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可靠性為中心的質量設計、分析和控制 》由張增照編著,並於2010-07出版。本書主要介紹了以可靠性為中心的質量設計、分析和控制理論、方法與技術,並列舉了大量案例。
本書適用於電子產品設計和生產的相關人員,特別是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也可供高校教師和研究生參考,或作為培訓教材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以可靠性為中心的質量設計、分析和控制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出版信息
作 譯 者:張增照 出版時間:2010-07
千 字 數:670
版 次:01-01
頁 數:420
開 本:16(185*260)
I S B N :9787121110696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了以可靠性為中心的質量設計、分析和控制理論、方法與技術,並列舉了大量案例。本書共分5篇,33章,第一篇主要論述了為什麼要以可靠性為中心;第二篇是可靠性基礎篇,包括可靠性指標、模型、預計、分配、FMEA和FTA等;第三篇可靠性設計篇,包括元器件選用、降額、容差與漂移設計、冗餘設計、電路簡化設計、潛在通路、“三防”、熱設計和靜電防護等12項內容;第四篇管理控制篇主要介紹可靠性的控制管理,包括供應商的控制、元器件質量控制、統計過程控制、質量閉環控制和可靠性評審等;第五篇是試驗評價篇,包括可靠性測定試驗、可靠性鑑定與驗收試驗、可靠性篩選試驗、可靠性增長試驗、HALT/HASS和壽命及加速壽命試驗。 本書適用於電子產品設計和生產的相關人員,特別是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也可供高校教師和研究生參考,或作為培訓教材使用。
圖書目錄
目第一篇 導 引 篇
第1章 引言 3
1.1 一個電錶的故事 3
1.2 質量與可靠性 4
1.2.1 質量的內涵 4
1.2.2 質量管理的發展階段 5
1.2.3 可靠性的內涵 7
1.2.4 可靠性工程及其主要工作項目 8
1.2.5 可靠性管理與質量管理的關係 9
1.3 為什麼要以可靠性為中心 11
1.3.1 現代質量管理的要求 11
1.3.2 提高生產力水平的要求 12
1.3.3 消費者利益的要求 13
1.3.4 國家形象和企業信譽的要求 14
1.4 本書的內容編排和適用範圍 14
參考文獻 16
第二篇 定量分析篇
第2章 產品可靠性表征與壽命分布 19
2.1 產品的可靠性定義 19
2.2 產品的可靠性指標 20
2.2.1 常用的可靠性指標 20
2.2.2 產品的壽命特徵量 23
2.3 可靠性指標間的相互關係 25
2.4 產品的壽命分布 26
2.5 浴盆曲線與失效率等級 31
2.6 維修度與有效度 33
第3章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35
3.1 可靠性模型的組成 35
3.2 基本可靠性模型和任務可靠性模型 35
3.3 系統可靠性模型 37
3.4 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程式和原則 47
第4章 可靠性預計 51
4.1 可靠性預計的主要方法 51
4.2 可靠性預計標準的發展及其主要分類 52
4.3 元器件計數法和應力分析法可靠性預計程式 55
4.4 計數法可靠性預計 57
4.5 應力分析法的可靠性預計 61
4.6 GJB/Z299C給出的普通雙極型電晶體和積體電路預計用數據表 70
第5章 可靠性分配 76
5.1 可靠性分配考慮的因素 76
5.2 考慮複雜度和重要度的分配方法 76
5.3 按預計失效率等比例分配法 79
5.4 按系統可靠性框圖進行分配的方法 80
5.5 綜合因子法(工程加權法分配法,CW法) 81
5.6 可靠性指標分配應注意的事項 82
第6章 故障模式、效應與危害性分析(FMECA) 84
6.1 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的概念 84
6.2 常用標準 86
6.3 軍標FMEA/FMECA分析的步驟 86
6.4 QS9000的FMECA方法 100
6.5 分析實例 103
第7章 故障樹分析 108
7.1 故障樹分析的概念 108
7.2 FTA方法基礎 108
7.3 故障樹的一般方法 114
7.4 故障樹分析套用實例 121
7.4.1 壓力罐系統建樹過程 121
7.4.2 壓力罐系統的故障樹規範化和模組分解 126
7.4.3 壓力罐系統故障樹定性分析及其套用 127
7.4.4 壓力罐系統的故障樹定量分析 129
參考文獻 131
第三篇 設計技術篇
第8章 可靠性設計的目的及方法 135
8.1 可靠性設計的指導思想 135
8.2 可靠性、維修性指標的論證和確定 138
8.3 可靠性指標與性能指標間的相互關係 140
第9章 元器件的選用技術 142
9.1 半導體器件的選用 142
9.2 電阻器與電位器的選用 147
9.3 電容器的選用 151
9.4 電感器的選用 155
9.5 繼電器的選用 156
9.6 接外掛程式的選用 159
9.7 電纜一般套用考慮 160
第10章 降額設計 162
10.1 降額設計的定義與合理套用 162
10.2 降額設計的理論依據 163
10.3 降額係數的確定 165
第11章 容差與漂移設計 173
11.1 容差與漂移設計的概念 173
11.2 敏感度分析與極差綜合法 175
11.3 漂移設計的計算機仿真 177
第12章 儲備(冗餘)設計 183
12.1 儲備的含義和方式 183
12.2 各種儲備方式對可靠性的提高 183
12.3 故障模式對儲備的影響 187
12.4 靈活套用儲備設計的例子 187
第13章 電路結構簡化設計 190
13.1 電路集成化 190
13.2 數字邏輯電路的簡化 191
13.3 模擬電路的簡化 192
第14章 潛在通路分析 193
14.1 潛在通路分析的由來和原理 193
14.2 潛在通路的表現形式和設計預防 195
第15章 “三防”設計 199
15.1 防潮設計 199
15.2 黴菌的危害及防護 200
15.3 鹽霧的危害及防護 201
15.4 元件三防處理常用的工藝 201
15.5 案例 202
第16章 熱設計 205
16.1 概述 205
16.2 傳熱方式 206
16.3 熱設計的原則 215
16.4 改善熱設計的方法及示例 221
第17章 靜電防護(ESD) 224
17.1 器件使用環境的防靜電措施 224
17.2 器件使用者的防靜電措施 226
17.3 器件包裝、運送和儲存過程中的防靜電措施 228
17.4 設備上ESD的電路保護 228
17.5 案例 230
第18章 微電子器件的可靠性安裝 233
18.1 引線成形與切斷 233
18.2 在印製電路板上安裝器件 233
18.3 焊接 236
第19章 防閂鎖設計 239
19.1 閂鎖的來源 239
19.2 閂鎖的防護 240
19.3 案例 241
第20章 軟體質量和可靠性設計 244
20.1 軟體的質量和可靠性設計 244
20.2 軟體工程化 248
20.3 軟體可靠性設計準則 251
參考文獻 257
第四篇 管理控制篇
第21章 供應商的控制 261
21.1 供應商的控制 261
21.2 對分供方或賣主的評定 261
21.3 供應商管理舉例 264
第22章 元器件的質量與可靠性控制 268
22.1 引言 268
22.2 元器件的選用要求 269
22.3 各工程階段電子元器件的管理與控制 273
22.4 元器件可靠性與質量等級 279
22.5 元器件的質量鑑別 288
22.6 案例 291
第23章 製造過程管理與統計過程控制 293
23.1 製造過程中的質量與可靠性管理 293
23.2 統計過程控制的原理 296
23.3 控制圖繪製 299
第24章 質量閉環控制 305
24.1 引言 305
24.2 FRACAS系統的建立 305
24.3 FRACAS的運行 307
第25章 可靠性活動與評審 309
25.1 各設計階段的可靠性活動 309
25.2 可靠性設計審查 310
25.3 可靠性大綱評審 312
參考文獻 320
第五篇 試驗評價篇
第26章 可靠性試驗及其分類 323
26.1 可靠性試驗的目的和分類 323
26.2 可靠性試驗的計畫與要求 325
26.3 可靠性試驗方案及一般程式 327
第27章 可靠性統計試驗的技術問題 329
第28章 可靠性測定試驗 337
28.1 可靠性測定試驗的方法與要點 337
28.2 可靠性測定試驗的數據處理方法 338
28.3 可靠性測定試驗的點估計與置信區間估計 338
28.4 指數分布的假設檢驗 341
第29章 可靠性鑑定與驗收試驗 342
29.1 抽樣檢驗的基本知識 342
29.2 平均壽命抽樣檢驗原理 346
29.3 指數分布下失效率抽樣檢驗 349
第30章 可靠性篩選試驗 351
30.1 可靠性篩選的目的和意義 351
30.2 常用的可靠性篩選方法 354
30.3 環境應力篩選(ESS) 356
30.4 元器件的二次篩選 359
第31章 可靠性增長試驗 365
31.1 概述 365
31.2 常用可靠性增長模型 366
31.3 示例 371
31.4 可靠性增長試驗計畫曲線 372
31.5 可靠性增長試驗的跟蹤與控制 374
31.6 可靠性增長試驗的最終評定 375
31.7 可靠性增長試驗用表 378
第32章 高加速壽命試驗和應力篩選試驗(HALT/HASS) 381
32.1 概述 381
32.2 HALT 試驗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386
32.3 HALT試驗程式 387
32.4 HASS技術與實現過程 391
32.5 開展HALT和HASS的幾點看法 396
第33章 壽命和加速壽命試驗 397
33.1 壽命試驗 397
33.2 加速壽命試驗 398
33.3 舉例 404
參考文獻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