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城墓群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代王城東南1.5公里處。代王城墓群與太子梁漢墓群一樣,應是代國歷代王侯將相的墓葬。對研究代國的喪葬制度和代國物質文化是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代王城漢墓群分布於古城東、南、西三個區域,現存封土63座。當時為漢代代國的王宮貴族的墓葬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代王城墓群
- 占地面積:約 8000 m
- 位置: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
- 總計土冢:27座
特點,歷史,現狀,
特點
王城墓群平坦的地面上巨石突起,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高大的墳丘延綿不斷。據調查,墓丘分為4群,總計土冢27座,編號為M1~M27。每座墓地直徑大者為40-50米 ,小者10餘米,高在10-15米不等,很有氣勢,系漢代居住城中的貴族墓城。1973年10月曾發掘墓群最西土堆,出土了漢代陶器、玉器、五銖錢等器物,其餘墓葬保存較為完好。現存封土堆63座,均為當時王室貴族墓葬。
歷史
西周時期,我國北方遊牧民族的一支——代戎,在以現今蔚縣為軸心的一塊土地上建立起了奴隸制國家——代國,代王城便是其國都王城。當時,諸族雜處內地,遷徙無常,數分數合,惟代國保其國號不變,代王城之名也由此而來。春秋末期,韓、趙、魏“三家分晉”,趙國封地擴大,勢力大增。
趙簡子的小兒子趙襄子,為擴大勢力,在公元前475年殺死其姐夫代王,滅亡了代國,從此,代王城亦喪失了一國之都城的地位。之後,城頭不斷變換大王旗,各種勢力輪番進駐,或稱代國,或稱代郡。
據《史記·趙世家》記載,“趙襄子北登夏屋(今山西代縣草垛山)誘代王,使廚入操銅以食代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各以擊代王及從官,遂興兵平代地(蔚縣一帶)。封伯魯(趙襄子兄)子為代成君”,《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28年)趙公子嘉率宗族數百人奔代,自為代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賁滅燕,還攻代,虜代嘉”。高祖六年(公元201前年)正月以雲中、雁門、代郡,五十三縣為諸侯國,立兄宜信侯喜為代王,國都今代王城。
七年(公元前200年)匈奴攻代,代王喜棄國自刎。十年(公元前197年)代相國陳希反,自立為代王,劫略代地,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破陳希於當城(代王城東定安縣村)。正如明代蔚縣人尹耕在《代國考》中所述:“山(常山)北之代,始之商湯,歷代國之故,齊桓之所服,趙手冀斬並,成安陽所封,公子嘉所奔;趙歇陳餘之所。夏說之所守,劉喜之所棄,陳餘所監,皆是,所謂蔚之廢城也”。古代城作為代國都邑,郡縣治所,為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因此也就造就了代王城周邊這些近百座的春秋戰國至漢代時期的古墓葬群的存在。
代王城城址平面呈橢圓形、東西寬3400米,南北長2200米,全城周長9265米,黃土夯築。城內西南為戰漢時期王室貴族宮殿區,代王城城址的平面形狀在漢代城址中極為少見,為研究漢代城市與中國城建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同時因其地處北方,因而對於研究中國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文化交流也極為重要。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
1982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代王城墓群(戰國至漢代的墓葬遺存)歸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代王城遺址項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