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洋村

位於洋里鄉東面約4公里處,東面與後坑村接壤,西面是嶺兜村,南接新見村,北接劉地村。全村耕地面積350多畝,山地面積1150多畝。村民經濟來源於農業、果蔬種植及外出務工。現大部分村民都往外做窗簾布、窗簾棍等一系列配套產品。2004年,村投資80萬元,修造了一條4公里長,5米寬的水電站到橋頭的水泥路,其中上級撥款50萬元。仙洋合股水電站,於1993年1月15日動工,1993年起供電,發電機75千瓦,水電機100千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仙洋村
  • 面積:4.64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仙洋閩越王廟,廟主祀無諸神像
  • 隸屬區域: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
文化遺蹟,概況,

文化遺蹟

村有祠堂:羅氏祠堂、陳氏祠堂、江氏祠堂。古蹟:仙洋閩越王廟,廟主祀無諸神像。廟裡還保存2幅清代楹聯,匾額8塊,甚為珍貴,如楹聯“為我父母德,保我子孫賢”,橫匾“敷佑下民”、“惟惠是懷”等。1999年9月被閩侯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劉坦庵神道碑,位於洋里鄉仙洋村南1.5公里處。

概況

仙洋村在鎮區以東約5公里處,東接文祠鎮的小行村,南鄰鳳東,西與獅峰相望,北與田東交界,面積約4.64平方公里。有山地3056畝,果樹面積2400畝,耕地1583畝。全村共有吳厝、吳厝庵、郭厝、虎廊、磚埕、彭厝、前山、後洞等8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2009年人口2089人。
仙洋村創建於南宋正隆戌寅三年(1158年),悠悠千年的古驛道從我村穿過,百年商埔——仙洋老市位於本村西北面,曾是歷史上的繁榮集貿市場,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仙洋老市是山區重要的貨物集散地,興盛一時。
仙洋村的橄欖、楊梅、水產生產規模都較大,左右聞名,是主要的農業經濟支柱。全村村道已實現硬底化改造,文歸公路又沿村經過,具有穩定、良好的電力、通訊、水利等設施,環境條件較為優越。近年來,村里興辦了多家錶帶廠以及水果加工廠等,各項事業不斷發展。
仙洋村,距鎮駐地東9.2公里,東接文祠鎮的小行村,西與獅峰相望,南與鳳東比鄰,北與田東交界,方圓4.64平方公里。耕地1583畝,475戶,1962人。
吳厝64戶,275人,吳姓,創於明萬曆四十三年乙丑(1615年,始祖默樂公來自福建渤海。
吳厝庵,105戶,412人,位於吳厝村之北,林姓,創於明正統十年乙丑(1445年)始祖華陽公來自饒平石壁鄉,首居歸湖湯頭蛇地,後遷來北。
郭厝,44戶,192人,位於吳厝庵西面,為鄰。郭姓,創居於明洪武二十八乙亥(1395年),始祖素豪公來自潮州青亭巷。
虎廊,位於吳厝東面,57戶,220人,林姓,華陽公之長子。
磚埕,位於虎廊東南,129戶,526人,林姓,華陽公四子及六子。
彭厝,位於磚埕村南偏西,62戶,264人,創於南宋正峰三年戊寅(1158年)始祖由江西廬陵君遷來居住彭姓。
前山,1戶8人,華陽公五子後裔。由磚埕遷至,在磚埕前山。
後洞,在夸埕山後,13戶,65人,清末祖由彭厝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