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類正在建立與蒼蠅的親密關係
- 外文名:Human beings are close relations with flies
- 類型:書籍
- 特點:蟲體資源利用
中國人正在用工業化方式飼養“四害”之首的蒼蠅,並吃掉它們。瀋陽師範大學昆蟲學研究所教授王明福9月中旬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在蟲體資源利用上,蠅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人體所必須的多種微量元素。”
用奶粉餵蒼蠅在上海,鮮活蠅蛆的市場價格今年以來一直居高不下,最高時賣到30元/公斤,平時價格也在8-10元/公斤左右。這是因為上海人對林蛙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而林蛙的主食正是蠅蛆。據報導,著名的河北養蠅姑娘靳任任已經被上海人請來,在浦東孫橋農業園創辦大型蒼蠅農場。
新華社報導說,大港油田集團團泊窪開發公司也從事蒼蠅養殖。技術人員專門用奶粉和麥麩來餵它們,長得特別快,可日產蠅蛆50千克,蠅蛆的皮可生產甲殼素、殼聚糖;蛆粉碎的漿可分離具有高強殺菌作用的“抗菌肽”;蛆油可用於化妝品、保健品;蛆漿蛋白具有良好的適合於人體吸收的胺基酸平衡,可製成保健品。
武漢也有一家蒼蠅工廠,可為消費者提供美味可口的蒼蠅保健品。該種蒼蠅已經過50年的人工馴化培養,以奶粉、豆粉等為食,大量的蠅蛆在用麥麩調成的營養基中長得又白又胖,不接觸任何髒物。
事實上,在普通民房中採用籠網養殖蒼蠅已經成為近幾年來國內興起的蒼蠅農場中普遍採用的技術。但這種技術要求在房間中設定採暖設施,否則,當秋、冬、春室內溫度達不到27℃時,蒼蠅的繁殖力嚴重下降。因此,有的地方開始用塑膠大棚來養殖蒼蠅,它可使蒼蠅一年四季連續生產,使養殖效益成數倍提高。
科學家認為,地球上人口越來越多,高蛋白質的食物會更加匱乏,蠅類和其他昆蟲食品將會成為人類未來食物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文明的”西方人還從人道角度作了考慮:法國營養學家康比博士稱,在非洲肆虐的蝗蟲如果都被當作食品,那么非洲饑荒豈不可以大為減輕么?
不過,歐洲的有錢人吃昆蟲時是不會真的去想非洲有人餓死。在巴黎進“昆蟲餐館”是一種高貴的時尚,紳士和女士們可以吃到炸蒼蠅、螞蟻獅子頭、清燉蛐蛐湯、烤蟑螂、蒸蛆,以及以蝴蝶、蟬蠶、蟑螂等昆蟲的幼蟲和蛹製作的昆蟲菜100餘種,不少食客特別鐘愛蛐蛐餐,他們說蛐蛐美味勝過魚子醬。
除了心理承受力問題,吃昆蟲其實還涉及倫理的考慮。動物保護主義者呼籲,一定要吃動物肉,最好吃大動物。吃小動物,一餐可能是上百隻。昆蟲在死亡時,也是很疼的。殺死一個靈魂,比殺死幾百個靈魂,負擔要輕一些。
好在,昆蟲的價值不僅僅用來吃了。美國科學家正在弄一個飛向火星的微形飛機,參考了昆蟲的結構。在那樣嚴酷的地方,只有昆蟲的翅膀才會有“神力”。
如今,有遠見的政府都在督促自己的科學家下大力氣研究昆蟲。不過,其實那真的是一項常人難以理喻的枯燥工作,比如,你能想像一個人長年累月完成15種蟋蟀的2個線粒體基因和2個核基因的測序及系統發育分析工作嗎?
在中國,一個直翅目昆蟲線粒體DNA的分子系統學研究項目要花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萬元,單拷貝核基因在昆蟲分子系統學上可用性的研究要花去教育部基金8萬元,昆蟲G6PD基因結構和序列進化的比較研究要花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6萬元。這不過是小巫見大巫。在美國,一項蜜蜂基因組測序的研究,就需要600萬美元。
昆蟲厭惡症不管怎么說,大多數人仍然發自本能地厭惡昆蟲。比如筆者,如坐針氈,才能把這篇文章往下寫。
小說和電影中的昆蟲,一般都沒有正面的形象。比如《異形》,那個怪蛋中產出的怪物,是一個昆蟲般的東西。它把飛船上的人都殺光了。還有根據衛斯理小說改編的《藍血人》,外星人會變為一堆堆的蟲子,女孩子看了都驚叫。
比較極端的是海因來因的《星船傘兵》,據此改變的電影中,大群的蟲子潮水般湧來,在雷射槍前被屠殺,濺出黃色的體液,蟲子的鉗子則直插入女戰士的腹部,其吸管吸光人的腦髓。
《安德的遊戲》寫的是人類對蟲族的滅族作戰。故事更加殘忍:一個對即將發生的事一無所知的美國孩子,在玩電子遊戲的瞬間,就毀滅了一個進化到堪與人類文明相比的蟲子文明。其實大家僅是價值觀不同罷。
最恐懼的,還是那部叫做《蒼蠅》的電影。一個科學家作瞬間傳物實驗,沒有成功,人出來時,思想還是人,身體已是蠅。他無法去見自己老婆,便只好自殺了。剩下蠅足在那裡抽搐。
為什麼人類會厭惡昆蟲?也許,是一種集體無意識?也許,是昆蟲與人太不同了,又與人無休止地爭奪資源?
昆蟲是地球上最變化多端的動物,種類多達3000萬種。這也便是蟲災恐懼的起因。人類不喜歡的“害蟲”約有10000種。全世界每年有20%的農產品被害蟲毀掉。在熱帶,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死於由昆蟲傳播的瘧疾、睡眠病及其他疾病。
昆蟲如今正開始大舉進軍城市。廚房、地毯、沙發,都有這種小東西。在全球化時代,昆蟲隨著發達的交通,旅行到世界各地。昆蟲構成城市化新的威脅。
專家認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城市天氣傾向陰雨低濕和室內空調的廣泛使用,昆蟲的生活環境日益趨同,單一物種得以高速度繁殖、大範圍蔓延。城市中爆發大規模蟲災的可能性大為增強。
在中國,白蟻對堤壩造成的損失每年就達8.3億元。100%的五星級賓館、飯店,75%的居民家裡都發現了蟑螂。此外,中國每年6000萬民工潮,給沿海地區帶來了“昆蟲移動潮”,使得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以及遼中南都市區成為城市昆蟲數量最大,繁殖最快和危害最大的地區。
另外,對昆蟲的憎惡也與意識形態和對核時代的恐懼有關。在西方人那裡,蟲族往往影射其競爭對手,比如,前蘇聯人。在戈爾丁的小說《蠅王》中,蠅王,是指最邪惡的人性。
因此,對蟲子的剿殺,隨著現代技術的進步,就越來越“殘酷”,比如,利用遺傳工程技術使雄性蟑螂不育,然後放回城市,讓它們與雌性蟑螂交配,使雌性蟑螂不能產下後代,一代一代,就能極大減少城市中蟑螂的數量。
人與昆蟲的關係很微妙事實上,昆蟲與人的關係,比我們想像中更加接近。
昆蟲有不少基因與人類相同。德國達姆施塔特技術大學分子生物學家烏爾希。特希瑙指出,在7億年前,昆蟲已經擁有與人類完全相似的基因演變潛力。這所大學的科學家對一個7億年前的淡水珊瑚蟲進行了研究,發現它具有形成像今天脊椎動物某些器官類似的基因。
海德堡歐洲分子生物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結論。他們認為脊椎動物,比如人類,與昆蟲都擁有相同的形成腸道與肛門的基因。
據《遺傳與發展》報導,一項利用動物模型進行的研究顯示,昆蟲控制肢體形成的基因功能與包括人在內的哺乳動物相同。
但昆蟲就是昆蟲,它讓人肅然起敬的地方,不在於它與人相像。蒼蠅的生存力很強。在北極,也有它們的子孫。一對蒼蠅“夫婦”在每年的4月~8月的5個月中,如果生育的孩子都不死,一年內其後代可多達19000億億隻。這樣龐大的蟲口,居然能自己解決溫飽。要是人就不行。
如今,一些人不得不依靠昆蟲生存,比如,殺蟲公司的職工。北京市每年用於蟲害防治方面的費用為幾個億,據預測,幾年後這一數字更將達到20億元。專業殺蟲公司的業務涉及於賓館、醫院、餐飲、輪船、港口、火車、飛機、機場、倉儲、食品加工、企事業、社區和家居的蟲害防治諮詢、蟲害監測、上門殺蟲服務。這真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新興行業。
昆蟲對人的幫助還有很多,比如,從蒼蠅體內可誘導產生抗癌物質。另外,把昆蟲體內負責合成海藻糖的基因轉入水稻,就能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
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把昆蟲的某些基因轉入人體。這會使人變成昆蟲嗎?
專家們說,物種並不是因為哪個基因而稱其為物種。但是,如果這種基因,使人長出了六肢,長出了複眼,那又是什麼呢?昆蟲的本性是什麼?具有昆蟲本性的人,可能是一種人,或者一種新的昆蟲嗎?也許,如果某一天環境發生大的變化,則要求我們改變基因,像昆蟲那樣,到另一個世界去生存。
重視昆蟲看來是有道理的。億萬年來,地球上已經有許多大型動物滅絕了,包括巨無霸恐龍,但小小的昆蟲一直在統治著世界,我們應該學會與它們相處。
資料:什麼是昆蟲所謂昆蟲,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徵:(一)身體由若干環節組成,這些環節集合成頭、胸、腹三個部分;(二)頭部不分節,是感覺與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和1對觸角,通常還有複眼和單眼;(三)胸部分為3節,可能某些種類其中某一節特別發達而其他兩節退化得較小。胸部是運動的中心,具有3對足,一般成蟲還有2對翅,也有一些種類完全退化;(四)腹部應該分為11節,但也常常演化為8節、7節或4節。分節數目雖不相等,但都沒有足或翅等附屬器官著生。腹部是生殖與營養代謝的中心,其中包含著生殖器官及大部分內臟;(五)昆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通常要經過一系列內部及外部形態上的變化,即變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