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廢“用”:賈玉銘生平及思想研究

以“信”廢“用”:賈玉銘生平及思想研究

《以“信”廢“用”:賈玉銘生平及思想研究》是2017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德龍。

基本介紹

  • 書名:以“信”廢“用”:賈玉銘生平及思想研究
  • 作者:王德龍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 ISBN:9787520309684
  • 紙張:膠版紙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對賈玉銘的生平和思想的形成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中西文化交流是一個相互理解的過程,從接受美學的角度看,賈玉銘對異質文化的詮釋既傳承了世界軸心文明的原初思想,又充滿了中國本土化元素。賈玉銘理解西方文化的方式有借鑑意義,其所創經學詮釋模式也有現實意義,他以單純“信”的狀態廢棄了“用”的欲望,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糾正了庸俗實用主義傾向,在當今也有消解*思想衝擊社會秩序的作用。賈玉銘的思想以大眾化、生活化、本土化的特點,以“信”廢“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塑造了“中國人理解世界”的文明對話模式。

作者簡介

王德龍,1974年生,山東省莒縣人,2015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現為淮北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近代文獻學,基督教文學與文獻。代表性論文有:《中華基督徒信行救國十人團考述》(《甘肅社會科學》,2015年第3期)、《賈玉銘生平考釋》(《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第1期)等。

圖書目錄

緒論(1)
一 研究緣起(1)
二 學術史回顧(5)
三 研究路徑、史料與概念說明(11)
上篇
第一章 基督信仰的形成(21)
第一節 家族信仰的傳承(21)
一 出生地及時間略考(21)
二 家族變遷(24)
三 受洗(26)
第二節 教會教育(28)
一 入讀濰縣樂道院(28)
二 進入登州文會館(31)
三 經歷神跡,選擇神科(34)
緒論(1)
一 研究緣起(1)
二 學術史回顧(5)
三 研究路徑、史料與概念說明(11)
上篇
第一章 基督信仰的形成(21)
第一節 家族信仰的傳承(21)
一 出生地及時間略考(21)
二 家族變遷(24)
三 受洗(26)
第二節 教會教育(28)
一 入讀濰縣樂道院(28)
二 進入登州文會館(31)
三 經歷神跡,選擇神科(34)
小結 偶遇、灌輸、神意——信仰建構的自然狀態(38)
第二章 教會生活實踐(41)
第一節 追求自立,倡導合一(41)
一 奮興布道,牧養教會(42)
二 愛教而自立(45)
三 宗派聯盟,精神合一(48)
第二節 追求屬靈,提倡靈修(56)
一 創辦靈光報社(56)
二 參與成立“信行救國十人團”(64)
小結 封閉、單一、靈修——信仰生活的實踐方式(71)
第三章 神學教育實踐(73)
第一節 差會體制內的知識傳授(73)
一 進入金陵神學院(73)
二 主辦函授科並編寫教材(79)
三 反對新神學(86)
第二節 保守立場中的靈命培養(91)
一 進入華北神學院(92)
二 離開華北神學院(101)
三 任金陵女子神學院院長(105)
第三節 民間處境下的靈修生活(114)
一 憑信心創立中國基督徒靈修學院(115)
二 “以靈修功夫,代神學教育”(119)
三 抗戰時期及戰後靈修學院的變遷(126)
小結 釋經、神學、靈修——信仰者的宗教貢獻(135)
第四章 巨變中的持守與調適(137)
第一節 被動適應與消極調適(138)
一 處理美國津貼問題(138)
二 批判“超政治”觀點(143)
第二節 有限參與“三自”運動(146)
一 “三自”運動“源頭不濁”(146)
二 靈修學院“隨緣不變,不變隨緣”(152)
第三節 “信”的困境(159)
一 “孤獨”離世(159)
二 自困與他用(162)
小結 調適、參與、困境——信仰者的處境選擇(165)
下篇
第五章 靈命神學的建構(171)
第一節 教義神學在中國的文化困境(172)
一 非儒(173)
二 替道(175)
三 排佛(176)
第二節 靈命神學的形成(178)
一 靈命(179)
二 靈程(181)
三 靈交(183)
第三節 信仰忠誠:靈命神學處境化存在策略(186)
小結 合道、非教、忠信——靈命神學處境化選擇(190)
第六章 靈命神學的西學淵源(192)
第一節 加爾文改革宗精神的影響(193)
第二節 貴格會的“內在靈光”(198)
第三節 普利茅斯弟兄會時代論及內里生命觀念(202)
小結 長老會、貴格會、弟兄會——靈命神學的西方淵源(208)
第七章 以“信”廢“用”:靈命神學的價值(210)
第一節 廢政治之用(210)
一 以“基督”為中心(211)
二 前千禧年末世觀(215)
第二節 廢經濟之用(218)
一 十字架的愛(219)
二 “化俗務為聖工”(222)
第三節 廢文化之用(226)
一 “超世而入世,入世而超世”(227)
二 “靈性理性化,理性靈性化”(230)
三 “道成肉身,肉身成道”(232)
小結 無功、無己、無名——靈命神學的現實意義(235)
結語 以“信”理解世界(238)
參考文獻(241)
後記(25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