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曾說過:“驚奇就是科學的種子。”《人類海洋爭霸之路》正是一本讓人備感驚奇、超酷超炫的秘學書,立足於21世紀的最新科技發展成果,緊跟時代步伐,以獨特的視角。生動的文字、豐富的想像力,全面闡述科學知識、揭秘復袈的科學現象、洞悉自然科學規律,讓你領略到看似枯燥的科學其實很精彩、很有趣。 《人類海洋爭霸之路》的作者是曾亮兵。
基本介紹
- 書名:人類海洋爭霸之路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頁數:226頁
- 開本:16
- 作者:曾亮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曾亮兵創作的《人類海洋爭霸之路》講述了《大航海前的海洋爭霸》;《“無敵艦隊”的覆滅》;《葡萄牙在印度洋的霸業》;《中國東北的權益爭奪》;《美日太平洋上的較量》;《德國的全面失敗》;《馬爾維納斯群島海戰》;《海戰的全面展開》;《大西洋上的納粹合圍》等故事。
圖書目錄
海洋的價值和意義
海洋的經濟意義
海洋的政治意義
海洋的軍事意義
大航海前的海洋爭霸
薩拉米海戰爭
阿克提姆海戰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上霸業
“航海家”亨利和葡萄牙的崛起
葡萄牙在印度洋的霸業
西班牙海上霸權的建立
英西之間的矛盾
“無敵艦隊”的覆滅
英荷爭鋒
荷蘭的崛起
英荷之間矛盾加劇
第一次英荷戰爭
第二次英荷戰爭
第三次英荷戰爭
俄羅斯的溫水海洋之夢
突破重露
夢想成圍
腐朽下的沒落
英法海上角逐
革命的風暴
海上爭鋒
特拉法加海戰
日俄對馬交鋒
中國東北的權益爭奪
災難的航行
對馬較量
英德海洋爭霸
挑戰神話
馬爾維納斯群島海戰
日德蘭海戰
大西洋上的納粹合圍
英德軍備競賽
全面開戰
高潮和轉折
德國的全面失敗
英意爭奪地中海
英意矛盾
海戰的全面展開
爭奪馬爾他
義大利的投降
美日太平洋上的較量
亞洲的權益之爭
全面進攻
激烈的瓜島爭奪戰
太陽旗的降落
海洋的經濟意義
海洋的政治意義
海洋的軍事意義
大航海前的海洋爭霸
薩拉米海戰爭
阿克提姆海戰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上霸業
“航海家”亨利和葡萄牙的崛起
葡萄牙在印度洋的霸業
西班牙海上霸權的建立
英西之間的矛盾
“無敵艦隊”的覆滅
英荷爭鋒
荷蘭的崛起
英荷之間矛盾加劇
第一次英荷戰爭
第二次英荷戰爭
第三次英荷戰爭
俄羅斯的溫水海洋之夢
突破重露
夢想成圍
腐朽下的沒落
英法海上角逐
革命的風暴
海上爭鋒
特拉法加海戰
日俄對馬交鋒
中國東北的權益爭奪
災難的航行
對馬較量
英德海洋爭霸
挑戰神話
馬爾維納斯群島海戰
日德蘭海戰
大西洋上的納粹合圍
英德軍備競賽
全面開戰
高潮和轉折
德國的全面失敗
英意爭奪地中海
英意矛盾
海戰的全面展開
爭奪馬爾他
義大利的投降
美日太平洋上的較量
亞洲的權益之爭
全面進攻
激烈的瓜島爭奪戰
太陽旗的降落
文摘
海洋的經濟意義如此巨大,所以從古至今,海洋都是各國必爭的軍事要地,它的軍事意義不亞於陸地領土。
在古代,沿海的國家經常是把海洋作為抵禦外敵的屏障,而海上的島嶼,是逃避戰亂的理想之地;近代,航海技術在不斷提高,海上爭霸也隨之增多。各大臨海的強國開始各自謀劃疆土擴張,積極地向外建立海上的殖民統治,所以,海洋成為了國家之間互相爭鬥的主要場所,誰占領了海洋,誰就取得了主動。近幾個世紀,海洋不斷上演著侵略與反侵略、掠奪與反掠奪的各種戲碼,紛爭不斷。尤其是現在,發展海洋經濟成為許多瀕海國家的首選,瀕海國家因此要特別保護自己的海洋領地。而在中立性的廣大海洋區域開發中更表現為技術、力量的競爭。擴大海洋開發,就意味著各國利益的不平衡和矛盾衝突的擴大。從軍事角度來看,海洋也就充滿著矛盾、鬥爭和潛在的軍事衝突。由於海洋軍事鬥爭的結果直接關係國家的安全和海洋利益,海洋的軍事意義更以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力為世界所矚目。
首先,海洋的軍事意義體現在它擁有比陸地更有優勢的軍事條件。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海戰場對陸戰場的影響僅限於艦炮火力對岸射擊的範圍內;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則擴大到艦載航空兵的活動範圍;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各海軍大國相繼發展了彈道飛彈潛艇,其攜載的潛射飛彈射程不斷增大,現今美國、俄羅斯現役的潛射彈道飛彈射程可達4000-5000海里,使海上打擊範圍擴大到對方的全部國土,甚至可達全球範圍。伴隨著新的海洋國土經營與開發,從國防的需要出發,為了足以防禦海洋國土,在海洋方向上的軍事活動已經不能再局限于海岸帶和領海以內,必須擴展到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海域;也不能只局限於戍守某些海上交通線與點狀目標,而必須戍守更為廣闊的整個海域的天空、水面以至海水深層直達地底,戍守區域將由海洋上的點、線擴展到海洋區域的全面和整體。
另外,海洋上的兵力活動遠遠大於陸地上的兵力活動。陸上鄰國之間領土與領空緊密相連,越出本國的領土與領空,就意味著進入他國的領土與領空。所以在和平時期任何一個國家的陸軍和空軍不能超越本國的國界,余非是在得到所在國家政府同意的駐軍、聯合演習以及友好訪問等特殊情兄下才能例外。海洋上的情況卻不同於陸地,海洋上有大片公海間隔著海舉國土。在公海上各國海軍可以進行不違反和平目的的自由活動,《聯合國每洋法公約》的第95條中也明確規定:“軍艦在公海上有不受船旗國以外任何其他國軍用管轄的完全豁免權”。因而各國海軍可以在和平時期越出本國國界而自由活動於公海之上,並不進入他國國界,不能視為對他國主權、領土的侵犯,海軍也就成了三軍中在和平時期唯一能夠越出本國國界活動的軍種。
正因為如此,沿海國家可憑此將海軍兵力駐屯或演練於國界之外,能夠將武備在國界外試驗,還可以進行遠離國界的戰場準備。考慮到海軍攻防縱深大、機動性好等特點,海軍在國界外活動,既可以加大海防縱深,又可以提高海軍的戰略威懾作用,這對於海洋軍事力量運用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十分有利的態勢。
海洋是飛彈核武器的重要發射場地,相比路基飛彈發射,其具有更強的生存力和隱蔽性。海戰場,不像陸戰場那樣具有明確的國界,大洋是公有的,在汪洋大海中部署數十艘潛艇,極其分散,對方很難搜尋;加之潛艇的機動性大,可以利用海洋水層的天然掩護體和海洋複雜的氣象條件,海底起伏的山脈、谷地等,不斷地機動變換位置,既增加了搜尋的困難,又增多了對對方多方向的威脅。因此,世界海洋大國,特別是超級大國,都將海洋作為核力量的庇護所,重視發展潛射彈道飛彈,以便在較遠的距離上威懾或摧毀對方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政治、經濟、軍事目標。P7-9
在古代,沿海的國家經常是把海洋作為抵禦外敵的屏障,而海上的島嶼,是逃避戰亂的理想之地;近代,航海技術在不斷提高,海上爭霸也隨之增多。各大臨海的強國開始各自謀劃疆土擴張,積極地向外建立海上的殖民統治,所以,海洋成為了國家之間互相爭鬥的主要場所,誰占領了海洋,誰就取得了主動。近幾個世紀,海洋不斷上演著侵略與反侵略、掠奪與反掠奪的各種戲碼,紛爭不斷。尤其是現在,發展海洋經濟成為許多瀕海國家的首選,瀕海國家因此要特別保護自己的海洋領地。而在中立性的廣大海洋區域開發中更表現為技術、力量的競爭。擴大海洋開發,就意味著各國利益的不平衡和矛盾衝突的擴大。從軍事角度來看,海洋也就充滿著矛盾、鬥爭和潛在的軍事衝突。由於海洋軍事鬥爭的結果直接關係國家的安全和海洋利益,海洋的軍事意義更以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力為世界所矚目。
首先,海洋的軍事意義體現在它擁有比陸地更有優勢的軍事條件。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海戰場對陸戰場的影響僅限於艦炮火力對岸射擊的範圍內;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則擴大到艦載航空兵的活動範圍;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各海軍大國相繼發展了彈道飛彈潛艇,其攜載的潛射飛彈射程不斷增大,現今美國、俄羅斯現役的潛射彈道飛彈射程可達4000-5000海里,使海上打擊範圍擴大到對方的全部國土,甚至可達全球範圍。伴隨著新的海洋國土經營與開發,從國防的需要出發,為了足以防禦海洋國土,在海洋方向上的軍事活動已經不能再局限于海岸帶和領海以內,必須擴展到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海域;也不能只局限於戍守某些海上交通線與點狀目標,而必須戍守更為廣闊的整個海域的天空、水面以至海水深層直達地底,戍守區域將由海洋上的點、線擴展到海洋區域的全面和整體。
另外,海洋上的兵力活動遠遠大於陸地上的兵力活動。陸上鄰國之間領土與領空緊密相連,越出本國的領土與領空,就意味著進入他國的領土與領空。所以在和平時期任何一個國家的陸軍和空軍不能超越本國的國界,余非是在得到所在國家政府同意的駐軍、聯合演習以及友好訪問等特殊情兄下才能例外。海洋上的情況卻不同於陸地,海洋上有大片公海間隔著海舉國土。在公海上各國海軍可以進行不違反和平目的的自由活動,《聯合國每洋法公約》的第95條中也明確規定:“軍艦在公海上有不受船旗國以外任何其他國軍用管轄的完全豁免權”。因而各國海軍可以在和平時期越出本國國界而自由活動於公海之上,並不進入他國國界,不能視為對他國主權、領土的侵犯,海軍也就成了三軍中在和平時期唯一能夠越出本國國界活動的軍種。
正因為如此,沿海國家可憑此將海軍兵力駐屯或演練於國界之外,能夠將武備在國界外試驗,還可以進行遠離國界的戰場準備。考慮到海軍攻防縱深大、機動性好等特點,海軍在國界外活動,既可以加大海防縱深,又可以提高海軍的戰略威懾作用,這對於海洋軍事力量運用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十分有利的態勢。
海洋是飛彈核武器的重要發射場地,相比路基飛彈發射,其具有更強的生存力和隱蔽性。海戰場,不像陸戰場那樣具有明確的國界,大洋是公有的,在汪洋大海中部署數十艘潛艇,極其分散,對方很難搜尋;加之潛艇的機動性大,可以利用海洋水層的天然掩護體和海洋複雜的氣象條件,海底起伏的山脈、谷地等,不斷地機動變換位置,既增加了搜尋的困難,又增多了對對方多方向的威脅。因此,世界海洋大國,特別是超級大國,都將海洋作為核力量的庇護所,重視發展潛射彈道飛彈,以便在較遠的距離上威懾或摧毀對方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政治、經濟、軍事目標。P7-9
序言
海洋即“海”和“洋”的總稱。一般A4M將這些占地球很大面積的鹹水水域稱為“洋”,大陸邊緣的水域被稱為“海”。地球的四分之三積被海洋覆蓋。
對未知世界的探求,是人類的天性。早在史前時期,人類就已經在海洋上旅行,從海洋中捕魚,以海洋為生,對海洋進行探索。在航空發展之前,航海是人類跨大陸運輸和旅行的主要方式。
《馬可。波羅遊記》成書後,在歐洲的廣泛流傳,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文明與財富的傾慕與貪婪,最終引發了新航路和新大陸的發現,宣布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人類對海洋霸權的爭奪漸趨高潮。
在此之前,人類對海洋霸權的爭奪主要集中在地中海上,希臘人、腓尼基人、波斯人都曾為這片海捲入戰爭。那時通常是使用大型風帆戰船,以弓箭作為武器在海上戰鬥,有時還會發動撞擊戰和接舷戰。
文藝復興時期,當火炮成功發明之後,火炮自然而然地裝備到了戰船上,而戰列艦這種典型的海戰戰船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1571年的勒班多海戰,是地中海最激烈的大海戰之一,也是地中海告別中世紀的最後一場海戰。從此之後,地中海作為人類文明的故鄉之海,漸漸暗淡,地中海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城邦,也漸趨沒落,新的舞台在大西洋升起。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大規模的海戰。
進入20世紀以後,當鐵甲艦成功製造出之後,人類海戰史發生重大改變,驅逐艦、潛艇、航空母艦的出現更是為海戰增添了新的兵種。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大軍事強國都淘汰了木製的風帆戰船而改用最新式的鐵甲戰艦,同時還有可發射魚雷的驅逐艦和潛艇,這些火力強大、裝甲厚的戰艦成為了這個時期海戰的主要艦隻。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各國海軍仍然使用戰列艦、驅逐艦、潛艇等傳統戰艦作為海戰武器。大西洋戰場上德軍的“狼群”戰術潛艇戰將大西洋海戰的激烈發揮到極致。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航空母艦的出現改變了海戰的戰鬥方式,特別是在太平洋戰場,中途島戰役中美軍僅僅依靠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就擊沉了目軍的四艘航空母艦,而日軍的武藏號、大和號戰列艦都先後在沒有與美軍艦船直接戰鬥的情況下被美軍艦載機擊沉。
為了回顧這段歷史,我們編寫了《人類海洋爭霸之路》一書。該書用優美的文字、動人的辭彙向讀者朋友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類海洋爭霸畫面。
對未知世界的探求,是人類的天性。早在史前時期,人類就已經在海洋上旅行,從海洋中捕魚,以海洋為生,對海洋進行探索。在航空發展之前,航海是人類跨大陸運輸和旅行的主要方式。
《馬可。波羅遊記》成書後,在歐洲的廣泛流傳,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文明與財富的傾慕與貪婪,最終引發了新航路和新大陸的發現,宣布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人類對海洋霸權的爭奪漸趨高潮。
在此之前,人類對海洋霸權的爭奪主要集中在地中海上,希臘人、腓尼基人、波斯人都曾為這片海捲入戰爭。那時通常是使用大型風帆戰船,以弓箭作為武器在海上戰鬥,有時還會發動撞擊戰和接舷戰。
文藝復興時期,當火炮成功發明之後,火炮自然而然地裝備到了戰船上,而戰列艦這種典型的海戰戰船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1571年的勒班多海戰,是地中海最激烈的大海戰之一,也是地中海告別中世紀的最後一場海戰。從此之後,地中海作為人類文明的故鄉之海,漸漸暗淡,地中海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城邦,也漸趨沒落,新的舞台在大西洋升起。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大規模的海戰。
進入20世紀以後,當鐵甲艦成功製造出之後,人類海戰史發生重大改變,驅逐艦、潛艇、航空母艦的出現更是為海戰增添了新的兵種。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大軍事強國都淘汰了木製的風帆戰船而改用最新式的鐵甲戰艦,同時還有可發射魚雷的驅逐艦和潛艇,這些火力強大、裝甲厚的戰艦成為了這個時期海戰的主要艦隻。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各國海軍仍然使用戰列艦、驅逐艦、潛艇等傳統戰艦作為海戰武器。大西洋戰場上德軍的“狼群”戰術潛艇戰將大西洋海戰的激烈發揮到極致。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航空母艦的出現改變了海戰的戰鬥方式,特別是在太平洋戰場,中途島戰役中美軍僅僅依靠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就擊沉了目軍的四艘航空母艦,而日軍的武藏號、大和號戰列艦都先後在沒有與美軍艦船直接戰鬥的情況下被美軍艦載機擊沉。
為了回顧這段歷史,我們編寫了《人類海洋爭霸之路》一書。該書用優美的文字、動人的辭彙向讀者朋友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類海洋爭霸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