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綿芪

介休綿芪

介休綿芪,山西省介休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

介休綿芪主要生長在介休市太岳山脈綿山東北側泉水富含地的洪山區域,土壤養分充足,肥力較高,適宜綿芪生長,出產的介休綿芪粉性足、綿性大、味甘微甜,嚼之有濃郁的豆腥味。

2019年1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介休綿芪”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介休綿芪
  • 產地名稱:中國山西省介休市
  • 品質特點:粉性足、綿性大、味甘微甜
  • 地理標誌: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 第126號
  • 批准日期:2019年1月17日
產品特點,產品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產品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 外在感官特徵
介休綿芪根類圓柱形,柔韌,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斷面外層白色,中間淡黃色或黃色,金井玉欄明顯,粉性足,綿性大,味甘微甜,嚼之有濃郁的豆腥味。
  • 內在品質指標
介休綿芪按乾燥品檢測100克,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含量≥0.050 %;黃芪甲苷含量≥0.040 %,浸出物含量≥25 %。

產品環境

土壤地貌

介休綿芪主要生長在山西省介休市太岳山脈綿山東北側泉水富含地的洪山區域,海拔800米~1400米之間的山區向陽地,該區域主要的土壤類型為褐土、草甸土,土壤養分充足,肥力較高,土壤富硒含量在0.21毫克/ 千克,pH值在7.0~7.5之間,適宜介休綿芪生長。

水文情況

介休市地表水有汾河文峪河龍鳳河等河流水系。太岳山脈綿山東北側洪山(古名狐歧山)區域,山中泉流眾多,其中洪山泉泉域是國家重點保護區。地下水來源於埋藏於灰岩裂隙溶洞和砂頁岩的裂隙之中,其補給來源於大氣降水的滲入。地下水資源較充足,為綿芪種植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水分。

氣候情況

介休市屬於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地理位置的過渡性,決定了介休氣候生態形成,既不同於臨汾盆地,又別於太原盆地的“中間型”。但在800米~1400米的綿芪生長區域,氣候涼爽乾燥,年降水量平均為600毫米,集中在7~9月份,雨熱同期,為綿芪秋播出苗提供合適的溫度和水分。年均氣溫為10.6℃;≥5 ℃積溫3000 ℃~3920 ℃,持續日數196~225天;年均日照時數2500小時左右;年均無霜期180天。長時間的日照和無霜期加長了綿芪的年生長時間。

歷史淵源

自古以來,綿芪在介休早有種植,是介休的道地藥材,品質堪稱上佳,且《本草別說》有記載,“黃芪,本出綿上為良,故名綿黃芪,簡稱綿芪,今《圖經》所繪憲水者,即綿上地相鄰爾。”
介休綿芪介休綿芪
2016年,介休市開始利用荒山林地發展中藥材綿黃芪種植,項目規劃在洪山鎮、連福鎮等山區鄉鎮丘陵區開展種植,綿黃芪種植項目經多方考察、論證,形成適合於介休綿芪生長的種植管理方案。

產品情況

2018年,介休綿芪生產規模4800萬平方米,年產量1萬噸。

產品榮譽

2019年1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介休綿芪”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介休綿芪的地理標誌保護區範圍為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所轄義棠鎮綿山鎮龍鳳鎮三佳鄉洪山鎮連福鎮張蘭鎮總計7個鄉(鎮)91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1°49′~112°10′,北緯36°50′~37°05′。

質量技術要求

  • 安全要求
介休綿芪水分不得過10.0%,總灰分不得過5.0%。按照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通則2321測定法,鉛不得過5毫克/千克;鎘不得過0.3毫克/千克;砷不得過2毫克/千克;汞不得過0.2毫克/千克;銅不得過20毫克/千克。有機氯農藥殘留量照農藥殘留測定法測定,含總六六六不得超過0.2毫克/千克;總滴滴涕不得超過0.2毫克/千克;五氯硝基苯不得過0.1毫克/千克。
  • 特定生產方式
(1)選地:綿芪生長地區環境空氣應符合GB 3095-2012 環境空氣品質標準規定的二級以上標準;灌溉水應符合GB 5084-2005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規定的二級以上標準;土壤應符合GB 5084-2005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規定的二級以上標準。綿芪栽培地選擇地勢高,水肥條件較好,便於排水,便於半機械化和機械作業地塊。黏結、低洼易澇的黏土或土質瘠薄的砂礫土均不宜種植。
介休綿芪介休綿芪
(2)整地:採用機械翻旋,深度為40厘米,人工將地塊內的深根植物、雜草等清理出地塊外,整平待播。堆砌畦塄,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時要做好排水渠道,以防止積水。整地時,每畝施2000千克~2500千克完全腐熟達到無公害標準的農家肥。
(3)種子選擇、播種:合格的綿芪種子,種子千粒重大於6.5克、安全含水量<9.5%、生活力>96%,發芽率>75%。 種子處理:機械處理法為採用碾米機碾種1~2次;砂磨、石碾結合法,沙與種子比例2:1~1:1,均勻混合後鋪在石碾上研磨,擦傷種皮後,即可帶沙下種。以種子破皮後,種皮顏色由棕黑色變為灰棕色為標準。 播種時間: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種,白露後不能再播。 播種方式:機械播種,行距40 厘米,播種深度2 厘米~5 厘米,種子用量1.5千克/畝。
(4)補苗、田間管理:出苗後及時查看缺苗斷壟的地方進行補種。補種時開淺小溝槽3 厘米~5 厘米,將種子撒播於溝槽內,覆濕土少許,稍作鎮壓。雨季注意防止地表層板結,出現板結後及時耙地鬆土。 間苗定苗:在苗高6~10厘米時,按株距3~8厘米進行間苗。結合間苗進行中耕除草,苗高8~10厘米時,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每年綿芪返青後封壟前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花蕾期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
介休綿芪介休綿芪
(5)病蟲草害防治:綿芪種植生產過程中對病蟲害的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策略,主要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
(6)採挖加工、根部採收:綿芪生長周期為4年,採挖時間分為春季和秋季,春季應在地解凍後,綿芪返青前;秋季應在綿芪地上部分快枯萎後至地凍前進行。採挖方式為割去地上部分,使用機械採挖加人工輔助,採挖過程中保證根部的完整性,不要鏟破挖斷。將挖起的綿芪捆成10千克的小把,運回加工基地。採收後要將雜草石塊等清理出地塊。
(7)產地加工:將採挖回的根在循環水中清洗,除去泥土等雜質,在乾淨的曬場曬至六七成乾,剪掉蘆頭、鬚根。將根理直,分別等級,捆成10千克小把,放在陰涼棚內壘成方垛,繼續乾燥,保持四面通風,經常翻垛,乾至含水量在≤10%。 貯藏與包裝:貯藏藥材的倉庫保證通風、乾燥、避光,室內溫度30℃以下,並具有防鼠、蟲、禽畜的措施。選用清潔、無異味的標有介休綿芪的專用袋。
(8)生產記錄:建立綿芪生產檔案,詳細記錄產地環境、種植、田間管理、病蟲害情況以及綿芪的生長階段、採收等各環節。

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介休綿芪介休綿芪
①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②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③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④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明確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①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介休綿芪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①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②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③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