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豕代耕

以豕代耕

以豕代耕(yǐ shǐ daì gēng)

宋濂散文《以豕代耕》,詞義為“一頭大豬日出而作”。耕田應該用牛,而以豬代之謂“顛倒”。宋濂以此文用以比喻國家、朝廷用人應該用合適的人,而不能顛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以豕代耕
  • 讀音:yǐ shǐ daì gēng
  • 釋義:一頭大豬日出而作 
  • 相關文獻:《詩》
原文,譯文,中心思想,

原文

商於子⑴家貧無犢以耕,乃牽一大豕駕之而東。大豕不肯就軛⑵,既就復解,終日不能破一畦⑶。寧毋先生過而尤⑷之曰:“子過矣!耕當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塊也,蹄之堅能陷淖⑸也。豕⑹縱⑺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應。寧毋先生曰:“:《詩》不云乎?‘乃造其曹,執豕於牢,’言將以為餚。今子以之代耕,不幾顛之倒之乎?吾憫⑻而詔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顛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顛之。吾豈不知服田⑼必以牛,亦猶牧⑽吾民者必以賢。不以牛,雖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賢,則天下受禍,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寧毋⑾先生顧⑿謂弟子曰:“是蓋有激者⒀。”

譯文

商於子家很貧窮沒有牛來耕田,就牽一頭大豬日出而作。大豬不肯就範(被套上軛),一套上又被掙脫,一天也不能耕完一小塊田。寧毋先生經過時責備他道:“你錯啦!耕地應當用牛,因為牛的力氣很大能夠耕起土塊,蹄子的堅硬(有力)可以站立於泥淖之中。豬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很生氣,並且沒搭理他。寧毋子先生說:“:《詩經》不是說過嗎?‘向豬的祖先祭告,在豬圈中抓豬,’說的是要抓豬去殺了吃肉。如今您拿它來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顛倒了嗎?我同情你才告訴你,你反而發怒還不搭理我,為什麼啊?”商於子說:“您認為我顛倒是非,我還認為您顛倒是非呢。我難道不知道耕作田地必須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須用賢人一樣。不用牛,雖然耕作不好田地,它的害處小;不用賢人,那么天下遭受禍害,它的害處大。您怎么不用責備我的話去責備治理百姓的人啊?寧毋”先生回頭對弟子說:“這個人應該是(對現實)有激憤的(那種)人。”
⑴商於子:作者虛構的人物。
⑵軛:牲口拉東西套在脖子上的曲木。
⑶畦:小塊的地。
⑷尤:責備。
⑸淖:爛泥。
⑹豕:同“豬”。
⑺縱:縱然。
⑻憫:同情,憐憫。
服田:架牲口耕田。
⑽牧:統治,管理。
⑾寧毋:作者虛構的人物。
⑿顧:回頭。
⒀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氣的人,激:激憤。
選自明·宋濂《宋學士文集》。

中心思想

版本①:商於子對國家現狀很不滿,認為國君不能任用賢人來治理國家,於是用過激的方法想要奉勸國君和寧毋子,但沒有成效,只不過增添笑料罷了。
版本②:諷刺執政者不能任用賢人。(中學文言文拓展閱讀第五十一篇的答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