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形蟲沉積

介形蟲體表披兩瓣甲殼。不同水域的介形蟲,由於其生活習性、生態特點和對環境適應能力的差異,使其甲殼殼體大小、形態、構造等都或多或少有所差別,基至有明顯不同。因此,特定的甲殼形態、構造特徵可以反映它們的沉積環境。甲殼表面特性(痼、凹坑等)的變化,與水域鹽度變化有關。普遍認為,介形蟲殼面突起的出現是適應水域鹽度降低的結果。國外把具瘤(突起)的麗花介類的各屬種作為濱海邊緣環境或海岸線的辨認標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介形蟲沉積
  • 外文名:Ostracod deposition
  • 介形蟲:體表披兩瓣甲殼
  • 影響:生活習性、生態特點和環境適應力
  • 突起:適應水域鹽度降低
  • 環境:鹽度、溫度、底質等
簡介,鹽度,溫度,底質性質,

簡介

介形蟲體表披兩瓣甲殼。不同水域的介形蟲,由於其生活習性、生態特點和對環境適應能力的差異,使其甲殼殼體大小、形態、構造等都或多或少有所差別,基至有明顯不同。因此,特定的甲殼形態、構造特徵可以反映它們的沉積環境。甲殼表面特性(痼、凹坑等)的變化,與水域鹽度變化有關。普遍認為,介形蟲殼面突起的出現是適應水域鹽度降低的結果。國外把具瘤(突起)的麗花介類的各屬種作為濱海邊緣環境或海岸線的辨認標誌。魏沐潮(1990)總結如下:
甲殼具尾突的僅見於海相、過渡相,眼結節發育良好的僅見於海相,殼飾發育且多樣化的以海相為主,過渡相半鹹水中的介形蟲殼飾多微弱,殼面光滑無飾的多為陸相,具空心瘤的也多為過渡相和陸相,彩殼壁厚的多為海相或過渡相,殼壁薄的多為陸相,內、外壁完全癒合的僅見於海相,無齒型鉸合的多為陸相,海相中也有少數,三節鉸合的多為過渡相或海相,陸相中也有少數,四節鉸合皆屬海相,閉肌痕4-5枚排成一縱列的多為海相,梅花形排列的多為陸相,放射毛細管明顯分又的僅見於海相,垂直毛細管呈篩形的也主要見於海相。但是也有不少例外的情況。如殼面光滑的介形蟲,海相中也有不少。

鹽度

現生有孔蟲是典型的海洋生物,偶爾出現在內陸水域。絕大多數有孔蟲生活於正常鹽度的海水中,屬窄鹽性動物,少數為廣益性類型,可生活於在時間和空間上與海域曾有過某種聯繫的內陸水域(潟湖、河口、殘留海等半鹹水環境)中,僅個別具假幾丁質殼的屬種可生活於淡水中,也屬窄鹽性動物。現代介形蟲多屬於廣益性動物,但其中也有些窄鹽性動物的,在淡水、半鹹水和正常鹽度海水等不同水域,都有其特有的屬種,此類介形蟲則是很好的指示水域鹽度的生物。據古生物研究,在寒武、奧陶紀,介形蟲生活在海洋里。從志留紀起出現海陸過渡相半鹹水介形蟲。最早的陸相介形蟲可能出現在泥盆紀。石炭紀開始已有確切的淡水介形蟲。中、新生代廣市著海相和陸相介形蟲。

溫度

水溫變化明顯影響著有孔蟲、介形蟲的分布。有孔蟲、介形蟲的指溫性屬種及其組合可以明顯反映出古水溫的變化。大部分有孔蟲為喜暖的窄溫性動物,因此在熱帶、亞熱帶淺海有孔蟲最豐富。在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底棲有孔蟲的分布受海水深度的影響較大,因而在不同的海水深度帶有不同的有孔蟲群落或組合。在寒冷氣候帶海洋中,由於海水溫度隨海水深度的增減影響較小,因此有孔蟲的垂直分帶性不明顯。浮游有孔蟲是窄鹽性大洋動物,其分布主要受溫度與水深的控制,出現的種數和頻度深受海水溫度的影響,因而它們有冷水型、溫水型、暖水型之分。冷水型有孔蟲屬種組合單調,溫水型有孔蟲屬種組合中等,暖水型有孔蟲屬種組合複雜。指示溫度最為靈敏的是浮游有孔蟲,喜暖的如圓幅蟲(Gtoborotalia)、普林蟲(Pulleniatina)等,偏涼的如五葉抱球蟲(Globigerina quinqueloba)。

底質性質

海底性質對底棲有孔蟲和介形蟲的分布也有影響。鈣質淤泥、細砂或鈣質砂的海底,底棲有孔蟲豐富,粗碎屑沉積物海底,不利底棲有孔蟲生存。一般認為,在正常海相,底棲有孔蟲以鈣質多微孔殼為主;海陸過渡相(濱岸環境)半鹹水有孔蟲也有以鈣質多微孔殼占優勢的,低緯度淺海或過鹹水有孔蟲以似瓷質殼為主,以膠結殼為主的有孔蟲類群一般見於半鹹水環境或高緯度低溫海域,或見於碳酸鹽溶解補償面以下的海區。在某些海域的淺水地區,膠結殼有孔蟲也較常見。一般來說,水域底質為砂泥質、泥質或淤泥質,有機質豐富,水底穩定,氧氣充足的,介形蟲就發育,種類和數量都較豐富,且多兩瓣對稱,殼飾較明顯,殼體相對較大;如果水域底質為砂質或泥砂質,有機質不豐富或缺乏,水底環境動盪,氧氣不充足或有害氣體較多,介形蟲就不發育或極少,甚至沒有甲殼兩瓣超覆明顯,殼面多為光滑,殼體相對較小,殼壁較厚(魏沐潮,199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