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欽塔拉

代欽塔拉

代欽塔拉是內蒙古科右中旗代欽塔拉蘇木所在地。距烏蘭浩特市100多公里、距通遼市不足200公里、距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等地200多公里、111國道貫穿全境,距興安盟突泉縣、科右中旗所在地巴彥呼舒鎮不足20公里。據歷史記載,自清宗德元年(1636年)始至光緒十六年(1890年),曾是扎薩克和項圖什業圖親王的駐地巴彥呼舒。這裡有古哲里木盟十旗供奉的避福寺(蒙古語俗稱“黑帝蘇莫”意為佛寺)。到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第十四世扎薩克色旺諾爾布桑布在距巴彥呼舒東北四十華里處代欽塔拉修建王府,使該地成為圖什業圖王的行宮,成為圖什業圖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1947年解放後,建立了代欽塔拉努圖克(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代欽塔拉
  • 土地面積:150 萬畝
  • 耕地面積 :9 萬畝
  • 總人口:11000 人
地理位置,資源,歷史淵源,

地理位置

在美麗富饒的內蒙古大草原大興安南麓的松遼平原過度地帶,有個神奇的地方——代欽塔拉王府。

資源

代欽塔拉這塊風水寶地,自然資源豐富,依山傍水,風景優美。王府舊址、童子山、山泉、翰嘎利水庫、王府院內的八面石飲水井、賽馬場、五角楓等風景地都蘊藏著神奇的傳說,歷來吸引著國內外遊客參觀遊覽。
代欽塔拉
代欽塔拉蘇木位於科右中旗北部,土地面積 150 萬畝,耕地面積 9 萬畝,可利用草牧場面積 100 萬畝,轄 16 個嘎查,總人口 11000 人,牲畜總數 10 萬頭(只)。是一個農牧結合的蘇木,也是一個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發展潛力很大的蘇木。

歷史淵源

代欽塔拉意為 “ 英雄的草原 ” 。這是一片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土地,擁有比較豐富的人文景觀。科右中旗在 清代時稱 “ 圖什業圖親王旗 ” ,掌管科爾沁十旗,其王府就在代欽塔拉,是仿照當時北京故宮建築模式而建的,耗資巨大,富麗堂皇,是一個縮小的故宮,可惜在 “ 文革 ” 期間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現存的僅是一處殘牆斷壁的遺址。位於蘇木所在地西北 3 公里 處的遼代古墓群則表明了早在遼金時期這裡就有鮮卑、女真族的活動蹤跡,其考古價值由此可見一斑。環繞在蘇木所在地北側無頭山周圍,111 國道旁側的3 萬畝天然五角楓森林。以其獨特的魅力早已名揚內外。1999 年澳大利亞駐華使館的文化參贊在觀賞這片神奇的楓樹後曾驚嘆:像這樣大面積樹種純而楓葉顏色多樣的景觀世界各地也不多見,並拍下了專題片帶回了澳大利亞。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楓林,以及豐富的水面資源和草原風光,為開發旅遊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全旗唯一的矽石儲量相當豐富,矽含量達到 98% 。已經探明的大理石、石英石儲量都很可觀,有待於開發。
9 萬畝耕地適合種植優質綠豆、花生等雜糧及經濟作物。發展特色農業和畜牧業是當地政府在經濟工作中的 “ 重頭戲 ” 。近年來,已經形成了年產優質雜糧雜豆 800 萬斤、年出欄育肥牛、育肥羊 2000 頭(只)的生產能力。
全蘇木在改善辦學條件,最佳化育人環境上共投入 200 多萬元資金。文化、衛生、科技等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本蘇木景色奇異,風光壯美,民風淳樸,資源豐富,交通便捷,通訊暢通,電力充足,是旅遊觀光,投資興業的首選寶地。
代欽塔拉蘇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水草豐美,有迷人的風景,有神奇古老的傳說,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片土地就有古人類活動的蹤跡。從元朝開始,一直是蒙古民族的遊牧地帶。公元1636年(清宗德元年),清廷在蒙古地區實行盟旗制度,當時清政府的直轄旗科爾沁右翼中旗圖什業圖王府設於代欽塔拉,至今已有三百六十七年的歷史。這裡也是名人孝莊文皇后的第二故鄉。
代欽塔拉最聞名的就是五角楓了,成片的楓樹在秋天時候紅色的海水般蔓延,美麗極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