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琴蛙

仙琴蛙

仙琴哇,無尾目、蛙科、琴蛙屬。分布在四川、雲南、貴州等。成蛙體長約56毫米。皮膚光滑,灰棕色,背側褶細而清晰,背中央常有一條淺藍色脊線。雄蛙每側肩上方各有一個米黃色扁平腺體。形態上與彈琴蛙極相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仙琴蛙
  • 拉丁學名:Rana daunchina
  • 別稱:仙琴(水)蛙 
  • 二名法:Emei Music Frog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蛙科 
  • :琴蛙屬 
  •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貴州等 
形態特徵,生物學資料,種群狀態,地區分布,

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42~51mm,雌蛙體長44~53mm。頭長寬幾乎相等;眼間距大於上眼瞼寬,瞳孔橫橢圓形;鼓膜與眼幾乎等大;犁骨齒兩短斜行。體背麵皮膚光滑或體背後部和體側有疣粒;背側褶寬窄適度,間距較寬;四肢背面有分散小疣粒,脛部縱行膚棱明顯。指端略膨大,腹側多無溝或不顯;後肢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鼻孔,脛長超過體長之半,左右跟部相遇,趾末端吸盤較大,均有腹側溝,趾間約具l/3蹼,第四趾蹼緣的凹陷處不達第二關節下瘤。體背面顏色變異大,多數為棕黃色、褐綠色或灰棕色,背正中有一條淺色脊線;四肢有棕黑色橫紋;體腹面黃白色,咽側紫黑色;四肢腹面肉紅色。雄蛙有肩上腺,有一對咽側下外聲囊,鳴聲悅耳似琴聲。卵徑2mm左右,動物極棕色,植物極乳黃色。第38~39期蝌蚪全長47 mm,頭體長17 1TIITl左右,尾長為頭體長的184%左右;體較寬扁,深棕色至綠褐色;尾部淺棕色,滿布黑褐色斑紋;尾鰭較低,末端鈍尖;唇齒式為I:1+i/1+1:Ⅱ;下唇齒外側一排略短於第二排,下唇乳突二排,其間距近,外排須狀。
仙琴蛙仙琴蛙

生物學資料

該蛙生活于海拔1 000~l 800 m的山區沼澤地水坑或水塘及其附近。所在生境一般雜草叢生,水域內著生有水生植物。成蛙白晝隱藏在土穴、石縫或草叢中,傍晚鳴聲此起彼伏,音調和諧,酷似琴聲“噔、噔、噔、瞪”,每次3~4聲。繁殖盛期為5~6月,在靜水坑塘邊築造圓形泥窩,卵產在濕潤的泥窩內。每個卵膠囊內一般有卵9~l 5粒,卵群呈平鋪狀,每次產卵100粒左右。蝌蚪在靜水塘底活動。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蛙分布區寬,其種群數量較多。受脅等級:無危LC。

地區分布

四川(洪雅、峨眉、屏山、筠連、長寧、興文、合江、古藺)、重慶(江津、石柱)、雲南(威信、昭通)、貴州(綏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