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羅布出世後在他的嚴格管教和親自監督下,小畫家格桑羅布很快成長起來,並於20歲時加入工院組織,23歲獲烏瓊職稱。在擔任“雪堆白”專職畫師期間,師從該組織內的著名工藝畫大師勒參欽饒,專攻裝飾圖案及其相關的理論、實踐知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仲多·格桑羅布
- 民族:藏族
- 職業:畫師
- 國籍:中國
簡介,繪畫世家,羅布父親,羅布生平,羅布兒子,
簡介
特別是熱振攝政時期,修建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如意妙善塔的工程剛剛開始時,由於勒參欽饒的突然去世,靈塔的總體設計和全部裝飾圖案的規劃工作落在他和另兩位烏欽的肩上。經過近三年的艱苦努力,格桑羅布和他的同事圓滿地完成了這一舉世無雙的藝術傑作,整座靈塔氣勢宏偉,塔面花卉圖案精細豐富,疏密安排得當,風格莊重典雅,成為裝飾畫藝術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從此,他專門以“堆白仲多”(堆白是西藏地方政府官辦工廠“堆白勒空”的簡稱,仲多是一種官職,地位相當於仲科而實際較低)的身份負責公、私各種工藝圖案的設計工作,包括設計各種佛像的裝飾品、日常生活用品、家俱的設計等。作為工藝美術大師,他創造了許多新的獨具特色的藏民族裝飾圖案,並親自設計了西藏地方政府發行的藏鈔百兩和二十五的票面,在業界獲得很大的聲譽。
同時,他還參與了不少壁畫、唐卡的繪製工作。刊載於《西藏唐卡》一書中的“大白傘蓋佛母像”、“倉巴護法神像”等均為他的作品,他培養了赤列頓珠、扎拉單增、丹巴饒旦等優秀畫家。
繪畫世家
羅布父親
仲多·格桑羅布的老家在曲松縣。他的父親烏欽·次仁久吳(1872—1935年),人稱“大鬍子畫師”,出生於山南艾地區一戶繪畫世家,13歲開始繪製唐卡,長大後加入畫師行會組織“隨炯”——工院,主要承擔當時地方政府指定的壁畫、唐卡繪製任務,先後評為烏瓊、烏欽職稱。1904年,他隨十三世達賴喇嘛經蒙古前往北京時負責繪製沿途大事記圖,並學習研究了漢族及其他民族的美術,返藏後,十三世達賴喇嘛命他繪製羅布林卡、布達拉宮內的一些重要壁畫(如羅布林卡堅色頗章殿內壁畫,大昭寺內圈南面《如意藤》壁畫,布達拉宮三並梯門抱廈里的四大天王像及藏王松贊乾布生平壁畫等)。
據說當他從北京返回西藏時,全身上下一套幹練的蒙古裝束,隨身攜帶著大量內地的水墨畫寫本、毛筆、玉石質的調色板等,對其珍愛有加,連自己的子女都不許翻動,只對同道摯友偶爾示之,在同行間交流賞畫心得,意在改良傳統藏畫。
羅布生平
歷史背景
據錢幣收藏家劉原先生撰文介紹,世界上各個民族由於所處地理位置、生存環境,民族特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便形成了各種各樣有趣的貨幣形態,有的用礦物、有的用動物、有的用食物、有的用工具……真是千奇百怪。
歷史上,藏民族在貨幣形態上獨具特點。在沒有出現金屬以前,曾用貝殼、鹽巴、酥油、哈達、核桃等物作為支付手段,這顯然是因地制宜形成的貨幣形態。即使出現了金屬貨幣之後,由於交通不便,地廣人稀等因素,在不同地區仍然保留著上述交換形式。
自吐蕃以後,史料中多次提到使用金屬的記載,但都是銀錠和金塊,這仍然是一種準貨幣形式,因為它仍存在極大的局限性和不便,無法滿足大眾的流通需要。到了16世紀中葉,西藏才正式使用具有現代意義上的金屬貨幣——章噶。
據史料記載,元明兩朝中央政府對西藏地區政府的財政資助很大,支付形式多為黃金和銀錠,加上西藏和內地的大宗貿易換得的銀錠,這些都是大額貨幣,小額貿易無法流通,總不能拿一錠銀子去買一坨茶葉。
但當時西藏還不具備鑄幣技術,而鑄幣歷史早於西藏的鄰國尼泊爾,當時已流通一種加德滿都第五代國王所鑄的銀幣,西藏稱為章噶。當時這種尼造銀幣通過邊境貿易已經流入西藏,西藏方面也覺得這種錢幣使用起來方便,西藏地方政府便決定正式進口這種銀幣在全藏流通,於是和尼泊爾加德滿都第五代國王締結了一項條約,西藏大量進口尼泊爾的銀幣,其支付方式是西藏用同等重量的紋銀,換取同等重量的銀幣,當時沒有規定支付鑄造工本費,就是這一疏忽埋下了隱患。
貨幣戰爭
俗話說:虧本的生意誰做!尼泊爾鑄幣商為西藏鑄造的銀幣,因沒有工本費,便靠摻銅來賺錢,最多摻銅率竟達到了50%以上,錢幣的顏色從銀白色變成了暗青色,銀幣變成了合金幣,這給西藏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引起西藏民眾的不滿,這為後來發生的兩次尼藏戰爭埋下了火種。(詳情見《西藏通史——松石寶串》)。
第二次尼藏錢幣戰爭取得徹底勝利後,清朝中央政府也想徹底解決西藏的鑄幣問題。自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便開始在西藏鑄造乾隆寶藏(一直經營了很長時間)。
1912年,西藏地方成立銀行。為了減少成本,增加發行量,決定從1913年開始在造幣廠用木刻印模,手工印刷不同面額的單色紙幣。
然而,最初生產的藏鈔只有一色,或藍、或紅,或土黃。由於是單色鈔,故極易仿製,曾多次發現在印度和尼泊爾境內印製的假鈔,於是成立了一個機構,叫“艾巴雲丹”,專門負責鑑別偽鈔,以及由公成班覺專職用手工填寫鈔票號碼,並在鈔票正面右方加蓋一長方形造幣廠黑印。這種手工填寫藏鈔號碼的方法成為西藏地方紙幣的一個重要特點②。
幾年後,西藏地方政府派土登貢培、多德倆人去印度學習印刷。1926年西藏地方政府開始用機械印刷(水力帶動)面值五十章噶的套色紙幣。畫面較原單色五十章噶稍有增大,即長160毫米、寬100毫米,圖文有黃黑紅藍4色,並蓋有八角形達賴紅色印璽及銀行(後期為扎西造幣廠)黑印。
為了提高票面質量,增強防偽措施,地方政府安排仲多·格桑羅布等著名的工藝美術大師參與設計繪製藏鈔,使藏鈔的整體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觀。
設計風格
格桑羅布設計繪製的藏鈔一百兩和二十五兩分別於1937年和1949年印製發行。
審視百兩藏鈔,相比而言,紙幣背面圖案更加複雜精美,畫面中心是在一個藍色矩形,上下長139.0毫米,上下寬80.5毫米,內花框線中橫式精美版畫,一老一少兩位聖者坐在菩提樹下,老者右手持寶壺滋潤大地,左手含在鬍鬚下;少者雙手各持一寶碗,右手高舉齊眉,左手收在胸前;老者前方有一臥鹿,右前方有一滿盛食物的大盤,右後方有一聚寶鼎,左端有一對仙鶴,右方有大海和海島;菩提樹左右上方有一對作相同方向飛翔的蝙蝠,一幅長壽、和平、幸福、美滿的景象。版畫外有三層回形框線。內框由白底紅色菱形格線組成,格線中填有十字花紋,四角各有一條頭面向著中心的藍色花龍;中框左右中白底綠字:西藏地方政府無往不勝。四角及上下框為白底的象徵寶貴的綠色牡丹花,並綠色菱形格線,每格中四喜充填。外框線同正面。
百兩紙鈔上已有防偽措施。將鈔正面迎光透視時,可看見鈔紙中部有橫寫的兩行暗字,據說是在造紙生產過程中用改變紙漿纖維濃度的方法製成的。
畫家就得畫多小。因此,畫面需要非常精細,對畫家的要求是很高的。
縱觀整個幅面,仲多·格桑羅布設計的藏鈔圖案在保持花邊、花球為框的傳統設計形式的同時,畫面中精心加入“和睦四瑞”、“八吉祥”、亭台樓閣、宗教人物等藏族傳統圖案,既增加了鈔票的防偽功能又富有濃郁的地域民族特色。
羅布兒子
簡介
1941年,仲多·格桑羅布的兒子丹巴饒旦出生了。
生在舊社會,長在新時代的丹巴饒旦曾先後從事國小教師、《格薩爾》研究、出版社美術編輯等工作,1980年調到西藏大學藝術專業任教,1990年獲得國家教委優秀教學成果獎,1991年獲吳作人國際美術教育基金獎,出版有三部個人專著。他是西藏目前唯一的一位唐卡畫家出身的大學專業美術教授,過上了受人尊敬的幸福生活。
說到祖孫三人在專業上的造詣,丹巴饒旦認為,祖父一生從事唐卡、壁畫繪製工作,是一位典型的藏族傳統畫家;父親一輩子主要從事裝飾畫的研究和實踐,在藏族工藝美術的發展方面做出了貢獻;而自己到目前為止,主要從事藏族美術教育工作。可以說,祖孫三人雖然都是以畫出名,各自所走的道路卻並不一樣。
藏鈔圖案
說到父親設計繪製的藏鈔圖案,丹巴饒旦笑著說:“雖然父親親手設計繪製了面值最大的一百兩藏鈔,但那時我們幾個孩子身上卻經常找不到幾塊銅板。那時候,趕時髦的貴族少爺們喜歡騎著腳踏車,身上穿一件嶄新的白綢襯衫,襯衫的口袋上面露出幾張百兩大鈔招搖過市,我們窮人家的孩子是很羨慕的。”
他認為,西藏早期的單色紙幣有白底紅印,白底藍印等,印製粗糙,質量低劣,即使是同樣套色印刷的五兩、七兩五、十兩藏鈔,其設計、繪製工藝均不及格桑羅布的作品。“現在,父親設計的這些作品已經成了搶手的收藏品,無論是從稀有的角度,還是從畫工和設計的精巧、美觀上講,我想,確實是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