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廣裕,男,1973年8月出生,湖北省廣水市人,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地震位錯形變、重力觀測與數據處理、重力衛星套用研究。
現任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副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付廣裕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師
- 性別:男
人物履歷,社會兼職,研究方向,科研項目,代表論著,人物榮譽,
人物履歷
1992-1996 同濟大學海洋地質與套用地球物理系,學士
2000-2003 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固體地球物理專業,碩士
2004-2007 日本東京大學理學部地球行星科學專業,博士
2008-2010 日本京都大學理學部地球行星科學專業,博士後
2000-2003 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固體地球物理專業,碩士
2004-2007 日本東京大學理學部地球行星科學專業,博士
2008-2010 日本京都大學理學部地球行星科學專業,博士後
1996年-2003年,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
2005年11月-12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科學院訪問學者
2007年-2008年,日本東京大學理學部地球行星科學專業特任助教
2013年4月-8月,日本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特任副教授
2010年,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
2007年-2008年,日本東京大學理學部地球行星科學專業特任助教
2013年4月-8月,日本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特任副教授
2010年,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
現任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碩士生導師,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地震形變研究室副主任
社會兼職
中國科學院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客座研究員,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學科技術管理組成員,地殼運動監測工程研究中心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國際大地測量聯合會ICCT研究小組成員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地震位錯與重力均衡研究。基於球體地球位錯理論,研究地震引起的同震與震後形變(包括位移、應變、大地水準面變化與重力變化);基於微擾方法,研究地球的橫向不均勻構造對同震位移、重力變化以及重力潮汐的影響;基於重力觀測數據,研究局域地殼均衡、垂向構造應力分布、以及典型斷裂帶的構造特徵與動力機制。
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項目編號41574071),川西重力異常、地殼均衡及其構造學意義,項目負責人;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子課題(項目編號41331066-1),青藏高原絕對重力觀測與解釋,子課題負責人;
3. 實驗場專項經費項目(項目編號20150117),實驗場區科研成果和基礎性圖件/集共享,項目負責人。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子課題(項目編號41331066-1),青藏高原絕對重力觀測與解釋,子課題負責人;
3. 實驗場專項經費項目(項目編號20150117),實驗場區科研成果和基礎性圖件/集共享,項目負責人。
4.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重點課題(項目編號2011IES010103),南北地震帶中段大型斷裂帶深淺部構造的重力學解析,課題負責人;
5.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重點課題(項目編號2013IES010103),四川蘆山7.0級地震形變觀測研究,課題負責人。
5.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重點課題(項目編號2013IES010103),四川蘆山7.0級地震形變觀測研究,課題負責人。
代表論著
以第一作者發表了SCI論文12篇(含通訊作者論文1篇)、核心期刊論文8篇,與他人合著論文21篇。第一作者(含通訊作者)發表的SCI論文如下:
1.付廣裕,高尚華,張國慶,等(2015),2015年尼泊爾Ms8.1地震的地殼重力均衡背景與地表形變回響特徵,地球物理學報,58(6): 1900-1908.
2.張國慶,付廣裕*,周新,等(2015),利用震後黏彈性位錯理論研究蘇門答臘地震(Mw9.3)的震後重力變化,地球物理學報,58(5): 1654-1665.
3.Fu, G., S. Gao, J. T. Freymueller, et al. (2014),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and isostasy at western Sichuan Basin revealed by new gravity surveys, J. Geophys. Res., 119: 3925-3938.
4.Fu, G. and G. Zhang (2014), Significant isostatic imbalance near the seismic gap between the M8.0 Wenchuan and the M7.0 Lushan earthquakes, Chin. Sci. Bull., 59(34): 4774-4780.
5.付廣裕,祝意青,高尚華,等(2013),川西地區實測自由空氣重力異常與EGM2008模型結果的差異,地球物理學報,56(11): 3761-3769.
6.付廣裕,孫文科(2012),地球橫向不均勻結構對地表以及空間固定點同震重力變化的影響,地球物理學報, 55(8): 2728-2746.
7.Fu, G., W. Sun, Y. Fukuda, et al. (2010),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caused by point dislocations in a three-dimensional heterogeneous, spherical earth model, Geophys. J. Int., 183: 706-726.
8.Fu, G. and W. Sun (2009), Effects of Earth's lateral inhomogeneous structures on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s, Pure appl. geophys., 166: 1343-1368.
9.Fu, G. and W. Sun (2008), Surface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s caused by dislocations in a 3-D heterogeneous earth, Geophys. J. Int., 172: 479-503.
10.Fu, G. and W. Sun (2007), Effects of the lateral inhomogeneity in a spherical Earth on gravity Earth tides, J. Geophys. Res., 112, B06409, doi: 10.1029/2006JB004512.
11.Fu, G. and W. Sun (2006), Global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caused by the 2004 Sumatra-Andaman earthquake (Mw9.1), Earth Planets Space, 58: 149-152.
12.Fu, G. and W. Sun (2004), Effect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ult slip on calculating co-seismic displacement: Case studies of the Chi-Chi earthquake (Mw7.6) and the Kunlun earthquake (Mw7.8), Geophys. Res. Lett., 31, L21601, doi: 10.1029/2004GL020841.
1.付廣裕,高尚華,張國慶,等(2015),2015年尼泊爾Ms8.1地震的地殼重力均衡背景與地表形變回響特徵,地球物理學報,58(6): 1900-1908.
2.張國慶,付廣裕*,周新,等(2015),利用震後黏彈性位錯理論研究蘇門答臘地震(Mw9.3)的震後重力變化,地球物理學報,58(5): 1654-1665.
3.Fu, G., S. Gao, J. T. Freymueller, et al. (2014),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and isostasy at western Sichuan Basin revealed by new gravity surveys, J. Geophys. Res., 119: 3925-3938.
4.Fu, G. and G. Zhang (2014), Significant isostatic imbalance near the seismic gap between the M8.0 Wenchuan and the M7.0 Lushan earthquakes, Chin. Sci. Bull., 59(34): 4774-4780.
5.付廣裕,祝意青,高尚華,等(2013),川西地區實測自由空氣重力異常與EGM2008模型結果的差異,地球物理學報,56(11): 3761-3769.
6.付廣裕,孫文科(2012),地球橫向不均勻結構對地表以及空間固定點同震重力變化的影響,地球物理學報, 55(8): 2728-2746.
7.Fu, G., W. Sun, Y. Fukuda, et al. (2010),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caused by point dislocations in a three-dimensional heterogeneous, spherical earth model, Geophys. J. Int., 183: 706-726.
8.Fu, G. and W. Sun (2009), Effects of Earth's lateral inhomogeneous structures on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s, Pure appl. geophys., 166: 1343-1368.
9.Fu, G. and W. Sun (2008), Surface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s caused by dislocations in a 3-D heterogeneous earth, Geophys. J. Int., 172: 479-503.
10.Fu, G. and W. Sun (2007), Effects of the lateral inhomogeneity in a spherical Earth on gravity Earth tides, J. Geophys. Res., 112, B06409, doi: 10.1029/2006JB004512.
11.Fu, G. and W. Sun (2006), Global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caused by the 2004 Sumatra-Andaman earthquake (Mw9.1), Earth Planets Space, 58: 149-152.
12.Fu, G. and W. Sun (2004), Effect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ult slip on calculating co-seismic displacement: Case studies of the Chi-Chi earthquake (Mw7.6) and the Kunlun earthquake (Mw7.8), Geophys. Res. Lett., 31, L21601, doi: 10.1029/2004GL020841.
人物榮譽
科研成果獎勵:
l、2012年獲得中國地震學會"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三等獎;
3、2013年獲得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3);
3、2014年獲得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傅承義青年科技獎"。
l、2012年獲得中國地震學會"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三等獎;
3、2013年獲得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3);
3、2014年獲得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傅承義青年科技獎"。
4、2017年獲地球物理領域“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
個人榮譽及獲獎:
l、2003年獲得"崑崙山口西8.1級大震震後地震科學考察"先進個人;
2、2003年-2007年獲得日本政府獎學金;
3、2008年-2010年獲聘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外國人特別研究員;
4、2015年遴選為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人才百人計畫"第一批次人選。
l、2003年獲得"崑崙山口西8.1級大震震後地震科學考察"先進個人;
2、2003年-2007年獲得日本政府獎學金;
3、2008年-2010年獲聘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外國人特別研究員;
4、2015年遴選為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人才百人計畫"第一批次人選。
參加重要國際會議:
1、2011年AGU會議;
2、2015年AOGS會議。
1、2011年AGU會議;
2、2015年AOGS會議。
研究生培養:
培養了碩士研究生4人。
培養了碩士研究生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