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自奇(1613-1675),出生於明萬曆葵丑年,終於清康熙乙卯年,字元善,號寧庵;又曾名仇其德,字子珍,號位生。廣東省肇慶府高要縣人,今佛山市高明區荷城街道王臣村,開村始祖是南宋由十鄉官考授判官(從六品)的仇緣敘,是仇緣敘第十三世孫。銓授廣西陸川縣典史,捕盜有功擢升南寧府監軍道,加捐委署南寧府知府,誥授中憲大夫。
基本介紹
- 本名:仇自奇
- 別稱:仇其德
- 字號:元善
寧庵 - 所處時代:明
- 出生地:廣東省肇慶府高要縣
- 出生時間:1613年
- 去世時間:1675年
- 主要成就:中憲大夫
相關事件,人物後代,人物祠堂,
相關事件
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後定都北京,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自殺,明朝宗室退居南方,繼續與滿清對抗,史稱南明王朝。仇自奇身為明朝的官員,數年間顛簸流離,籌餉繕兵支持南明永明王,待到明白歷史潮流不可逆轉,就隱居時屬廣東的靈山縣西鄉(今廣西欽州市靈山縣太平鎮),娶賴氏為繼配,生子治家。清順治十一年(1672年),南明的安西王李定國取道廣東靈山縣,攻占廣東高州、雷州、廉州三地與清政府對抗,李定國召仇自奇重新出山,被仇自奇拒絕。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因不滿清廷撤藩,在雲南起兵叛亂,自立國號為“周”。 吳三桂派人給仇自奇送來委任狀,軟硬兼施,被仇自奇以身為明臣“只知有明不知有周”嚴詞峻拒,並避匿深山,觸怒了吳三桂。康熙十四年(1675年),仇自奇一行前往廣西橫縣南鄉江口碼頭乘船欲返廣東,被吳三桂的人殺害於江中。
人物後代
仇自奇在今廣西欽州市靈山縣太平鎮開基,仇氏一脈也在這方僻壤的之地創下輝煌的奇蹟。太平鎮在清朝以前是荒蠻之地,這裡沒有學校,人們也上不起學,很少有讀書人。仇氏來到太平以後,把“以儒名家、科舉興族”為族姓發展的理念,陸續創辦了多所私塾學校,在太平有十所,另外還有位於靈山縣城線香巷的“鸞鳳書院”和省城廣州華寧里的“仇氏家塾”,總共創辦了十二所私塾學校,讓太平這個荒蠻偏僻之地,形成了濃濃的讀書氛圍。太平仇氏一脈從明末仇自奇開始到清朝出了一個翰林仇效忠(先考取舉人和進士,朝考後點翰)、另外還有仇葵忠、仇臣忠、仇開鎬三個舉人,四個四品官(仇自奇—誥授中憲大夫、仇汝瑚—誥授朝議大夫、仇效忠—誥授朝議大夫、仇緗基—誥授昭武大夫),和一大批五至九品的各品級官員,以及眾多的庠生、廩生、監生、貢生等科舉功名人才,民國時期也產生大量軍、政、教育界有功名的人才,太平仇氏自清乾隆年間開始便成為聞名一方的名門望族。
人物祠堂
仇自奇的先輩仇緣敘在宋度宗年代從安微含山遷到廣東南雄珠璣巷居住,為躲避胡妃事件,珠璣巷大部分居民集體南遷珠三角,仇緣敘遷到肇慶王臣村(佛山市高明區荷城街道王臣村)開族。從宋始祖仇緣敘開始,仇自奇是第十三世。因自仇自奇在今廣西欽州市靈山縣太平鎮開基繁衍,分為長、二、三、四房,十三世祖仇自奇又是太平仇氏在太平的始祖,太平仇氏至今仍講肇慶話。太平仇氏在清朝先後建了四座祠堂紀念祖先,分別是位於楓木官堂村的四房十四世祖仇殿章的“介亭仇公祠”,建於乾隆 二十五年(1760年);位於楓木桂木園村旁仇殿章的三個兒子的合祠“仇氏三公祠”;位於九冬董屋村的長房十六世祖“仇俊遠公祠”,建於道光丁未年(1847年);位於根竹村旁的十三世祖仇自奇的“仇大宗祠”,建於光緒辛丑年(1901年)。
這四座祠堂,始祖仇自奇的“仇大宗祠”卻是最後才建的,可能是因為仇自奇是明末官員的緣故吧,最先建的是兒子仇殿章的“介亭仇公祠”。父親被害時仇殿章僅兩周歲,幼時天資聰穎,讀書有大志,家徒四壁,貧困難堪,屢瀕於危更加勤奮讀書,寒暑手不釋卷,長大後遠遊結交名士,談經論道,同志無不折服。入籍廣西永康州考取歲貢生,然後改籍回歸靈山,依慣例薦貢授職訓導,乾隆二年簽發花縣訓導試用,到老退休。四十歲時遷居豐睦,家始小康,此後資產日增,晚年更豐茂。生平秉性謙和,存心仁愛,多積陰德,見人危難替人申冤並給以幫助的事,難以枚舉,善舉載靈山縣誌。曾存五十兩銀到縣禮房俾收息,利息作為環秀橋南的青天亭春秋二祭用銀。教育子孫要詩書禮義忠信孝友,持家不要追求奢華,儉樸開基創業。仇殿章的第四子仇萬鵬,讀書聰俊刻苦,七八歲時夜間無油點燈供長時間看書學習,就在月光下攤書高聲朗讀。靈山縣附貢生,考授州同身份請封典,朝廷敕儒林郎(從六品)。仇萬鵬的善舉公益載郡志,並見邑志“卓行傳”。乾隆二十四年獲封典,仇萬鵬再把儒林郎職銜追贈給已故父母,這是太平仇氏最早獲得的聖旨,第二年開建“介亭仇公祠”,仇萬鵬為發起人,制定章程並親手監督,哥弟同心同力,從乾隆 二十五年七月(1760年7月)起開建,歷時三年, 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春建成。
介亭公封誥匾敕書
奉天承運 皇帝制曰
資父事君臣子篤匪躬之誼作忠以孝國家宏錫類之恩爾仇殿章乃候選州同仇萬鵬之父善積於身祥開厥後教子著義方之訓傳家裕堂構之遺茲以爾子遵例急公贈爾為儒林郎錫之敕命於戲殊榮必逮於所親寵命用光夫有子承茲優渥永芘忠勤
制曰
奉職在公嘉教勞之有自推恩將母宜錫典之攸隆爾乃候選州同仇萬鵬之母梁氏壼範宜家夙協承筐之媺母儀貽榖載昭畫荻之芳茲以爾子遵例急公贈爾為安人於戲彰淑德於不瑕式榮象服膺寵命之有赫允賁泉盧
乾隆二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敕命之寶
大概譯為:
遵從天意,繼承新生氣運的皇帝,任命官員的聖旨說:
贍養父親、侍奉國君,臣子不顧自身而忠心勤王的道義;盡忠孝敬,國家將恩賜擴大到眾人。你仇殿章是候選州同仇萬鵬的父親。自身行善積德,後代也會有福。教育兒子做人品行要端正,留傳打好基礎的富裕家業。現因你的兒子遵守禮法,熱心做公益,贈你為儒林郎,賜給你爵位。啊!不一般的榮譽必須賞賜給自己的親人,加恩特賜的爵位帶來榮耀。承受這樣優厚的恩遇,你要永遠庇護他忠心勤勞地為國家效命。
聖旨說:
奉行職務,辦理公事,嘉獎慰勞有其來由,並非偶然;把官位追贈給母親,以示尊崇。你是候選州同仇萬鵬的母親梁氏。以女性的典範持家,素有待人接物應具備的品德;母儀留傳後世,滿載畫荻教子的美譽。現因你的兒子遵守禮法,熱心做公益,贈你為安人。啊!表彰美德,頒賜禮服,榮獲厚恩,使你在九泉之下華美光耀。
“介亭仇公祠”內題匾
馮敏昌(1747—1806年),曾為乾隆進士、翰林編修、戶部主事、刑部河南司主事,誥授奉政大夫。馮敏昌題的匾額內容是:
翰林院編修馮敏昌題贈
鸞鳳宗風
馬慧裕,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恩科進士。嘉慶九年(1804年)河南巡撫,嘉慶十五年任工部尚書,後改湖廣總督。馬慧裕題的匾額內容是:
嘉慶九年歲次甲子菊月榖旦
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河道督理營田加三級馬慧裕
苑南保障
欽賜知府銜河南直隸州汝州知州前南陽府鄧州知州總統湖北襄江操防軍務兼理糧餉總辦河工充河南巡撫部院委員仇汝瑚立
姚文田(1758年—1827年),嘉慶四年(1799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翰苑名賢,文壇巨匠,為官耿直,一身正氣。姚文田題的匾額內容是:
欽命翰林院修撰提督廣東學政加二級紀録二次姚文田
文瀾砥柱
惠州府海豐縣教諭仇汝昌立
裔孫純厚題的匾額內容是:
裔孫純厚敬書
義讓堂
裔孫開璜題的匾額內容是:
裔孫開璜敬書
本源堂
太平仇氏的四座祠堂有三座做過學校,長房十六世祖“仇俊遠公祠”曾經是川心坪國小;仇氏學塾於1917年在始祖仇自奇的“仇大宗祠”開學,1942年改名為“鸞鳳學校”,1946年暫停辦,1948年又復校。廣東省立欽州師範於抗日戰爭時期欽州淪陷時,遷來本校借宿上課一年多。1950年秋設立在“仇大宗祠”的“樂和鄉第一國小”,1953年春搬遷至“介亭仇公祠”,改名為“楓木國小”,辦學至1965年,在極左路線衝擊下,1966年把“介亭仇公祠”和“仇氏三公祠”兩座祠堂拆毀,造成了文物的重大毀失,所得建築材料搬運到榃江村旁現址建“楓木國小”;苑西中學於1990年秋,在始祖仇自奇的“仇大宗祠”建成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