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倪瓚古木叢篁圖

仿倪瓚古木叢篁圖

《仿倪瓚古木叢篁圖》是清代畫家惲壽平創作的一幅水墨畫,現藏於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畫仿倪瓚遺意,畫古木平泉,叢篁積翠。作者運用折帶皴、疊糕皴畫竹石樹木,或斷或連,似斷實連,雖為仿古,卻有自家風格,顯秀潤清逸之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仿倪瓚古木叢篁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惲壽平 
  • 畫作類型:水墨畫 
  • 現收藏地: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 
  • 規格:縱81cm,橫32.7cm 
  • 材質:紙本 
  • 幅式:立軸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名家點評,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畫仿倪瓚遺意,畫古木平泉,叢篁積翠。在畫下端山坡上畫一堅石,造型生動,在石的周圍畫高松,古木四株,修篁數叢,其中數竿穿插於高松古木間,可謂是“三君子”(竹、石、松)或“四君子”(竹、石、松、古木)之圖,題材雖簡單,但樹石形態是惲壽平精心設計的,似有不屈不撓、任經雨打風吹之志。
仿倪瓚古木叢篁圖
仿倪瓚古木叢篁圖
畫幅左上方有作者自題:“古木平泉,叢篁積翠。不入時趣,殊有古趣,似得之於洪谷也。”後鈐“正叔”朱文印章和“壽平之印”白文印章。右上方有作者於次日再題:“昔倪元鎮畫獅子林圖,以荊、關自喜,輒欲傲王蒙諸人。余且未似雲林,敢望洪谷?東園生次日又題自訕。”前鈐“寄岳雲”朱文篆章,後鈐“南田草衣”白文篆章。《石渠寶笈續編·第三十二·重華宮藏九·本朝臣工書畫一》著錄稱:“鑑藏寶璽:八璽全。收傳印記:茶坪。”

創作背景

此畫為惲壽平臨仿倪瓚《古木叢篁圖》之作,創作於康熙七年左右(1668年),作者時年三十六歲(35周歲)左右。其時,惲壽平迫於生計,繪畫的主攻方向逐漸偏向了花卉畫的研究和創作上,挖掘了唐末宋初人遺法而創製了面貌全新的沒骨花卉畫法。

藝術鑑賞

構圖

此畫構圖簡潔,畫中部繪三樹一石及修竹。在綠茵茵的草地上有三棵樹拔地而起,倚附於山石旁。樹根露裸出土,樹幹挺拔向上,伸展到畫幅上、中部位,占有整個畫面二分之一,頂天立地。惜其中有一棵樹枝枯葉散。樹旁有一巨大的湖石立於中間部位,湖石造型奇特,上大下小,一棵向右傾斜。湖石旁有幾叢篁竹,分布湖石兩側,極得掩映之致。這裡顯得異常清幽,然而充滿著生機。

技法

畫中的松樹、竹子、龍爪槐以及石頭都是用中鋒兼以側峰的書法用筆寫出來的,尤其蟹爪的提、挑、轉、折和松針的剛勁堅挺,畫中可謂筆筆見筆,但筆觸卻是鬆動虛活的,長線如游蛇一樣在石頭的形體上游移,以鬆動搖曳的筆法營造了一種虛蒙濛霧氣飄蕩的空間感,而那些看似實筆的筆觸融入了場景,使得蕭瑟疏淡、寥寥的景物有了可依託的力度和生氣,這正應了惲壽平在《南田畫跋》中所論的:“用筆時須筆筆實卻筆筆虛,虛則意靈,靈則無滯跡,不滯則神氣渾然,神氣渾然,則天工在是矣。”
全畫以水墨畫成,墨色明潔,濃淡層次豐富而和諧。

名家點評

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書畫鑑賞家李烈初:此圖正中立石,石後雜樹數株,映以竹叢。布景甚簡,而有飄逸靈秀之致。……在倪瓚傳世作品中,有一幅《古木幽笪》,復有一幅《叢篁古木》,構圖相似,簡簡單單,塊石數樹,矮竹二三叢,所謂“古木”的細枝,十分蕭疏自然。惲壽平雖是高手,對比之下,則較軟弱不稱。(《書畫鼓吹》)

歷史傳承

此畫曾由清代宮廷收藏(因為著錄清代宮廷所藏書畫的《石渠寶笈續編》收錄此畫,經乾隆帝、嘉慶帝、宣統帝御覽,鈐有清廷收藏章多枚,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故宮書畫錄》和《故宮書畫圖錄》著錄。

作者簡介

惲壽平(1633年-1690年),原名格,字壽平,以字行,遂更字正叔,號南田,別號雲溪外史、東園客等,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從堂伯惲向學畫,擅畫花卉、山水,拓展徐崇嗣的沒骨花卉畫法,別創一格,師從他的人很多,形成“常州畫派”。工詩,詩境雋永秀逸,有《甌香館集》和《南田畫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