落,鼻樑且斷。一日與子瞻數人小酌,各引古人語相戲。子瞻戲貢父云:‘大風起兮眉飛飈,安得壯士兮守鼻樑。”座中大噱,貢父恨悵不已。”系仿擬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二、仿調。指仿擬既成的整篇整段的詩文,取其全文的語調或情韻。魯迅《我的失戀》:“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低頭無法淚沾袍。愛人贈我百蝶巾:回她什麼:貓頭鷹。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驚……”。系仿擬張衡《四愁詩》:“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