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怎樣走民眾路線

今天我們怎樣走民眾路線

高新民、鄒慶國、仰義方編寫的《今天我們怎樣走民眾路線》系統回顧了民眾路線的形成與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的民眾路線的新發展,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深入淺出地分析和闡述了堅持黨的民眾路線,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走好黨的民眾路線這一現實熱點問題。《今天我們怎樣走民眾路線》語言簡練質樸、案例鮮活生動、材料豐富翔實、觀點新穎獨到,具有很強的理論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基本介紹

  • 書名:今天我們怎樣走民眾路線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頁數:358頁
  • 開本:16
  • 作者:高新民 鄒慶國 仰義方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5610059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高新民、鄒慶國、仰義方編寫的《今天我們怎樣走民眾路線》的出版發行,有助於幫助廣大黨員幹部更自覺地理解和領會黨的民眾路線的科學價值、精神實質和指導作用,有助於提高廣大黨員幹部在新形勢下做好民眾工作、走好民眾路線這條生命線的本領和能力。《今天我們怎樣走民眾路線》語言簡練質樸、案例鮮活生動、材料豐富翔實、觀點新穎獨到,具有很強的理論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民眾路線的由來與發展
一、英雄還是人民創造歷史/00l
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本思想的傳承與弘揚/011
三、“真正的銅牆鐵壁,是民眾”: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016
四、“魚水關係”和“主僕關係”:民眾路線的實踐基礎與條件變遷/029
五、以史為鑑,堅守民眾路線這條生命線/047
第二章 今天.為什麼必須堅持走民眾路線
一、機遇與挑戰:經濟社會變遷與民眾基礎變化/056
二、瞄準“四風”定“靶心”:民眾路線的現實考驗,073
三、面向社會:民眾路線內涵與外延的拓展/086
第三章 發展民主:走民眾路線的原動力
一、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與黨的民眾觀精神實質相通,103
二、民眾路線與鄉村直選,106
三、授權形式創新: “競爭性選舉”/116
四、機關黨組織創新:公推直選/122
五、基層社區黨員直接授權/131
六、國企黨組織選舉:民眾的主體作用/135
七、不同層次選舉制度改革的特點與爭議/140
八、代表:公權力聯繫民眾的中介、橋樑/142
第四章 民眾參與:走民眾路線的新平台
一、何謂民主決策/155
二、健全民主決策機制之一:直接對話/157
三、健全民主決策機制之二:全委會決定重大問題/168
四、建立通暢的上下溝通機制/176
五、知情權:民眾參與的前提/180
第五章 社會監督:走民眾路線的加壓器
一、作風與廉政直接影響黨群關係/195
二、社會權力與監督/215
三、民眾是社會監督的主體/227
四、社會監督法治化/238
第六章 夯實基礎: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
一、基層黨組織功能轉換——強化服務/251
二、在社會中健全聯繫民眾網路/286
三、新社會組織和社區黨建工作案例分析/299
四、黨建工作方式多樣化、社會化/306
五、創新基層組織教育、管理、服務黨員制度/310
第七章 信訪、接訪、下訪與民眾工作:走民眾路線的制度安排
一、信訪制度的政治功能與局限——並非最好但不能沒有的制度安排,322
二、接訪、下訪制度——治理重心下移/327
三、信訪、接訪、下訪制度與政治體制的改革最佳化/331
四、基層創新案例/334
第八章 群休性事件中的民眾工作:走民眾路線的新問題新答案
一、群體性事件——社會轉型期的新特點/341
二、群體性事件的社會根源與新形勢下黨群關係的新挑戰/345
三、防止群體性事件頻發、高發的制度探析/350
四、應對群體性事件的技術性手段/355
後記

文摘

唐太宗對民重君輕的思想體會更為深刻,認為“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魏徵則引用苟子的話進而申述道:“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舟水論”反映了古人對統治者與民眾關係的樸素認識,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開明封建君主的“民眾觀”。在中國古代,大凡有政治遠見的政治家、思想家,對民本思想都有論述,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察民情、關心民眾,因而採取一些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但是這種重民惠民的政策主要是當作統治手段的,是從維護統治階級根本利益出發的,而不是從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出發。所以一旦他們的統治鞏固了,或者只顧他們的利益而放棄人民的利益的時候,他們就會橫徵暴斂、盤剝百姓,以致最後自取滅亡。由此,歷代封建王朝難以跳出“興也勃焉,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
中國古代民本思想,儘管歷經兩千多年歷史長河的洗刷滌盪仍頑強地流傳下來,彌足珍貴,影響深遠。但是,不管是孟子、苟子,還是賈誼、范仲淹等思想家,他們所倡導的民本思想還都不是科學的“民眾史觀”,這是因為:
其一,出發點和歸宿點並非“人民利益”。傳統的“民本思想”不是從人民大眾的利益出發,而是以維護剝削階級的統治為目的的,孟子的“保民而王”,是以承認統治和服從關係的合理性為前提的。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寫照。唐朝魏徵“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的諫言(意思是說:怨恨不在於大小,可怕的是眾人;水能載船,也能夠顛覆船,是應該深切警惕的),也是圍繞統治者的利益在說話。歷史上有些明主賢臣曾有過體察民情、為民請命的感人舉動,即使出於“真誠”的願望,以至於寫下“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感人詩句,唱出“當官不與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等朗朗上口的戲詞,可以說道出了封建官吏對待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但是,從實質上說,他們還是為統治階級利益而施行“仁政”,目的在於使君民相安無事,使人民更馴服地服從統治。
中國共產黨人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民眾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正因為此,才有別於封建統治者,得到人民民眾的真心擁護。劉伯承元帥在一次戰鬥中失去了右眼。戰後,他不僅以此為榮,還風趣地說: “只要你是為人民大眾的利益而戰,戰爭奪去了一隻眼睛,民眾會給你千萬隻眼睛。”劉帥的話,說的正是黨和民眾的親情,比之如魚水,喻之為血肉,言辭錚錚、字字入心。在劉帥的心中,民眾和民眾利益,貴重於自己的眼睛,愛護民眾和民眾利益,勝過愛護自己的眼睛。為了民眾和民眾利益,他可以失去自己的眼睛。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對民眾和民眾利益的愛和情,劉帥和他的部隊才能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在革命戰爭年代,國民黨視民眾和民眾利益如糞土,不把民眾放心上,在民眾面前裝“老子”。因此,他們想要從民眾那裡獲取有關共產黨的信息比登天還難。與此相反,劉帥雖然失去了一隻眼睛,但他心中的“眼睛”卻明亮無比、明察秋毫。他和他的部隊所到之處,老百姓爭著和他“掏心窩”講真話,搶著和他說真情,圍著他商議克服困難的辦法。民眾和民眾利益貴重於自己的眼睛,這就是我們黨取得勝利的法寶。一個人的最高心境是心裡裝著別人,一個共產黨員的最高心境是心裡裝著民眾。從劉伯承元帥到焦裕祿、楊善洲等共產黨人總是相似的:在他們心中,除了人民民眾的利益之外,再沒有任何特殊利益。這是共產黨人鐵鑄的信條。只要擁有了這個信條,就能擁有民眾,擁有民眾的愛戴和擁護。在這個意義上,劉帥得到的不僅是民眾給他的千萬隻“眼睛”,更是人民大眾的心。人民民眾愛劉帥,愛一輩子為民眾謀利益的共產黨人。P12-14

後記

本書以習近平在全黨開展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為指導,回顧了黨的民眾路線的歷史經驗,根據現階段黨所處的社會歷史環境和黨自身存在的問題,重點闡釋在今天的條件下如何走民眾路線,引用了大量基層創新案例,為此,特向那些真幹事、為民、清廉的基層黨員幹部致謝。
本書對一些案例的綜合描述,引用了媒體的報導;對一些問題的分析論述,也吸收了有關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本書的寫作出版均得到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作者
2013年9月

序言

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務。
一提到民眾路線,人們立刻會想到這一路線的源頭,想起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而奮鬥的老一代探索者、實踐者們的貢獻。
民眾路線的形成,經歷了一個全黨集體探索的過程。“民眾路線”四個字在1929年9月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史稱“九月來信”)中提到過,但在相對準確的意義上論及民眾路線實質的,是毛澤東。他在古田會議決議中指出:“一切工作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後,再經過民眾路線去執行。”1930年,毛澤東撰寫《反對本本主義》時,提到我們的同志每到一個地方工作,都需要邁開雙腳,到民眾中去,學個孑L夫子,來個每事問。當你對那個地方的歷史和現狀都了解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產生了。這裡說的是調查研究,但內含了民眾路線最主要、最基本的內容。經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左”的錯誤導致的重大挫折、延安整風運動,在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全黨思想達成共識的基礎上,1943年毛澤東為中央起草了《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對民眾路線作了完整的概括:“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這就是說,將民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民眾中去做宣傳解釋,化為民眾的意見,使民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民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民眾中集中起來,再到民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換言之,民眾路線在當時恰恰是作為領導方法提出來的,“從民眾中集中起來又到民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
民眾路線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具體化為中國共產黨獨有的民眾觀,也就是劉少奇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所作的修改黨章報告的概括:“一切為了人民民眾的觀點,一切向人民民眾負責的觀點,相信民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民眾學習的觀點,這一切,就是我們的民眾觀點,就是人民民眾的先進部隊對人民民眾的觀點。”
簡單地講,中國共產黨的民眾觀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黨的價值觀(包括民眾觀),二是領導方法、工作方法。前者是民眾路線的內在底蘊。如果沒有特定民眾觀作為內在的底蘊,那么,民眾路線就僅僅是一種技巧、方法而已。因此,民眾路線兩個方面的含義缺一不可。
與民眾路線原本含義比較,可以說,把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定位於為民務實清廉,是對黨的民眾路線認識上的深化和實踐中的發展。
當然,在中國共產黨為取得全國政權而奮鬥的歲月里,由於黨處於被壓迫、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不依靠民眾就無法生存,因此,聯繫民眾,堅持民眾路線易於得到全黨上下自覺執行。在和平年代,黨長期執政,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穩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整個社會快速發展,人民民眾的維權意識、民主意識和法治意識都在增強,領導機構、領導幹部的素質、能力能否跟得上時代發展和民眾基礎變化,能否反映人民民眾的呼聲就成為新的時代背景下需要研究解決的重要問題。
2013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深刻揭示了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和目標,強調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民眾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他指出,總體上看,各級黨組織、黨員、幹部能夠貫徹黨的民眾路線。但是,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深刻變化,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民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黨內脫離民眾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因此,習近平要求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作為切人點,著力解決突出問題,並強調把這次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四風”問題。以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為重點,以整風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開好民主生活會,堅持開門搞活動。
學習這一講話,我們看到:一方面,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從精神實質上堅持了黨的民眾觀;另一方面,依據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作為領導方法意義上的民眾路線作出新的發展、深化。為民務實清廉,就是針對當下最易於影響黨群關係的問題提出的大思路,是對民眾路線內涵的拓展。
當然,從黨的歷史來看,作為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具有階段性,也不能夠一次性解決一切問題,但通過這一活動可以促使我們反思一些問題,在活動中認真為人民民眾做一些實事,活動結束之後通過一系列制度建設形成聯繫民眾、走民眾路線的長效機制,真正使為民務實清廉成為常態化的行為,這也是人們的期待。
這屬於制度化、長效機制問題。換言之,怎樣促使領導者不僅僅依賴個人素質和教育實踐活動的壓力去聯繫民眾,而是通過常態化方式就能夠到民眾中去,向民眾負責,反映並解決人民民眾主要的、合理的利益訴求,是本書所要討論的基本問題,即在今天的歷史條件下怎樣走民眾路線。
促使領導者到民眾中去、克服“四風”、向民眾負責的根本動力,除了人的內在價值觀之外,就是授權——誰授權就向誰負責,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即使不懂“授權”這個詞,人們也會天然地向授權者負責。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因此,從授權源頭進行選人用人、考評、獎懲機制改革,民眾(各部門的服務對象)更多地介入到幹部的使用、考評和獎懲過程中,形成充滿活力、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幹部隊伍,是我黨長期執政條件下走民眾路線的原動力。
如果領導者在掌握權力的情況下不再聽取民眾意見而僅僅對上負責,又如何確保領導者必須傾聽並解決民眾的合理訴求,真正為民務實清廉?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以制度化的方式確保民眾意見得到表達並得到重視,這就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問題,以協商民主的方式保證民眾意見得到充分表達,以社會治理格局的變化提供對話協商平台,不管領導者是否願意聽取民眾意見,都必須回應民眾的訴求;二是以人民的監督促使領導者權力運作公開透明,掘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發展蔓延的土壤,減少腐敗的暗箱操作空間。清正廉潔依賴於人民的監督與法制的健全。
民眾路線還意味著需要做民眾工作。民眾是劃分為不同利益群體的,共產黨代表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但是根本利益、共同利益是需要在個體充分表達、協商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與民主整合而達成的共識,需要符合社會發展方向,因此,做民眾工作、科學民主整合民眾意見是民眾路線的題中之義。公正協調利益關係,尊重不同利益群體的合理訴求,提高新形勢下做民眾工作的能力,就是今天走民眾路線的內在要求。因此,本書把做民眾工作的能力,特別是最近幾年出現的突出社會問題,如處理群體性事件的能力,作為貫徹民眾路線的必要條件,並單獨設定章節。
作為黨的性質、宗旨和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則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以服務民眾、做民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功能定位於服務、做民眾工作,是基層黨組織功能的重要變化。更好地服務人民,是走民眾路線所要達到的目的,同時也是凝聚人心的基本途徑。說到底,服務是黨的宗旨、目的與手段的統一。因此,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理所當然地成為怎樣走民眾路線的重要內容。
鑒於上述理由,本書的重心在於“怎樣走”民眾路線,設定了走民眾路線的動力、協商民主、黨風廉政、服務型基層黨組織、提升領導者新形勢下做民眾工作—諸如信訪下訪接訪和處理群體性事件等章節,探討如何形成聯繫民眾、走民眾路線的長效機制。如果本書能夠得到讀者的共識,哪怕是部分共識,也將是我們的榮幸。
作者
2013年9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