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北京大學等高校著名俄羅斯思想研究專家翻譯,集中展示了這位現代存在主義大師以人的頭顱撞擊理性的大牆,以及宣揚“惟其荒謬,故而可信”的生命意志哲學的精彩論述。句句讀來,都是對於我們心靈和意志的極度衝擊和震撼。作者舍斯托夫(Lev Shestov,1866-1938)是二十世紀俄羅斯著名思想家,其畢生的學術創作都集中於猛烈抨擊傳統形上學和追尋聖經中全能的上帝。十月革命後,舍斯托夫流亡巴黎,並於1938年在那裡去世。
基本介紹
作者簡介,內容節選,書籍目錄,
作者簡介
列夫·舍斯托夫(Lev Shestov),二十世紀俄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1866年出生於基輔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是大商人。舍斯托夫曾就讀於莫斯科大學物理數學系,後來轉學法律,於1889年畢業於基輔大學法律系。
1895—1914年間居住在瑞士,但經常回國參加彼得堡、莫斯科和基輔的宗教—哲學會議,投身於當時俄羅斯精神文化的復興運動。蘇俄十月革命後,於1919年流亡國外,主要居住在巴黎。在此期間他曾在大學任教,並撰寫論著,與著名哲學家胡塞爾、海德格爾、馬克斯·舍勒等,著名文學家布伯爾、紀德等交往,並在這種高層次的思想交流中充實和發展了他自己的哲學。
舍斯托夫畢生的學術創作都集中於猛烈抨擊傳統形上學和追尋聖經中全能的上帝。十月革命之後,舍斯托夫被迫流亡巴黎,成為二三十年代俄國流亡文化的傑出代表。“文化與流亡”攜手並進,古已有之。但只有二十世紀的俄國哲人與詩人的流亡才成流亡文化史上最壯麗的一大景觀,這一大批流亡的哲人中有別爾嘉耶夫、布爾加科夫、梅列日科夫斯基、基洛夫等,而尤以哲人舍斯托夫的言論最為孟浪激烈。與其他人相比,舍斯托夫在理論上獨樹一幟。正由於此,他不僅受到來自思潮外部的尖銳批評,而且也受到別爾嘉耶夫等人的批評。不過,別爾嘉耶夫等在批評舍斯托夫的極端非理性主義的同時,也充分肯定他的貢獻,說他“以自己的全部存在進行哲學思考,對他來說,哲學不是學院專業,而是生死事業”。他的哲學“把認識過程同人的整個命運聯繫起來,認為存在的奧秘只有在人的生存中才能認識”。 1938年11月,正值他最重要的壓卷之作《雅典與耶路撒冷》(Athensand jerusalem)問世之際,這位俄羅斯的兒子客死異鄉巴黎。
哲學史家一般將舍斯托夫歸類為存在哲學家、非理性主義者。
內容節選
前言:在沒有勝利希望的地方開始鬥爭
在20世紀璀璨閃爍的思想群星中,列夫舍斯托夫(1866-1938)作為一位世界著名的宗教哲學家,是一顆極為耀眼的明星。他大膽質疑西方自古希臘以來尊崇再性的傳統,標舉信仰為其思想旗幟,重視個體的人,關注個人苦難與絕望,他的一系列思想觀點,即便在世紀之交的今天看來,仍極具挑戰性。
在西方,從古希臘開始,就發展出一種崇高理性的思想傳統,蘇格拉底為了追求理性真理而選擇死亡,柏拉圖把哲學家尊奉為理想國的君主。即使在中世紀的經院哲學中,很多人也是非常思辨、非常邏輯地討論神學問題。到了近代,康德通過區分“自在之物”和“自為之物”把“理性”從上帝手中奪回,重新給予人認識理性真理的權利。黑格爾則把康德哲學推向極端,建構了他那無所不包的“絕對精神”的王國。崇尚理性的哲學傳統到了20世紀有增無減。現象學大師胡塞爾就認為:哪怕世界毀滅了,理性的法則依然存在。
但是舍斯托夫卻發出“曠野的呼告”。他認為,與古希臘的理性傳統相對照,西方還存在著另一種傳統,它以《聖經》思想為代表,在近代由尼采、克爾凱郭爾、陀思妥耶夫斯基所繼承。它們都拒絕理性的絕對統治,認為理性無法解決生死問題,無法解決人類的恐懼、絕望、墮落等問題。世界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和理性相比,信仰才是人更……
書籍目錄
前言:在沒有勝利希望的地方開始鬥爭
01.論絕望與可能
02.論最後審判
03.向前走之前先看看腳下
04.論死亡
05.論恐懼和焦慮
06.有種說法叫人害怕
07.論真理
08.論一切為人
09.理性幫不了牙痛的忙
10.讚美好的,追隨壞的
11.敢想敢為就是罪惡嗎?
12.別問老年人,要問過來人
13.論瘋狂的勇氣
14.論背信
15.論獨立思想
16.愛磨人的兒童
17.什麼是美?
18.論意志自由
19.給人以支配世界的權利
20.自由是一樁秘密
21.認識你自己吧
22.“敲門”是件不容易的事
23.猜測之知與論證之知
24.無根基是神的特權
25.死亡是人永恆的疑問
26.敢想敢為和俯首聽命
27.沉默的真理不會使任何人害怕
28.有些問題不許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