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縣文廟

代縣文廟

代縣文廟,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城內,占地面積14400平方米,始建於唐代,現存建築為明代遺構,個別建築為清代所築。

代縣文廟坐北朝南,有前中後三重院落,採用中軸線對稱布局,自南向北依次為萬仞坊、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敬一亭。戟門前分列名宦、鄉賢、節孝三祠,大成殿兩側各有十五間廊廡。代縣文廟規模較大,保存完整,是研究中國文化教育發展史的珍貴資料。欞星門夾牆正中的琉璃團龍,以及飛椽以下的磚雕,都具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2006年5月25日,代縣文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代縣文廟
  • 地理位置: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城內
  • 所處時代:明至清
  • 占地面積:14400 m
  • 保護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開放時間:景區周邊道路施工,暫未開放 
  • 編號:6-0457-3-160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別名:孔廟、學宮 、代州文廟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大成殿,東西廡,戟門,欞星門,萬仞坊,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唐朝,代縣文廟始建。
至正十八年(1358年),代縣文廟毀於戰火。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重建。
洪武二年(1369年),代縣文廟重建工程竣工。成化嘉靖年間,進行擴建。
同治三年(1864年),東廡進行大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代縣文廟被占用為糧庫。
1983年,代縣文廟移交文物部門管理。
1984年春,山西省代縣博物館在代縣文廟正式掛牌成立。
1990年,代縣文廟爭取到山西省文物局4萬元搶險款,組織民工隊對危情嚴重的牆體、台基共4處實施搶險維修,採取了築基固本的辦法,即挖寬、深各1米的基礎壕,內以片石、沙灰穩砌至地表,然後磚砌主牆。
1991年初,山西省代縣博物館申請落架大修代縣文廟東廡。6月底,經山西省文物局批准,劃撥的10萬元專款到位。7月1日正式開工。
1992年春,東廡維修工程完工,整個工程造價12萬元。10月間,台灣企業家捐資60萬元助修(實際上到位的台資是53萬元)。
1993年3月,增建文廟前牌樓、文津橋,從前至後彩繪萬仞坊、欞星門、大成殿,拆修磚雕垂花門、映壁、垣牆等大小工程計有20多項。
1994年6月底,山西省撥款30萬元維修戟門。8月1日開始至11月中旬,只完成了主體工程。
1995年春至6月初,戟門後續維修工程竣工,並完成戟門彩繪。與戟門後續工程同時進行的還有塑孔像製作神龕的工程,於8月底完成。
1996年8月7日至1997年7月2日,山西省文物局累計撥款35萬元,完成西廡維修工程。
2014年4月18日,代縣縣委、縣人民政府總投資466餘萬元,徵用拆遷代縣文廟廣場以東土地和房屋2018平方米,使代縣文廟廣場面積擴展到5000平方米,在代縣文廟“萬仍宮牆”兩側各建5間特色古建耳房,東西兩側各建一座六角涼亭,安裝了路燈和停車系統,整體工程於2014年6月底竣工。

建築格局

代縣文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4400平方米,共有前中後三重院落,總體布局採用中軸線對稱的宮殿式。沿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為萬仞坊、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敬一亭。萬仞坊與欞星門兩翼均設八字牆,戟門前左右分列名宦、鄉賢、節孝三祠。
前院東南植唐槐兩株,有一株中間已空,洞可藏人,仍枝繁葉茂。正北築半圓形泮池,上架狀元橋。泮池北面是戟門,又稱大成門。泮池東建名宦祠,供奉官宦牌位50位。泮池西建鄉賢祠,供奉歷代賢人50位。前院西面有節孝祠,設立著歷代烈婦烈女牌位。
中院是文廟的主體建築,正北為祭祀孔子的大成殿,大殿正中曾設孔子二龍戲珠木雕大牌位,左右設曾參、孟子、顏回、子思及先賢12人牌位。中院東西各建15間廊廡,供奉先賢牌位39人,先儒牌位31人,原本是學生讀書的地方。
後院建敬一亭,面闊3間,進深3間,四周圍廊。後院東為崇聖祠,祟聖祠左右分列先賢、先儒祠,內設啟聖王、治聖王、肇聖王、裕聖王、昌聖王祀位及10位先賢儒牌位。

主要建築

大成殿

大成殿是代縣文廟的主殿,建於高1米的台基上,面寬七間,進深八椽,單檐歇山頂。殿前有月台,月台三面以石雕欄圍護,甬道為五爪團龍石雕,左右為石階踏道。檐下斗拱九踩單翹三下昂重拱造,殿內繪龍天花板布頂,中設八卦藻井。前檐設定隔扇門,欞花圖案12種。大成殿殿頂的蹲獸僅有2個,是龍、鳳,屬縣級文廟的配製。龍鳳前面檐角上是一個神將,並不是常見的“騎鳳仙人”。
大成殿內的神龕、石雕基座、塑像、彩繪,參照山東曲阜孔廟的樣式,主龕高4.7米,兩邊龕各高4.5米,造價35000元,泥塑孔像高2.3米,“四配”像高2.1米,共5尊造價16000元,石基座3台造價92000元。

東西廡

東廡位於代縣文廟大成殿東側,北端間與大成殿山牆齊平,南與大院東北角迴廊相連,面寬15間,通寬58米,進深二間,通深6米,舊祀72賢。東廡形制為五檁前廊式前後用三柱,各廊間柱頭均置大小額枋,由額墊板,其下為雀替承托,前檐插飛,單檐懸山頂,灰瓦覆蓋,屋面前後各襯22塊琉璃菱形,正脊中部置33塊琉璃脊筒,余者各山脊皆為磚砌,琉璃扣脊背。西廡與東廡相對稱,位於大成殿西側,建築面積、形制與東廡相同。

戟門

戟門位於代縣文廟中軸線中端,面寬五間,通面寬17.6米,進深六椽,通進深9.9米,斗拱為單翹品字式,梁架構造為六架椽屋分心用三柱,單檐歇山頂,碧琉璃瓦覆蓋。建於高1.2米的台基上,前後築石階踏道,脊步較為陡峻,檐步平緩,典型的明代遺構。

欞星門

欞星門由六柱五樓組成,柱頂有琉璃盤龍雲罐,奇獸站頂,中間為明樓,兩側是次樓,明樓次樓中間設有夾樓兩座。明樓正中雕有“欞星門”三個字,兩邊均有木雕。牆檐為仿木磚雕。夾牆正中有琉璃團龍,飛椽以下是較細的磚雕,東邊中間是暗八洞,兩邊為琴棋書畫。西邊中間是風凰牡丹,兩邊為四時如意。
代縣文廟
欞星門

萬仞坊

萬仞坊由四柱三樓組成,正中木雕四個字“萬仞宮牆”,主樓五朵斗拱,次樓各三朵斗拱。

文物價值

代縣文廟欞星門夾牆正中的琉璃團龍,顏色分黃、綠、蘭、紫,飛椽以下的磚雕,樣式有暗八洞、琴棋書畫、風凰牡丹、四時如意等,都具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代縣文廟
琉璃團龍

保護措施

1984年,代縣文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代縣文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代縣文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代縣文廟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城內。
代州文廟
景區周邊道路施工,暫未開放。
公交:太原東客站乘坐前往代縣的班車,汽車站旁500米即到。
自駕:從太原、忻州出發沿大運高速向大同方向行駛,在代縣口下高速,代縣汽車站旁500米即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