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仁莊,位於魯西南鄄城南三公里處。人口在一千左右。仝姓占百分之八十五,是靺鞨族,祖籍在遼東。始建於洪武四年(1371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洪武四年(1371年)有一姓高的人到此開荒,建有一宅院,取名高莊,滄海桑田,姓高的逐漸人口少了,姓仁的多了起來,所以改名仁莊,解放後期,由於和臨近的一個村莊重名,外人經常搞錯,險些出事,由於此時姓仝的為大姓,遂叫仝仁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仝仁莊
- 地理位置:魯西南鄄城南三公里處
- 人口:一千左右
- 盛產:蟬
關於姓氏,盛產,未解之迷,仝姓歷史來源簡介,靺鞨,
關於姓氏
仝仁莊現有仝和李兩大姓,另有宋,趙,劉
仝仁莊交通便利,東臨荷鄄公路,位於村頭。富春北路在仝仁莊穿過,形成了仝仁莊的北路,仝仁莊南路穿過一條美麗的小河,直同妙劉莊;仝仁莊中路是仝仁莊的核心,有六七百米長,在仝仁莊有很多條南北交融的小巷,把南路中路北路連線貫通。在仝仁莊的周圍長滿了柳樹,楊樹,槐樹,幾乎家家院裡都有樹,冬暖夏涼。那就是生活在綠色的海洋。
盛產
蟬,俗稱知了是同翅目蟬科昆蟲的總稱。全世界已經發現三千多種,據最新統計,我國也已經發現了 227 種。我們也許聽到過不少關於蟬的名字,蚱蟬、寒蟬、鳴蟬、山蟬等等,但 能完全弄清蟬所有名字的人一定不多。因為早在《爾雅》里就列出了蟬的八個名字。《詩經》里說“五月鳴蜩”,“蜩”就是蟬。《莊子》里說“蟪蛄不知春秋”,“蟪蛄”也是蟬。有本介紹方言的書中甚至列舉出了蟬的二十五個別名,比如 螂蜩、螗蜩、茅蜩、馬蜩、霓、麥蚻、蜓蛛、蚨、蛉蛄、螓、蝭蟧…… 這還不包括我們熟知的“知了”和“蚱蟬”。可見這種隨處可見的昆蟲早已經被我們熟知了。 專家們卻對蟬進行過仔細的...特別是近年來,有的公司還大量收購蟬,製成油炸、紅燒的罐頭出口日本、韓國,或袋裝以供旅遊區的遊客嘗鮮。
未解之迷
關於村里挖出“龍”,我懷疑是古蹟
在我的老家,村里人百分之八十都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龍存在。
因為有人在村里挖出來過。
大約在六十年前,有一戶人家要蓋新房,村里人都去幫忙,在挖土墊地基的時候,一個模糊的黑色物質顯現出來.大家整理清楚後發現是一個龍頭,一條未長成的龍,土和它的身體以有明顯的脫離.龍的身子在另一家的地里.有一人看見後突然拿起鐵鍬把龍頭鏟掉,,,,,,,,這是聽長輩門說的,這是真實的,要不然不會所有人說的都一樣.
我是唯物主義,不相信真的有龍,我到覺得像是古人留下來的用泥土做的一條龍.如果說是古人留下來的,他們做龍不可能只做一條,最少是兩條,或者九條.
村子地處黃河流域,古時經常發大水,應該是水把它們淹了,古人走的走,死的死。淤泥漫過了原來的古人的傑作。這一歷史謎題就留給了我們。
過了不知多少年,被一群蓋房子的村民挖出來了,無知的村民以為挖出了真龍,慌亂中有人毀了龍頭。
我認為人們說毀了龍頭,但是並沒有說毀了龍身子,所以龍的其他部位應該還在地下。
這個村子叫仝仁莊。地址是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富春鄉仝仁莊
仝姓原為靺鞨族,下面就介紹一下這個民族。
仝姓歷史來源簡介
我始祖仝福新,字漢東,號華溪,原籍遼東人,元朝至正十二年由山東莒州沂水遷入鄆城,從仝福新為一世。其弟仝福國,字文瑞,立譜世為一世。仝福新有四子(志彬、志高、志剛、志強)六侄(仝戌、仝戰、仝戟、仝戡、仝戩)均為元朝武將仝福國為元朝的武進士,兵部尚書掛帥鎮守潼關。仝福新為元朝官史,水監,其四子均為水工。元朝滅亡、明朝興起,元朝的將領不保二朝,拒不事明,示四子六侄,解甲歸隱,遷至於此,名仝氏老家,更佟為仝,今自仝老家遷出後裔的散居華夏各地、各自興家立業,遼東佟姓,有上祖明諭,次始祖戰之後裔折回遼東。明融漢化洪武年間,移民中原。漢族仝與滿漢佟同屬一祖,距遼東遙遠,過去交通不便,前人立譜修譜續譜對始祖的先祖未及考證,現在需要尋其根,問其祖,仝福新的先祖在遼東什麼地方,先祖是誰,待考。
鄆城仝氏以 福新公為一世始祖,傳至現在已有29世。
自23世起,鄆城仝氏開始統一世代用字。
23世為“錫”,簡寫為“西”。
其上下依次為:明--金--慶--傳--錫(西)--瑞--兆(令)--裕(玉)--蘊(允) 康--泰--本--乃--立(32世)
靺鞨
中國古代民族名。
滿族,亦稱滿洲族,是生活在滿洲的通古斯民族,古代以漁獵生活為主。唐代的漢語文獻中將其稱為“靺鞨”,宋元及明時期的漢語文獻中稱其為女真。
亦稱“勿吉”。源於肅慎。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龍江中下游,東至日本海。分粟末、伯咄、安車骨、拂涅、號室、黑水、白山七部。有農業,種植粟、麥、穄;善養豬;亦從事狩獵。經常向漢王朝獻貢。各部發展不平衡。黑水部居最北面,發展較慢,分十六部。唐玄宗時,就是大部落置黑水府,以其首領為都督。其餘各部隸屬乾都督府,稱為州,任命各部落首領為州刺史。五代時稱女真。粟末部居最南方,較先進。
公元698年粟末部酋長大祚榮聯合其他族在松花江以東烏蘇里江流域,建立 渤海政權。後不斷向唐王朝遣使朝貢,按唐制建立政治、經濟制度,使用漢文。公元926年為遼阿保機攻滅。部分遺民建立定安國,後亦併入遼。《魏書.勿吉》:“勿吉國,在高句麗北,舊肅慎國也,邑落各自有長,不相總一。其人勁悍,於東夷最強。言語獨異......其地下濕,築城穴居,屋形似冢,開口於上,以梯出入。其國無牛,有車馬,佃則偶耕,車則步推。有粟及麥穄,菜則有葵。水氣鹹凝,鹽生樹上,亦有鹽池。多豬無羊。嚼米醞酒,飲能至醉。婦人則布裙,男子豬犬皮裘。初婚之夕,男就女家執女乳而罷,便以為定,乃為夫婦。俗以人溺洗手面。頭插虎豹尾。善射獵,弓長三尺,箭長尺二寸,以石為鏃。其父母春夏死,立埋之,冢上作屋,不令雨濕;若秋冬,以其屍捕貂,貂食其肉,多得之。”
《舊唐書.北狄傳.靺鞨》:“[靺鞨]其國凡為數十部,各有酋帥,或附於高麗,或臣於突厥。而黑水靺鞨最處北方,尤稱勁健,每恃其勇,恆為鄰境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