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荃(1806-1853年),又名德喧,字景淇,號月坡。浙江餘姚人(舊屬寧波府慈谿縣金川鄉任徐村),清道光壬辰亞魁乙未進士。
基本介紹
- 別名:德喧,
- 字:景淇
- 號:月坡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浙江餘姚丈亭
- 出生日期:1806年正月初四
- 逝世日期:1853年六月初十
- 主要作品:鴻爪集、蠶桑要術、百不能齋新樂府、南遊瑣記
- 本名:任荃
人物生平,個人經歷,任荃故居,
人物生平
任荃(1806-1853),又名德喧,字景淇,號月坡,浙江餘姚人(舊屬浙江省寧波府慈谿縣金川鄉任徐村)
家境殷實,兄弟三人,排行老三,三歲喪父,母親教育甚嚴,幼年聰明嚴謹,過目不忘,鄉人異之。道光壬辰亞魁乙未進士,並與1835年6月1日以新科進士身份受清宣宗道光皇帝接見,即簽發廣東即用知縣,丙申署三水(今廣東佛山三水區),道光辛丑補實梅州大浦縣,例授文林郎。據任荃《鴻爪集》自述,嗜好讀書,癖好詩,音律、天文、禪道、經濟、科技皆通。
個人經歷
據《三水縣誌》記載,任荃一到任便倡導捐款,自己帶頭捐銀一千兩,籌款二萬零八百兩用於修繕三水縣城及養濟院、學校等。《光緒志》也因此有傳:“署三水縣,事守潔,理積案,多平反。有村農被盜誣,荃密召農,青衣雜徒役中,示盜,盜妄指他役,荃大笑立釋農去”。他清理積案、平反冤獄,很有一套辦法。史書上還有南海侵占三水書院沙地與上司力爭的故事,“三水行台書院沙地千二百畝,鄰南海見侵奪,訟不得。直荃至,白制府鄧廷楨請復按,鄧以袒三水。怒之對曰,官三水袒三水情耳。公總制兩廣,皆赤子,袒南海何也。卒盡返侵地以養士”。一個為民請命,不畏權貴的縣官躍然紙上。道光辛丑年補實大埔縣大埔任上,解救川生幫、以親身試驗教育百姓遠離邪教,安心生產並親編《蠶桑要術》一卷輔導當地種桑養蠶,史載:“大埔地瘠,民婦不知蠶,荃始教之,為作《蠶桑要術》……兩縣人刻之行於世”。任荃《鴻爪集》專門有詩記載此事:“山中簡僻人多古,境內荒涼吏少恩;但得蠶桑勤婦課,無窮生計溢繅盆。”他當年對其傳播的蠶桑業寄於很大希望,試圖以此來改變大埔、三水的貧窮面貌。正當他要大幹一番事業的時候,不料大埔連年水災,任荃體恤災民,捐俸並倡導鄉紳捐款賑濟。當時縣裡有個李姓同知,司鹽課,要求任荃報鹽場淹,以免去當年鹽稅,實際欲私吞已經收繳的兩萬兩鹽稅,被任荃嚴詞拒絕。李氏遂懷恨在心,以他事中傷,直至罷官。任荃罷官之後,三水士民力邀他主講行台書院,因此他在詩中寫道:“為吏為師俱可患,何功何德永難忘。舊時桃李知無恙,重倚江樓醉夕陽。”對當地百姓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兩年後離別三水時,兩縣百姓含淚送行,並分別立生祠祭祀。
任荃故居
餘姚丈亭上徐塔舊稱任徐村,村東有一幢舊稱“朝東屋”的乾隆末年的建築,自道光間出過一位縣官後,一直稱作“官房”。官房坐北朝南、前後三進、硬山重檐、穿斗式梁架,東西兩邊的封火牆基本完好。前進五間兩弄,中進已經變賣拆毀,後進四間一弄,每進有前後天井,既相對獨立,又有月門貫通。後進的西邊少了一間一弄,大概是屋地基的原因,主人曾以為在西邊鑲接一間一弄只是時間問題,然而造化弄人,直至房屋倒塌、易主,仍是未竟之業。
與周圍的現代建築相比,如今的官房顯得特別矮小、破敗。正中的台門孤獨地矗立著,磚制斗拱,磚雕門額,正面雕“竹苞松茂”,背面是“光前裕後”,寄託了主人希望家族根基穩固、枝葉繁榮、光耀祖宗、恩澤後人的美好願望。台門兩邊的圍牆已經坍塌,進門的甬道和兩側的石板也多破碎,長出了齊腰高的荒草。台門外立有一對梅園石旗桿夾,東邊一副已湮沒在草叢之中;西邊一副緊貼著一戶農家的後門,其中一塊被敲斷半截擱上一塊石板當作洗衣板。進士匾還在,只是被人改作一扇板門,繼續“發揮餘熱”。堂前里,亂七八糟堆放著各種廢棄的如水車、犁耙、稻桶之類的大型農具。左壁貼著兩張已經看不出本來顏色的、支離破碎的紙頭,上面字跡漫漶,依稀有“欽命”、“捷報”、“高中”等字樣。屏風壁背面貼有一張官報,因板壁改磚壁的緣故,只剩半截,“捷報,貴府令姻再侄相公張……”幾個字倒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