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百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仙百草Aster turbinatus S. Moore var. chekiangensis C. Ling的根或全草。分布於浙江。具有解蛇毒之功效。用於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別名:仙白草、浙江紫菀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屬:紫菀屬
- 種:仙百草
- 分布區域:浙江
- 中文名:仙百草
- 採集時間:夏、秋季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或全草。
性味
味辛、澀,性溫。
歸經
歸肺、大腸經。
功效
解蛇毒。
主治
用於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治毒蛇咬傷:(1)(仙百草)根30g。水煎服,並以渣外敷患處。(2)(仙百草)全草、半邊蓮、半枝蓮各30g。水煎服,以渣外敷患處。(《浙江藥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根和地上部分,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有根狀莖。莖直立,高60-100厘米,粗壯,常單生,有時具長分枝,被糙或有長粗毛,下部有較密的葉。下部葉在花期常枯落,葉片卵圓形或卵圓披針形,長4-10厘米,寬3-7厘米,有疏齒,頂端尖,基部截形或圓形,漸狹成4-8稀12厘米具寬翅的柄;中部葉無柄,長圓或橢圓披針形,長3-12稀15厘米,寬1-3厘米,有淺齒,基部有抱莖的圓形小耳,頂端尖或漸尖;上部葉漸小,卵圓形或披針形;全部葉厚紙質,兩面被短糙毛,下面沿脈有長糙毛;中脈在下面凸起,有離基三出脈及2-3對側脈。頭狀花序徑2-4厘米,單生或2-3個簇生上部葉腋,花序梗長1.5-5厘米,有密集而漸轉變為總苞片的苞葉。總苞倒錐形,長10-12毫米,徑10-18毫米。總苞片約5層(不包括總苞片的苞葉),覆瓦狀排列,厚乾膜質,背面近無毛,邊緣膜質,常常帶紫紅色,有緣毛;外層卵圓形,長2-3毫米,頂端圓形或急尖;內層長圓狀線形,長達10毫米,寬2毫米,頂端圓形。舌狀花約20餘個,管部長2.5毫米;舌片藍紫色,長達14毫米,寬2-5-3毫米。管狀花長6.5毫米,管部長3毫米,裂片長1.7毫米;花柱附片長達1毫米。冠毛白色,長6.5毫米,有近等長的微糙毛;瘦果倒卵狀長圓形,長3毫米,兩面有肋,被密粗毛。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疏林下、灌木或草叢中。分布於浙江。
藥理作用
具有抑菌作用。
相關論述
《浙江藥用植物志》:“消腫止痛,解蛇毒。主治各種毒蛇咬傷。”“尚可治疳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