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熊大梅詩意圖頁

任熊大梅詩意圖頁

《任熊大梅詩意圖頁》是清代畫家任熊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此圖在繪畫技法上以傳統的狀物勾勒敷色法為主。線條用逸筆寫出,設色明麗,有平面效果。局部採用西法,鞦韆柱子架構比例合理,女子間的位置經營適度,有透視效果。作品反映出畫家對中西結合繪畫風格的探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任熊大梅詩意圖頁
  • 作者:任熊
  • 創作年代:清代
  • 材質:絹本
  • 規格:縱27.3cm, 橫32.8cm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大梅”,指晚清文學家姚燮。姚燮(1805—1864年),字梅伯,一字復莊,號大梅山民,浙江鎮海人。工詩文,尤精填詞,善寫墨梅及白描人物、寫意花卉,無不奇特。但當時人們更為推重他的詩詞,有《大梅山館集》問世。任熊與姚大梅關係友善。清鹹豐元年(1851年),時年29歲的任熊應姚大梅之邀,寓居姚家為其詩句配圖,共繪詩意圖120頁,分別刻畫了仕女、花鳥、樓台、鬼神等各種物象。興酣落筆,二月余而成。

作品賞析

此為《姚大梅詩意圖》中的一開,是任熊依據姚大梅“內家漢戲秘鞦韆”詩意所繪宮苑女子盪鞦韆的場面。唐宋時代,鞦韆成為專供婦女玩耍的遊戲,以練習輕捷、矯健之態。打鞦韆時,人在空中蕩來蕩去,翩翩若飛,饒有趣味。圖中女子著漢裝,為宋時形制。其中一女子身穿盤領窄袖袍,腰系抱肚,束紅色革帶,為男裝打扮,暗指女子也諳熟武藝,有巾幗不讓鬚眉的神采。
此圖在繪畫技法上以傳統的狀物勾勒敷色法為主。線條用逸筆寫出,設色明麗,有平面效果。局部採用西法,鞦韆柱子架構比例合理,女子間的位置經營適度,有透視效果。作品反映出畫家對中西結合繪畫風格的探索。

作者簡介

任熊(1823—1857年),字渭長,號湘浦,浙江蕭山人,寓居上海賣畫為生。其受父影響,自幼喜愛繪畫,曾從民間塾師學畫肖像。後赴各地賣畫為生,臨摹了杭州孤山聖因寺五代貫休的十六羅漢石刻畫像等,畫藝日益精深,又在浙西名士周閒和寧波姚燮的家裡遍臨前代名家的書畫佳作,逐漸形成自己兼具傳統繪畫及民間繪畫之長、富有創造性的繪畫風格。他的繪畫技藝多樣,人物、花卉、山水無所不能,工筆、寫意兼長。其人物畫法學明代畫家陳洪綬,線條圓勁,形象誇張,多以歷史故事和仕女為題材。其花鳥畫工筆重彩與沒骨寫意兼收並蓄,將民間藝術與文人畫的筆墨融為一體,格調清新。所作山水數量不多,但均構思妙異,布局奇巧,筆墨精微,色彩繽紛。他以筆致清逸、畫風高古及構思巧妙為畫壇所重,與同時代的朱熊、張熊合稱“滬上三熊”,又與任薰、任頤、任預並稱“海上四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