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洲園

仙洲園,是韓大中丞韓浚)的“惺庵園”。

仙洲園內的亭台樓閣,秀麗壯觀,山光水色,渾然成趣,一度引無數遷客騷人集聚,吟詩作賦,極盡雅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仙洲園
  • 外文名稱:仙洲園
  • 著名景點:仙洲園
  • 園主韓浚
  • 別稱:惺庵園
園主信息,景況記錄,專文記錄,遺詩記錄,

園主信息

韓浚,字邃之,明朝萬曆戊戌(公元1598)進士,授嘉定知縣,擢廣西道御史。時神宗(翊鈞萬曆)靜攝日久,浚疏諫,有積怠成玩、積玩成弛之語,時論韙(wěi)之。巡鹺(cuó)兩浙,巡按江右,入掌河南道。佐察典大計,激揚不遺餘力。轉大理寺丞,值山左大飢,公倡議請賑,獲發帑(tǎng)金十萬濟焉。升右僉(qiān)都御史,巡撫保定。以疾請告歸里。

景況記錄

專文記錄

明朝萬曆年間進士王象蒙,記有專文,描述《仙洲園》景況,全文如下:
(淄川)城東北豐水之側,韓大中丞惺庵園也,引豐水注之,極為整麗。灃水,一名朱龍河。中丞自遼左歸,卜築於此。餘一日往過,抵園之南偏,望見一坊,題曰“仙洲”。洲外四面皆水,水外四面皆山,俯仰四顧,水光山色,上接長空。已而從一梁入,下有趵突者二,夾梁兩腋而上涌,聲若隱雷,形若噴玉,亦名“漱玉泉”。其流者開河四周,而匯者成潦,霪者成池,余不盡藉者。復從西北石突出,激為趵突。余與中丞泛舟中流,擊楫而歌。已而涉河,北陂(bēi)曰“藐然山”,山有三峰,熊蹲虎踞,鶴舞鳳翔,太湖錦川諸石,相為參錯;松竹桂橘諸樹,相為掩映;水濂瓊蕊諸泉,相為噴薄,人謂之“小姑射(yè,山名)”。中峰亭曰“聳雲”,左峰亭曰“飛青”,右峰亭曰“流翠”,水清月朗;煙消日落,種種輸奇,令人奪目。下有“歸雲洞”,冬夏溫涼異致,時有白雲縷縷從中起。山陽噴泉一線,平地丈許,南注為池,池南環列四墉,對翼東西二樓。而嵸(zōng)然踞其中者,憑虛閣也。上千層霄,下絕人寰。登眺其上,山水盡在目中,真有憑虛御風之趣。閣東、西各置荷池,中央為亭,東曰湖心,西曰水面,閣南有亭名“月到”,迤(yǐ)南曰“松坊”,再南而西折,曰“飛霞樓”,又南而東折,曰“栩栩樓”。其他松亭柏壁,較若井田,綠樹晴嵐,渾如圖畫,又未可屈指也。
  • 相關信息
    上文(《仙洲園》)作者名王象蒙,其原籍系今四寶山鎮江西道村人。江西道村建於明初(或元末),原名“北曹村”,至明朝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因王象蒙在江西做了“道台”,王姓為光宗耀祖,遂將“北曹村”易名為“江西道”。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新城縣誌·人物誌》和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重修《新城縣誌·人物誌》中均有大同小異的記載:
王象蒙,字子正,號善吾,太僕王重光之孫、戶部員外郎王之輔之長子。王象蒙於明朝隆慶元年(公元1567)舉人,於萬曆八年庚辰(公元1580)進士,先後為河內、陽城、潞安縣令。象蒙為人,坦易和粹,不以矯矯立名。至於大節所關,立己守正,屹然如山嶽,雖賁、育不能奪也。居官不持一線,諸疏尤能切中時弊,有古大臣風。因政績卓著,授江西道監察御史,後任常州推官,遷戶部侍郎,又升光祿寺少卿。
王象蒙之子王與善,舉於鄉;王象蒙之曾孫王啟沃,於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進士,官內閣中書舍人。

遺詩記錄

自明朝至清朝,涉及仙洲園興衰榮枯的遺詩約有十餘首。
1.興
  • 明朝隆慶年間兵部尚書、舊新城縣人王象乾(公元1546—1630)曾作《仙洲園》詩曰:
“萬里紅塵走未休,卻憑高閣豁雙眸,岳雲翠結三千丈,海氣霞蒸十二樓;會有明珠來洛浦,即看瑤草拾瀛洲,林端仿佛聞笙鶴,疑駕天風汗漫遊。”
“萬山堆就百花莊,何似當年李贊皇;未老乞身江鴨綠,不時撲鼻酒鵝黃。家鄰方丈堪題額,秋淡芙蓉好制裳;九塞風雲仍未了,可能無意綠沉槍。”
  • 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殿試第一名狀元、益都人趙秉忠(公元1573—1626)曾作《遊仙洲園》曰:
“當日築城聞薊北,此時開閣俯郊東;憑軒倒聽清流注,卷幔斜看翠嶂重。石洞翛(xiāo)翛還欲雪,蒼松謖(sù)謖漫吟風;登臨移酌仙舟上,隔岸樵歌度遠空。”
  • 王樨登(太倉人)曾作《遊仙洲園》詩曰:
“豐水渺悠悠,房櫳映碧流;扁舟狎(xiá)魚鳥,萬灶卻貔貅(pí xiū)。海上無三島,人間有十洲;自拋簪紱(zān fú)後,幾夢帝京游。”
  • 明朝中期吏部文選郎中、舊淄川縣人王教,曾作《遊仙洲園》詩曰:
    “高閣崚嶒(léng céng)即素秋,倚欄閣外水悠悠;十洲底處名麟鳳,雨涘(sì)纔(才,cái)看辨馬牛。雲樹回合平野望,煙霞並付小山收;異時荒服關門約,主張還誰第一籌。”
2.衰
俗話說: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隨著星轉斗移,事過境遷,落花流水,人去樓空,轉而卻變成了另一副破敗不堪、令人感嘆的景象。對此,前人也遺有3首《過仙洲(舊址)有感》的詩篇:
其一:“秋原日暮野雲低,陵谷遷移望里迷;只有平泉石丈在,到今無恙草萋萋。”
其二:“玉簫金管盡塵埃,久視樓傾剩綠苔;惟有流泉偕晚照,千秋無恙待人來。”
其三:“荒亭野水漫縈迴,曾為中丞泛菊杯;試問當年同醉客,如今還有幾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