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電極化

介電極化

絕大多數高聚物是優良的電絕緣體,有高的電阻率,低介電損耗、高的耐高頻性和高的擊穿強度。因此在電場的作用下很容易產生極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介電極化
  • 外文名:Dielectricization
  • 類別:物理學
定義,影響介電性的因素,結構,頻率和溫度,外來物的影響,

定義

電解質在外電場作用下,或多或少會引起價電子或原子核的相對位移,造成了電荷的重新分布,稱為介電極化。主要有以下幾種極化:
  • 電子極化
  • 原子極化
  • 偶極極化
前兩種產生的偶極矩稱誘導偶極矩,後一種為永久偶極矩的取向極化。
極化偶極矩μ的大小,與外電場強度E有關,比例係數 稱為分子極化率。公式μ=аE描述了極化偶極矩與電場強度的關係。

影響介電性的因素

結構

分子極性越大,一般來說介電損耗和介電常數都增大。而其中介電損耗還對極性基團的位置敏感,極性基團活動性大的(比如在側基上),介電損耗較小。
交聯、取向或結晶使分子間作用力增加,介電常數減少;支化減少分子間作用力,介電常數增加。

頻率和溫度

與力學鬆弛相似

外來物的影響

增塑劑的加入使體系黏度降低,有利於取向極化,介電損耗峰移向低溫。極性增塑劑或導電性雜質的存在會使介電常數和介電損耗都增大。
聚合物在作電工絕緣材料或電容器材料使用時,要求其介電損耗越小越好,相反在塑膠高頻焊接或高頻“熱處理”等情況下,要求介電損耗大一些才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