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夜探秘》內容簡介:仲夏夜的大自然因為光線不足而顯得神秘甚至有些恐怖,素有“鷹眼”之稱的徐仁修卻有意探索夏夜豐饒的秘密,他經常在夏夜的山林荒野間進行觀察,樂而忘返,並用雙耳補充夜間雙眼的不足,終於獲得了自然豐厚的回報。《仲夏夜探秘》以詩意的筆調描述了作者在荒野大地上的“詩意的奔走”,寫出了作者仲夏夜漫遊在山林間的趣事與深刻的感動。我們的時代,科技進步在昂視闊步地引領人類前行之時也導致了自然的退隱和個體感覺能力的日漸萎縮。徐仁修以“大自然情人”的靈性探尋仲夏夜荒野的奧秘,恢復了現代人感覺的豐富性和細膩性。因此,這本可讀可賞的雋永之書可以說代表了現代人回歸自然、恢復日漸退化的自然潛能的某種努力。
基本介紹
- 書名:仲夏夜探秘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168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 作者:徐仁修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30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124145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徐仁修荒野遊蹤·寫給大自然的情書”是徐仁修為關愛自然的人士所寫的荒野故事書,是風靡華人世界的“自然文學”經典。在寫作形式上,集自然探險、博物學、文學、生態攝影於一身,是詩與思的完美結合,科普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它們關心的是與每箇中國人的幸福息息相關的大問題:自然退隱、生態惡化的時代,人如何與自然重歸於好?如何在自然的懷抱里安頓身心?如何體味自然的奧妙與大美?如何藉助自然的智慧來理解人、人性、人類文明的危機與缺陷、健康人類的生活方式?它們常常讓我們想起梭羅、約翰·繆爾、約翰・巴勒斯、瑪麗·奧斯汀等自然文學大師,但比他們的作品更有故事性,藝術形式更豐富,也更有中國味,因而更吸引人。
“科技進步所付出的代價就是感覺能力的日漸萎縮。……我們人類需要直接的自然體驗,需要調動各種感官來體驗完整的鮮活的感覺。……自然是需要去聞,去聽,去品嘗的。”《仲夏夜探秘》就是這樣一部“去聞,去聽,去品嘗”自然的雋永之書。它以“大自然情人”的靈性探尋仲夏夜荒野的生態奧秘,恢復了現代人感覺的豐富性和細膩性,可以說代表了現代人回歸自然、恢復日漸退化的自然潛能的某種努力。
“科技進步所付出的代價就是感覺能力的日漸萎縮。……我們人類需要直接的自然體驗,需要調動各種感官來體驗完整的鮮活的感覺。……自然是需要去聞,去聽,去品嘗的。”《仲夏夜探秘》就是這樣一部“去聞,去聽,去品嘗”自然的雋永之書。它以“大自然情人”的靈性探尋仲夏夜荒野的生態奧秘,恢復了現代人感覺的豐富性和細膩性,可以說代表了現代人回歸自然、恢復日漸退化的自然潛能的某種努力。
作者簡介
徐仁修,台灣著名生態探險家、作家、攝影家和音樂家。1946年生於新竹,在美麗的芎林鄉村度過了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童年生活,15歲開始野外遊歷。大學畢業後,從事過八年農業專家的工作。此後,他拋棄世俗名利,深入台灣地區的高山深谷探險,並走向島外探險旅行,足跡遍及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緬甸、寮國金三角地區,尼加拉瓜,美國西部國家公園,澳大利亞,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非洲和中國大陸。徐仁修的作品文筆優美,富含對人文與土地的思考,配以攝影圖片和真實的蠻荒經歷,暢銷台灣及海外華人群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多次獲得各類大獎,如,台灣出版界最高獎——吳三連文學獎、金鼎獎、吳魯芹散文獎、《聯合報》每周新書金榜、《聯合報》小說獎等。
圖書目錄
總序
緣起
夏夜小溪
墾丁仲夏夜
疏林
雨後
季風林
社頂公園
夏夜密林
緣起
夏夜小溪
墾丁仲夏夜
疏林
雨後
季風林
社頂公園
夏夜密林
文摘
許久沒下雨了,小溪的流水低落了許多.在石塊間安靜地流著,不再像梅雨期間那樣,淙淙而下,盛氣凌人。
我在仲夏夜裡,沿著一道岸樹蓊鬱的小溪往上游溯去。這兒我在大白天裡剛來過,現在來則想探知這條原始,陰沉的溪流,活動於夜間和日間的生物有何不同。
記得白天裡,剛涉入這條地處幽深的小溪時,我那仍未十分適應陰暗的眼睛,卻被穿樹而下的幾道光束中一閃而逝的金屬光澤所吸引。後來發現是許多被我驚起的豆娘,飛舞穿越光柱.那情景就像看見了吉光片羽,教人難忘。
此刻,這些豆娘全無聲無息地停在小枯枝端或掛在下垂的葉尖上。在這裡它們可以安然人夢,因為這些小枯枝、小葉片無法支撐豆娘的夜行天敵,像樹蛙,蜥蠍、巢鼠等來襲。
繼豆娘之後,被我驚起的是正在濕石上吸水的燈蛾,它們紛紛朝我的手電筒飛來,展示飛蛾撲火的天性。
我趕忙將手電筒壓低,遠離臉孔。免得飛蛾撞人眼睛。
兩年前,我跟一位名叫巴布的美國自然學家在高雄六龜的山裡工作,我攝影,他則負責採集蛾的標本。有一夜,他正在大型的誘捕蛾燈前,蒐集各種被誘飛來的蛾類.可能是眼鏡反光的關係,把只笨蛾誘了過來。突然一隻蛾撲向他的眼睛,不幸那是只有毒的枯葉蛾,正好把毛刺人他眼瞼。結果整個眼眶腫了起來,巴布足足當了七天的獨眼龍。
蝴蝶吸水我們都見過,尤其是風蝶類,常常群聚吸取泥濘中的水,這主要是為了要從水中攝取鈉。因此,聰明的捕蝶人就利用人尿中含有很多鈉的特性,把尿灑在河邊的濕地上,將成群聞尿而聚集吸水的蝴蝶一網擒獲。
至於蛾類吸水的目的大概也沒什麼不同吧!它們吸水的情形也很類似,都是一面吸一面灑。在燈光下,我可以看見吸水的蛾,尾部每隔十幾秒鐘就噴出一道短水柱。
吸水的蛾大都是燈蛾類,我不知道其他蛾種是否也有吸水的習性。另外我在水邊也見到一隻魔目夜蛾,但不敢確定它是否也吸水,或許在我見著它時,它已吸得飽足而正在作茶餘飯後的休憩。
魔目夜蛾的樣子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嚇人,既華麗又恐怖!一對又圓又大的眼型花紋,像極了魔鬼睜大銅鈴般的眼睛,再配上一張大嘴巴,一副魔鬼造型,的確能達到嚇退敵人的目的。
魔目夜蛾白天大都藏匿在陰暗的草叢裡,是一種不易拍攝到的蛾類。但是,現在它借著黑夜掩護,大搖大擺地坐在冷飲台上。任君攝取鏡頭,得宋全不費工夫!
水邊的一些石塊上,有幾隻狩獵蜘蛛埋伏在那裡,這些不會織網的蜘蛛,完全靠伏擊獵取食物。看來它們的成績也不錯,有的已經在享受大餐了,菜餚正是吸水的燈蛾。
狩獵蜘蛛雖然沒有織網的功夫,卻有凌波渡水的輕功,緊急時還可潛藏入水。
往上行去,我發現幾隻褐樹蛙也分別埋伏在水邊的大石上,等候晚餐上桌。當然,這還得看它埋伏位置的好壞,以及運氣好否。也許飛來一隻肥蛾.也許要挨餓一整天……
褐樹蛙的體色變化很大,從土灰、淡褐到褐紅,甚至黃色,每每隨著環境而改變.這使它擁有良好的保護色,不致被天敵發現而成了敵人的晚餐,也不致讓獵物發現它,而錯失了一頓晚餐。但大部分求偶期的雄褐樹蛙為金黃色,雌的為紅棕色。
褐樹蛙的體色曾使一位當國小老師的朋友鬧了個小笑話。有一次,他指著一隻膚色鮮黃的褐樹蛙說:“大家看!石頭上有一隻‘青’蛙!”
學生們看見那隻“黃”蛙後,都不約而同地把視線從蛙身上轉到老師臉上,他們一致認為老師的色盲未免太離譜了!
在這夜晚的小溪中,我也見到了體型碩大的斯文豪氏赤蛙。台灣人稱它為“石蛙”,緣於它大多出現在溪中的大石塊或岩壁上。它的鼻子較前突,所以也被稱為“尖鼻赤蛙”。
斯文豪氏赤蛙是除了樹蛙科之外,唯一腳趾下長有吸盤的赤蛙類,這吸盤可以讓它吸附在石壁、岩壁上而不致跌落。
P7-16
我在仲夏夜裡,沿著一道岸樹蓊鬱的小溪往上游溯去。這兒我在大白天裡剛來過,現在來則想探知這條原始,陰沉的溪流,活動於夜間和日間的生物有何不同。
記得白天裡,剛涉入這條地處幽深的小溪時,我那仍未十分適應陰暗的眼睛,卻被穿樹而下的幾道光束中一閃而逝的金屬光澤所吸引。後來發現是許多被我驚起的豆娘,飛舞穿越光柱.那情景就像看見了吉光片羽,教人難忘。
此刻,這些豆娘全無聲無息地停在小枯枝端或掛在下垂的葉尖上。在這裡它們可以安然人夢,因為這些小枯枝、小葉片無法支撐豆娘的夜行天敵,像樹蛙,蜥蠍、巢鼠等來襲。
繼豆娘之後,被我驚起的是正在濕石上吸水的燈蛾,它們紛紛朝我的手電筒飛來,展示飛蛾撲火的天性。
我趕忙將手電筒壓低,遠離臉孔。免得飛蛾撞人眼睛。
兩年前,我跟一位名叫巴布的美國自然學家在高雄六龜的山裡工作,我攝影,他則負責採集蛾的標本。有一夜,他正在大型的誘捕蛾燈前,蒐集各種被誘飛來的蛾類.可能是眼鏡反光的關係,把只笨蛾誘了過來。突然一隻蛾撲向他的眼睛,不幸那是只有毒的枯葉蛾,正好把毛刺人他眼瞼。結果整個眼眶腫了起來,巴布足足當了七天的獨眼龍。
蝴蝶吸水我們都見過,尤其是風蝶類,常常群聚吸取泥濘中的水,這主要是為了要從水中攝取鈉。因此,聰明的捕蝶人就利用人尿中含有很多鈉的特性,把尿灑在河邊的濕地上,將成群聞尿而聚集吸水的蝴蝶一網擒獲。
至於蛾類吸水的目的大概也沒什麼不同吧!它們吸水的情形也很類似,都是一面吸一面灑。在燈光下,我可以看見吸水的蛾,尾部每隔十幾秒鐘就噴出一道短水柱。
吸水的蛾大都是燈蛾類,我不知道其他蛾種是否也有吸水的習性。另外我在水邊也見到一隻魔目夜蛾,但不敢確定它是否也吸水,或許在我見著它時,它已吸得飽足而正在作茶餘飯後的休憩。
魔目夜蛾的樣子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嚇人,既華麗又恐怖!一對又圓又大的眼型花紋,像極了魔鬼睜大銅鈴般的眼睛,再配上一張大嘴巴,一副魔鬼造型,的確能達到嚇退敵人的目的。
魔目夜蛾白天大都藏匿在陰暗的草叢裡,是一種不易拍攝到的蛾類。但是,現在它借著黑夜掩護,大搖大擺地坐在冷飲台上。任君攝取鏡頭,得宋全不費工夫!
水邊的一些石塊上,有幾隻狩獵蜘蛛埋伏在那裡,這些不會織網的蜘蛛,完全靠伏擊獵取食物。看來它們的成績也不錯,有的已經在享受大餐了,菜餚正是吸水的燈蛾。
狩獵蜘蛛雖然沒有織網的功夫,卻有凌波渡水的輕功,緊急時還可潛藏入水。
往上行去,我發現幾隻褐樹蛙也分別埋伏在水邊的大石上,等候晚餐上桌。當然,這還得看它埋伏位置的好壞,以及運氣好否。也許飛來一隻肥蛾.也許要挨餓一整天……
褐樹蛙的體色變化很大,從土灰、淡褐到褐紅,甚至黃色,每每隨著環境而改變.這使它擁有良好的保護色,不致被天敵發現而成了敵人的晚餐,也不致讓獵物發現它,而錯失了一頓晚餐。但大部分求偶期的雄褐樹蛙為金黃色,雌的為紅棕色。
褐樹蛙的體色曾使一位當國小老師的朋友鬧了個小笑話。有一次,他指著一隻膚色鮮黃的褐樹蛙說:“大家看!石頭上有一隻‘青’蛙!”
學生們看見那隻“黃”蛙後,都不約而同地把視線從蛙身上轉到老師臉上,他們一致認為老師的色盲未免太離譜了!
在這夜晚的小溪中,我也見到了體型碩大的斯文豪氏赤蛙。台灣人稱它為“石蛙”,緣於它大多出現在溪中的大石塊或岩壁上。它的鼻子較前突,所以也被稱為“尖鼻赤蛙”。
斯文豪氏赤蛙是除了樹蛙科之外,唯一腳趾下長有吸盤的赤蛙類,這吸盤可以讓它吸附在石壁、岩壁上而不致跌落。
P7-16
序言
自一九七五年以來,台灣不顧一切地朝建設“經濟奇蹟”的目標努力後,人們口袋裡花花綠綠的鈔票不斷地增加,同時,我們環境的污染指數也不斷增高,而大自然里的生物卻快速地減少,螢火蟲消失了,泥鰍、蛤蜊、青蛙……不見了,小溪岸、河堤、溝渠、田埂……大都鋪上了堅硬、粗暴、醜陋的水泥,美麗、生動的大自然漸離我們而遠去,孩子們也越來越少有機會去接近自然、向自然學習,也無法從自然那裡得到啟示、快樂、感動,兒童最珍貴的想像力也難以得到大自然的滋潤,正如一位小朋友說的:“台灣的虎姑婆移民去了,因為大人把大樹砍光,虎姑婆沒有森林可以藏身了……”
為了保留台灣大自然的一線生機,二十年來,我經常上山下海,以紙筆、相機來記錄美麗豐饒的寶島。為了讓兒童有機會與能力接觸大自然,我也花好多時間去為孩子們演講,並帶領他們到荒野自然去進行觀察與體驗.我發現這種播種與紮根的工作是真正保護台灣大自然生機的最佳辦法,而且效果顯著,這些孩子都懂得從一個更巨觀、更長遠的眼光來反省生活與面對自然。
過去我與許多人曾以環保運動來抵抗那些製造污染、破壞大地的大企業,其結果就像遇見了希臘神話中的九頭妖龍一一你砍去一個龍頭,它會再長出兩個頭來一樣,不但沒完沒了,還會被套上“環保流氓”的大帽子而難以脫身。但是,這些曾深入荒野、受過大自然感動與啟示的孩子,在長大之後,若是成為政府決策官員,他們不會為虎作倀,若是成為企業家,他們早就明白,“違反自然生態的投資”對整個地球、人類而言,是極為虧本、得不償失的投資。
為了台灣的自然生機,為了孩子們,我在一九九五年創立了荒野保護協會,旨在匯聚更多理念相同,真正愛大自然、愛台灣、愛孩子的有心人士,一起來推動這個觀念。此外.我也通過遠流出版公司,出版我這二十年來在台灣山野所做的自然觀察與體驗,一方面為記錄,一方面是我與大自然相處的經驗傳承.更是我在自然深處的沉思與反省。
如果你閱讀這一系列“徐仁修的自然觀察與體驗”而感到有些心動,請與荒野保護協會聯繫,你很可能就是那些將影響台灣未來的“荒野講師”或“荒野解說員”。
為了保留台灣大自然的一線生機,二十年來,我經常上山下海,以紙筆、相機來記錄美麗豐饒的寶島。為了讓兒童有機會與能力接觸大自然,我也花好多時間去為孩子們演講,並帶領他們到荒野自然去進行觀察與體驗.我發現這種播種與紮根的工作是真正保護台灣大自然生機的最佳辦法,而且效果顯著,這些孩子都懂得從一個更巨觀、更長遠的眼光來反省生活與面對自然。
過去我與許多人曾以環保運動來抵抗那些製造污染、破壞大地的大企業,其結果就像遇見了希臘神話中的九頭妖龍一一你砍去一個龍頭,它會再長出兩個頭來一樣,不但沒完沒了,還會被套上“環保流氓”的大帽子而難以脫身。但是,這些曾深入荒野、受過大自然感動與啟示的孩子,在長大之後,若是成為政府決策官員,他們不會為虎作倀,若是成為企業家,他們早就明白,“違反自然生態的投資”對整個地球、人類而言,是極為虧本、得不償失的投資。
為了台灣的自然生機,為了孩子們,我在一九九五年創立了荒野保護協會,旨在匯聚更多理念相同,真正愛大自然、愛台灣、愛孩子的有心人士,一起來推動這個觀念。此外.我也通過遠流出版公司,出版我這二十年來在台灣山野所做的自然觀察與體驗,一方面為記錄,一方面是我與大自然相處的經驗傳承.更是我在自然深處的沉思與反省。
如果你閱讀這一系列“徐仁修的自然觀察與體驗”而感到有些心動,請與荒野保護協會聯繫,你很可能就是那些將影響台灣未來的“荒野講師”或“荒野解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