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留人古墓群

他留人古墓群

他留人古墓群位於永勝縣六德鄉玉水、營山、雙河三個行政村的接合部,距永勝縣城40公里,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100公頃的墳區內,蒼松翠柏蔥鬱,華表碑石林立,數以萬計的包石家丘鱗次柿比,規模宏大。凡考察者對此成片壯觀的大碑古墓群讚嘆不絕,在國內實屬少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他留人古墓群
  • 地理位置:永勝縣六德鄉玉水、營山、雙河三個行政村的接合部
  • 占地面積:100公頃
  • 景點級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概況,歷史,考證,現狀,四種奇怪之處,祖先淵源及遷徙傳說,

概況

南方茶馬古道蜿蜒千里經過金沙江畔的永勝縣,在這裡的六德鄉叫做雲山、玉水、雙河的山村里稍作停頓,在深山與叢林間的一個叫做他留山的小山包上,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古墓、碑林和令人神往的青春棚,以及荒草殘碑中的古城堡。
他留山距永勝縣城30公里,在占地0.3平方公里的山坡上,6300多座墳墓靜臥在青松翠柏之中。放眼望去,蒼石冢立,漫山遍野。墓群依山而築,華表、碑石林立,皆掩隱在綠蔭疊翠之中,其布局嚴謹,錯落有致。墓碑格式獨特,雕刻的鳳凰、麒麟、太極圖等圖案及花紋風韻各異,工藝精湛。在他留山以南,三面環山的漫坡上,據說是繁華熱鬧的他留古城堡,但現在僅存一些被燒成瓦礫的房地基和古驛道、古水井。
他留人古墓群
他留人古墓群
他留人古墓群

歷史

這片墳山碑林墓群,系彝族支系他魯人四大旺族葬區,南部是程、海、藍三姓族葬地,中部是王氏家族葬地,似乎有著約定俗成的界限,而又連成一片。據碑文可知,除個別三碑並立而外,通常是雙碑並立的一夫一妻合葬墓。碑文多楷書漢字,鐫刻清秀,除譜諜世系外,多記載了明初屯兵與當地土著居民融合之史實。碑額及框線內容多為具有濃厚儒家色彩的吉祥辭令,如"佳域"予"英氣留片石、仁風著千秋"等等。墓群年代起自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迄至民國初年,尤以清代居多。
在墳林東南的緩坡上,近年還發現他魯人明清之際修築的城堡和大德寺遺址。城堡四面各長500米,北部尚存三處保存較好的建築台基,周圍散見大量瓦片,城內有多處圓形或橢圓形水井。在城堡偏東處有一佛寺,為永勝高氏土司建於16世紀末的他魯大德寺,現存兩座面闊三間建築。

考證

彝族支系他魯人歷史上主要分布在永勝的程海、提峨、六德等地,是一支歷史悠久的民族,程、海、藍、王四姓,實為程海、崀峨圖騰崇拜之遺蹟。遠在明朝中期,當時的高氏土司效法瀾滄衛"屯民實邊"建制,將一些遊牧部落組成三百六十戶伍,開到今六德鄉玉水一帶駐防。這支武裝即今他魯人的先民。

現狀

目前,聚居在永勝縣城東南他魯河沿岸的他魯人口約有5000多人,他們沒有文字,語言也與周圍漢族與涼山彝族有異。直到解放後,其婚姻家庭仍處在以"青春棚"為特徵的極不穩定的雙系制對偶婚階段,在經濟、宗教、文化等方面也存有較原始的特點。時至今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他留民眾還要舉辦盛大的粗粗節活動。每家做12個餌塊粑粑,放在盤子上壘成塔形,端著去宗支墳山祭祖。敬獻台用360根松校搭成,象徵在此開基創業的三百六十戶伍。人們除向祖先敬獻粗粗外,還跳集體蘆笙舞,整個活動莊嚴肅穆而又歡快熱烈。
氣勢恢宏的古墓群和碑林,相對應的應是繁榮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但現今的他留山及周圍地區,則是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十分落後的貧困地區,與繁榮的過去似乎毫無關聯,那么,是誰建造了他留古墓和碑林?他留古城堡又是怎樣繁榮和消亡的……

四種奇怪之處

這是一片巨大的墓地,有上萬座墓碑。這個墓地有四個奇怪之處:
1、數量龐大。這個墓地密布著上萬座明清時期墓碑,然而目前他留人的人口不足萬人,那么在明清時期的他留人是一個怎樣的群體呢?
2、墓碑豪華。所有的墓碑都用青石雕刻,而且還扣著“石帽”,有的更為了表明墓主身份高貴,或者墓前樹著華表,或者碑上雕著神獸。
3、漢字碑文。他留人不會說漢語,他們有著自己的“他留話”,可以墓碑上都鐫刻著行文嚴謹的漢字碑文。
4、排列整齊。仔細看過墓碑,您會發現所有的墓碑都是按照姓氏家族的劃分進行排列的,雖然整個墓地墓碑數量龐大,但是按家族進行的格局劃分非常整齊。
在墓群的南邊還有一個古城遺址。古城的東、北、南三面環山,在山上都築有城牆,西南是開闊坡地。從地形來看這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城池,但是在百年前它卻被他留人遺棄了,從此沒有一戶他留人在這裡居住,附近的營盤村是後來遷來的漢族建立起來的。這算是他留人給我們留下的第五個謎。

祖先淵源及遷徙傳說

據傳說和墳林碑碑文記載,他留人於明初湖廣調衛時遷居永勝,祖籍為湖南長沙府湘鄉縣、麻林縣或江西吉安府,有的老人甚至能清楚地說出祖籍為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柳樹莊大石洞三三村大水井。關於湖廣調衛則又流傳著“服調不服管”的說法,可能只是實邊,而非屯戍。他留人的先民於湖廣調衛時進入永勝,開始的居住地在南華柳樹塘一帶,後需遷徙,便尋找居住地,現在從六德納咱沿他留河至雙河小米田的很多地名仍保留有祖先遷徙的痕跡。
A、納咱納咱為地名,也用來稱人,他留人可納咱人的讀音為“那匝雲地”,稱住在納咱的人為“那匝栗”。他留語中,漢、藏、彝外的少數民族都統稱為“那”,自稱也是“那”,“匝”在他留語中是“落”的意思。傳說,他留先民從永北鎮沿河遷徙。一天,遷徙隊伍到六德塘時,天色已晚,過河後,便在他留河畔宿營。燒火做飯非常方便,枯枝幹柴伸手可取,河裡的魚多味美,往河裡舀一瓢水,瓢里便有魚。第二天,遷徙隊伍出發時,納咱人的先民說:“要走你們走吧,我們不再走了,這個地方好,有柴有魚,這么好的地方,哪裡去找?我們就“匝”在這裡了。”於是納咱人的先民便住在此地,以後便稱他們為“匝”了下來的“那”。按他留語的語法規則,“那”在“匝”前,便稱為“那匝”,而他們居住的地方便叫“那匝雲地”。
B、雙河小米田他留人稱小米田為“日乜念”。“日乜”在他留語中是夢的意思,“念”是不要,譯過便是作夢不要(的地方)。傳說,他留人的先民從永勝派出去找居住地的隊伍,有一天,找到了小米田這個地方,便駐紮下來,分頭去查看地形。晚上匯總勘察情況,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個地方好,地形、水質、土壤都好,當晚便駐下來。第二天,帶頭的人說:“這個地方好是好,但我昨天做的夢相當惡劣,看來這個地方不是我們要的,我們還是找別的好地方吧!”因此這個地方變成了“日乜雲念”的地方,即因夢不要的地方。“日乜雲念”流傳到現在卻變成了“日乜念”。
C、營山瓦窯坪他留語稱之為“拾三氐”,在他留語中“拾”是草,“三”是粗糙,“氐”是地方的意思,譯過便是草粗糙的坪子。傳說他留人的先民派出來找地方的人馬到了瓦窯坪一帶,駐紮在瓦窯坪東南的大坪子上。人們分頭行動,看地方的看地方,辦食宿的辦食宿,割草的割草。割草的人到瓦窯坪坪子上割草,那裡的草很多,但相當粗糙,便說,這個坪子的草相當多,就是粗糙。這個地方就成了草粗糙的坪子,他留語叫“十三氐”。而人馬駐紮的坪子,不知何因死了許多毛驢,便稱那個坪子為“覃魯膜肆尬氐尬巴”意為死毛驢的地方。
他留人中至今仍留傳著這樣的俗語“他魯銀子,崀峨房子”。據傳,以前他留人的畜牧業相當發達,因此積累了大理的財富,但是他留人憨厚,不會用錢,結果被崀峨人賺去用來建造房屋。現在仍保留著兩個有趣的故事。傳說,以前崀峨人到他留城來買羊毛,馬馱到崀峨城,解開貨物,發現羊毛里有銀子,銀子從何而來呢?據云,他留人的羊毛特別多,一屋子一屋子地貯藏,銀子藏在羊毛里,賣羊毛的時候銀子也被賣了出去。另一則更有趣,近似誇張。從前有一對老夫妻,老頭兒去賣羊毛,老婆子對丈夫說:“哎,老頭兒,羊毛太輕了,擱點兒銀子壓壓秤。” 今永勝縣羊坪彝族鄉與寧蒗彝族自治縣交界處有一山峰,他留人稱為“他爾陂澤山”意為他留人的放羊山。
據傳以前陳氏非常富庶,號稱“陳百萬”,意為擁有百萬隻羊,在今寧蒗彝族自治縣的習喇賣羊晨,他不是一隻一隻地賣,而一一山坳一山坳的賣。
傳說他留人以前不懂灌溉,種植玉米、蕎子,經營畜牧業,什麼進修開始種植水稻的呢?他留人中,有一個這樣的傳說,當時他留城外有土地,有水,但不懂灌溉,羅氏打獵,攆麂子,到達今天的營山下大溝,麂子進入山洞,於是便用水灌麂子。水卻不見了,流到了“巴義慕拉叉”,遂挖溝造田。羅氏因發現有功,掌管閘壩,組織修復,陳氏負責引水,水先引到王姓大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