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後的機遇:海洋開發

《人類最後的機遇:海洋開發》是2012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秀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類最後的機遇:海洋開發
  • 作者:賈秀娟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出版時間:2012年5月1日
  • 頁數:142 頁
  • 定價:15.8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46382494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人類最後的機遇:海洋開發》主要涉及海洋是新興的開發領域,海洋產業是不斷增殖擴大的產業群體。目前,海水直接利用、海洋化工、海洋製藥已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深海採礦、海洋能發電正在進行早期技術準備和資源勘查,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形成產業。
《人類最後的機遇:海洋開發》是“生命的搖籃”系列之一,由賈秀娟編著。《人類最後的機遇:海洋開發》主要講述了海洋經濟帶是以海洋為地域空間、以海洋自然資源和空間為利用對象、以海洋產業為經濟主體的經濟帶。劃分海洋經濟帶的必要性和理由是:海洋中既有國土又有公土,在法律地位上與陸地國土不同,開發和管理都有特殊的制度;可以開發利用的海洋區域很大,管轄海域接近300萬平方千米,國際海底區域有7.5萬平方千米以及公海,有豐富的資源,可以開展規模越來越大的經濟活動,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地理單元;把海洋作為一個特殊的經濟帶,有助於把海洋開發擺在適當的位置,制定國家級發展戰略。內容包括美麗的海鳥、奇異的海獸、豐富的無脊椎動物、繽紛的海藻世界、發展海水養殖業、豐富的海洋能、利用波浪能發電、潮漲潮落電流來、巨大的海流能量等。

圖書目錄

生命的海洋
魚——海洋生命的主體
美麗的海鳥
奇異的海獸
豐富的無脊椎動物
繽紛的海藻世界
發展海水養殖業
豐富的海洋能
利用波浪能發電
潮漲潮落電流來
巨大的海流能量
能源新希望——溫差能
鹽度差能
海底礦產——新的寶藏
來自地下的警告
海濱“淘金”熱
來自海洋的建築材料
海洋中的礦山
深海中的奇珍——錳結核
未來戰略性金屬的來源
液體寶藏
向海洋要淡水
潔白食鹽海水生
純淨鎂砂海中取
源源溴素海洋采
地位提升的碘元素
鉀肥來自海倉庫
萬頃碧波中的核燃料
海洋是一座“液體礦山”
巨大的“海底油庫”
石油引發競爭
前景廣闊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
海上“石油城”
藍色大通道
海底隧道
連線亞非大陸的“哈姆迪隧道”
名聞遐邇的英吉利海峽隧道
我國的海峽交通工程
海中懸浮隧道將安家峽灣
各有千秋的日本海底隧道
港九間的海底公路隧道
海峽大橋——重要的交通樞紐
欲飛架馬六甲海峽的大橋
香港的世界第一鋼索大橋
藍色的港灣
蓬勃發展的華南港口群
紐西蘭最大的海港——奧克蘭港
美國最大的港口——紐約港
位列世界榜首的鹿特丹港
處於三大洲要衝的亞歷山大港
遠東十字街頭——新加坡
東方明珠——香港
中國著名港口——上海港
日本最大的貿易港——橫濱港
未來海上家園
未來海上城市隨想
日本建造的未來海上城

序言

人類利用和開發海洋的歷史,也許同人類一樣古老。由於受到生產條件和技術水平的限制,人類早期的開發活動主要是用簡單的工具在海岸和近海中捕魚蝦、曬海鹽以及海上運輸,後來逐漸形成了海洋漁業、海洋鹽業和海洋運輸業等傳統的海洋開發產業。
17世紀20年代至20世紀50年代的300多年中,世界上一些沿海國家開始開採海底煤礦、海濱砂礦和海底石油。
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對礦物資源、能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開始大規模地向海洋索取財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海洋資源及其環境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海洋工程技術也有了很大發展,海洋開發進入新的階段。大規模開發海底石油、天然氣和其他固體礦藏,開始建立潮汐發電站和海水淡化廠,從單純的捕撈海洋生物向養殖方向發展,利用海洋空間興建海上機場、海底隧道、海上工廠和海底軍事基地等。形成了一些新興的海洋開發產業。
我國陸地自然資源人均值低於世界水平,有必要把海洋作為自然資源的戰略基地。我國人均占有陸地面積僅為0.08平方千米,遠低於世界人均0.3平方千米的水平。因此有必要向海洋要空間,包括生活空間和生產空間。全國多年平均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居世界第109位。據對45種主要礦種(礦產消耗量的90%以上)對國民經濟保障程度分析,進入21世紀有l/2的礦種不能滿足需要,礦產資源將出現全面緊張,有些資源將出現枯竭的局面。要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現有陸地資源開發形勢將更加嚴峻。而海洋中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把眼光轉向海洋,以海洋作為自然資源開發的後備戰略基地,不斷加快海洋開發步伐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海洋由於其廣袤海域和幾乎是取之不盡的各類資源,決定了人類要想發展經濟或取得必需的生存空間就一定要向海洋進軍。
世界各國空前重視海洋開發,很多國家政府制定了開發海洋的計畫。我國政府也不落後,據有關專家預測,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將快於國民經濟總體發展速度。據初步預測,在今後的20~30年內,海洋經濟(主要海洋產業產值)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201l一2020年年平均增長8%~10%;2020年將達到3萬億元人民幣;海洋產業增加值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5%~9%。
海洋經濟帶是以海洋為地域空間、以海洋自然資源和空間為利用對象、以海洋產業為經濟主體的經濟帶。劃分海洋經濟帶的必要性和理由是:海洋中既有國土又有公土,在法律地位上與陸地國土不同,開發和管理都有特殊的制度;可以開發利用的海洋區域很大,管轄海域接近300萬平方千米,國際海底區域有7.5萬平方千米以及公海,有豐富的資源,可以開展規模越來越大的經濟活動,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地理單元;把海洋作為一個特殊的經濟帶,有助於把海洋開發擺在適當的位置,制定國家級發展戰略。
海洋是新興的開發領域,海洋產業是不斷增殖擴大的產業群體。目前,海水直接利用、海洋化工、海洋製藥已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深海採礦、海洋能發電正在進行早期技術準備和資源勘查,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形成產業。
讓我們做好準備,走向海洋,勇敢面對海洋世紀的召喚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