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三塔

仙境三塔

仙境三塔,本指仙人居住的美好的地方。可令人難以置信,地處泉州市泉港區南埔鎮的這處以“仙境”為名的村莊,在很久以前,卻是一片草木稀疏、 紅土自石裸露的荒山埔。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先後曾有黃羅林許諸娃人家來此居住,均因適應不了這裡的窮山惡水而遠徙他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仙境三塔
  • 地理位置:地處泉州市泉港區南埔鎮
  • 村莊名:“仙境”
  • 特徵:赤貧之地
仙境的由來,仙境三塔,

仙境的由來

赤貧之地卻有“仙境”的美稱,可用作詮注的,是一個在仙境村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說是不知何方神仙雲遊至此,他的一雙大腳竟踩上這塊紅白相間的土地——紅的是赤土埔,白的是裸露於紅主之上的白色石塊(石英石)。仙人的巨足在村後山頂的石崖上留下了深深的腳印。仙人駐足,當然便是仙境了,那“仙腳跡”至今仍依稀可辨。這傳說雖然有點牽強,但對於“仙境”二字的由來,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解釋了。這“仙境”二字,同時也表達了這塊窮土地上的先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說不準是在仙人下凡之前或之後,吳氏祖先攜帶家小來了,把家安在已遠徒他鄉的前人們留下的宅地上,頑強地繁衍生息。
據說,吳氏祖先一來便看出這裡生存環境的惡劣:除了窮山惡水外,仙境村所處的地貌,就像是出水的圍雞(即“田雞穴”),而對面的岩山,那蜿蜒的山脈則如水蛇(即“水蛇穴”)。水蛇肆無忌憚地吞食田雞,也就難怪仙境村人的日子艱難了。
吳氏祖先不願坐以待斃,於是便在村口處建了三座小石塔,一前一左一右成兩翼之勢,每塔相距十丈,內奉“虎爺”,以抗拒來自岩山的“水蛇”。從此仙境一村安寧,吳氏一門也從此“枝繁葉茂”,繁衍了幾千子孫。
都說這傳說迷信色彩太濃了,其實不然。在那蒙昧的生產力極端低下的過去,面對變幻莫測的大自然,先人們只有也只能作這般樸素的解釋了。就如“精衛鎮海”、“女媚補天”等神話傳說一樣,表達了早期人類對於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樸素願望。

仙境三塔

據傳,這三座小石塔始建於末代,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要說它們的規模與造型,倒都平平常常。它們都高不過七八米,三層,周長也不超過二十米,一色粗糙的石板石塊砌成。現存比較完整的中塔,下面兩層全用條石環砌,呈方形;第三層由較小的石塊砌成頂端橢圓形的神龕模樣,裡面供奉著雕琢粗糙的神獸貔貅,村民俗稱“虎爺”。“虎爺”雖渾身苔蘚,卻也“虎視眈眈”,一刻也不敢鬆懈地防範著潛伏在對面岩山的“水蛇”,盡心盡責地護佑著身後的一村生靈。
仙境三座小石塔之所以聞名遐邇,說得準確些,是樹而非塔。樹賴塔以寄生,塔因樹而聞名。
大自然的造化,有時神奇得令人難於置信。也不知是什麼鳥兒,把夾著榕樹種籽的糞便排泄在塔頂上,於是,小榕樹就寄生在塔頂石縫間的灰土中了。天長日久,這生命力極強的榕樹,竟把它們發達的根須從石塔四周懸垂下來,並扎入地表之中。星轉斗移,在流逝的時光中,這些根須便漸漸粗壯成一根根巨臂般的樹稈,把小石塔緊緊地摟在懷抱之中,形成了這“樹包塔”——石塔被包裹於樹腹之中的自然奇觀了。至今,除了中塔尚未被大榕樹“包”沒,還留有較完整的石塔形狀外,左右兩塔殘存的塔石已近乎被包在樹心了,只能從樹桿縫隙間窺見那塔身上的石條石塊了,令人嘆為觀止。
包著這三座小石塔的幾棵老榕樹,據說都有好幾百年的樹齡了。它們虬勁挺拔,鬱鬱蔥蔥,遮下一大片樹蔭,與周圍的樹木相連成片,儼然已是一片小樹林了。一條行人稠密的鄉村大道從樹蔭下穿過,行人車輛絡繹不絕。一側是仙境村國小,鈴聲叮噹,書聲琅琅。另一邊則是建於清順治年間的“仙境宮”,廟牆竟達二尺六寸,官中供奉菩薩,虔誠的村人四時膜拜,香火不絕;宮前方是一個放生池,池中清水漣漣;池邊一座粉柱巰瓦四檐翹角的涼亭點綴其間,為景點生色不少。
石塔、 巨榕、 廟觀、 池塘、 亭台、 人家,已儼然成了一片小小的風景區。它與名山大川自不可同日而語,卻也自有其迷人的鄉村韻味,令人留連。
近年由於缺乏應有的保護措施,左右兩塔的塔石已部分散失,周遭亂搭亂建,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時處理,使景觀遭到了一定的破壞。不過,若能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加強管理並加以整理修葺,這裡必將成為泉港區域內一個頗具特色的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