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歷史
牛海綿狀腦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BSE),俗稱瘋牛病]1986年首次在英國發現,逐漸流行爆發。1992年高峰高達3萬6千頭,在英國共報告3萬4千群牛感染牛隻達17萬頭,愛爾蘭報告1564頭,歐洲其他國家如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士、葡萄牙也有發現,其後研究認為牛隻由於食用了含有病原的反芻動物蛋白飼料而引起。這些國家從1988年開始陸續實行禁用反芻動物蛋白作為反芻動物飼料法令後流行被控制,自從1993年起發病率逐年下降,英國到1997年已降到5000頭。其他洲、北美加拿大報告1例。亞洲阿曼報告1例及福克蘭群島報告1例。中國尚未證實有報告。
與此相關的人類海綿狀腦病(克雅氏病Creatzfeldt-Jakob disease:CJD),雖早在1922年已被發現,但按Prion(朊毒體)學說,其病原與瘋牛病有關,所以人們也開始注意克雅氏病的研究。現已清楚克雅氏病過去只分成散髮型、家族型及醫源型三型,這三型克雅氏病早在瘋牛病發現前就已存在。但1996年Will 氏報告了與上述三型從病理,臨症均不同的新型克雅氏病,很多人認為這種新型克雅氏病可能是由瘋牛病傳播所致,有人甚至稱其為“人類瘋牛病”。近年來世界上集中研究了這二個病的關係,多數研究者從多個方面已證實瘋牛病很可能是人類新型克雅氏病的傳染源。但在學術上還沒有達到完全一致的認識,至今仍有人反對這種看法。從預防觀點出發,有必要對瘋牛病及人類新型克雅氏病(New Variat CJD:nvCJD)的病原、臨床、診斷、控制及預防放在一起加以簡略介紹。
病原
目前絕大多數學者認為這二個病都是由一種稱為Prion的傳染性蛋白粒子引起,因為它與傳統病毒不同,缺乏可測到的核酸,為區別於一般病毒我們暫譯為朊毒體。發現者Prusiner因此獲得1997年度唯一諾貝爾醫學獎。朊毒體主要由朊毒體蛋白(Prion Protein:PrP)構成,分子量很小,27000-30000道爾頓。它是一種以糖蛋白為主體的特殊的致病因子。PrP有二種,一種正常機體記憶體在的由染色體編碼的對蛋白酶敏感的PrPc,這種PrPc在某種現尚不清楚機製作用下產生翻譯後的轉化,從含有大量α螺旋的構象轉化成含大量β摺疊的構象,隨著立體構象的改變,其化學性質也變成對蛋白酶有抗力的PrP,稱為PrPres或PrPsc,這種PrPsc是能致病的,在試管內可形成原纖維,對培養的神經元有毒性。這種體內異常蛋白與正常細胞膜成份結合在一起,不易被機體免疫系統識別,而造成活體診斷的困難。Prion長期潛伏,潛伏期從幾個月到數十年之久。致病PrP與正常 PrP接觸可使正常PrP轉化成致病PrP。有人認為通過逆轉錄指導自身複製,而Prusiner則歸納學者提出的複製機制學說有5種之多。總之,至今尚未搞清楚其複製機制。
朊毒體是一大類,不同株產生不同表型,表現出不同動物的各種疾病(如BSE、 羊癢病等),即使均為人類克雅病,也有不同型,但有其共性,除長潛伏期外,抵抗力特彆強,對熱及各種化學消毒劑有極高抵抗力,病理上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缺乏免疫反應等。
臨床表現
瘋牛病病變主要集中在中樞神經系統,在腦幹區(主要是延腦及下丘腦)有很多雙側對稱性的空泡狀變性伴發肥大星狀細胞,在中腦灰質區神經纖維網呈現特徵性海綿狀變性。大腦切片可見大量特徵性異常纖維及澱粉樣沉積物,也可用免疫化學及免疫印跡法檢查PrP蛋白。
臨床主要表現有全身性神經症狀、精神行為異常、突然驚恐、狂躁不安、容易激怒、不願擠奶、亂踢亂蹬、後肢共濟失調、顫抖、難以站立、容易跌倒。感覺異常,對觸膜及聲音十分敏感,消瘦,產奶量下降。好發年齡為3-5歲,潛伏期2-8年,最後臥地不起、死亡,病期2周-12個月,平均1-2個月。
診斷
(一)是否有餵食含有反芻動物蛋白肉骨粉飼料史,該牛是否從有瘋牛病流行國家進口。 (二)全身性中樞神經症狀,無炎性反應。 (三)病理腦神經元細胞空泡變性,灰質區神經纖維網呈海綿樣變性,電鏡下可見大量SAF及澱粉樣沉積物。 (四)從病牛腦取樣感染小鼠2-3個月後小鼠出現海綿狀腦病組化或免疫印跡法檢查有PrP特異性。
新型克雅氏病
克雅氏病85%為散髮型,5-15%與遺傳有關家族型(該型可以說是垂直傳播),1%為醫源型,此型實質為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主要是病人用了含有朊毒體的器官(如硬腦膜,日本報告43例由硬腦膜移植引起的CJD,其中41例病是用了LYODURA商標的單條硬腦膜所致)或通過深腦部電極治療而傳播,也有因服用了含有病原的人腦垂體生長激素製備藥物而感染,少數外科及病理醫生因直接接觸病人腦脊髓而致的CJD。第4型就是1996年才發現的新型克雅氏病(nvCJD)。現多數學者認為此型CJD與BSE有密切關聯,目前已在英國診斷23例,法國1例。從流行病學接觸史,有食用牛肉(牛腦、脊髓)經歷、病理、臨床、分子生物學、轉基因動物實驗等各個方面得到證實,這種新型克雅氏病(nvCJD)與瘋牛病是同一病原株引起。這種nvCJD與過去常見的散髮型CJD不同,詳見下表。
表1 nvCJD與散發CJD的比較
特點 nvCJD 散發CJD平均發病年齡(歲) 29 60平均病期(月) 14 5最一致及顯著的早期症狀 精神異常、感覺症狀 痴呆、肌陣攣 小腦症狀(占病人%) 100 40腦電波周期性複合物 0 94(占病人%)病理改變 大量瀰漫性澱粉樣空斑 空斑很少稀疏、 明顯的才10% nvCJD的臨床症狀及診斷標準。
按WHO 1998年2月人類傳染性海綿狀腦病全球監測、診斷及治療顧問組意見提出的規定如下:
(一) 如有下列6個症狀中的5個則可考慮為可疑nvCJD的可能性:
1. 早期精神症狀;
2. 早期感覺異常/感覺遲鈍;
3. 共濟失調;
4. 舞蹈症/張力障礙或肌陣攣;
5. 痴呆;
6. 無動性啞症;
(二) 新型CJD可疑病人判定標準如下:
1. 缺乏可能的醫源接觸史;
2. 病期超過6個月;
3. 年齡小於50歲;
4. 沒有PrP基因突變;
5. 腦電波,不顯示典型的周期波;
6. 常規檢查不支持其他診斷;
7. 核磁共振顯示:T2軸丘腦後結節有異常雙側對稱高信號。
專家組認為最後確診必須對可疑病人進行腦穿活檢,進行神經病理檢查。不可能或不允許時也必須進行死後腦檢。
治療
至今尚無治療BSE及CJD方法。
控制措施
現初步明確英國所以爆發瘋牛病,是由於在70年代後80年初改變了反芻動物骨肉飼料加工工藝,減少了能滅活病原的化學物用量所致。建議:
(一)嚴格立法,把住進口關。嚴格禁止從有傳染性海綿狀腦病(Transmitted Spongiform Encephalopaties:TSE),包括BSE,羊癢病等流行國家進口活畜、畜產品,包括血清、血清蛋白,肉骨下水製成的蛋白飼料。只許從沒有TSE國家進口用於製藥的動物及其製品的原料。
(二)立法規定對已有傳染性海綿性腦病(TSE)徵候的任何動物及產品不能進入人或動物(包括龐物)的食物鏈。當屠宰這些動物時必須嚴格安全處理這些有可能感染的動物及其內臟下水或污物。
(三)對全國動物蛋白飼料加工廠進行調查。重點調查加工反芻動物骨肉粉加工工藝。嚴格執行骨肉蛋白飼料消毒加工工藝,以徹底殺滅耐熱的TSE病原Prion,對牛羊等下角料必須134℃-138℃高壓滅菌18分以上。
(四) 頒布法令,禁止用反芻動物蛋白飼料餵養牛或寵物,禁止用反芻動物骨肉粉作為農業肥料,禁止有機磷類藥物用於畜病(如牛皮蠅病)防治。
(五)調查1990年以前中國是否從有BSE國家(主要是英國、愛爾蘭)進口過種牛、牛胚胎、牛精液現在情況如何,進行普查登記。
(六)開展羊癢病普查。多年來我國引進外國羊不少,因此對羊癢症監測工作很有必要。
(七)對有疑似BSE或羊癢病污染的動物及產品、畜舍、墊料,能焚燒的儘量焚燒,不能燒的要用0.5%以上濃度次氯酸鈉2小時或1-2mol/L NaOH1小時消毒。對手術、解剖、個人防護器材等有疑等污染時也要用次氯酸鈉消毒。
(八)對BSE,羊癢病,CJD(特別是nvCJD)開展全國性監測,與WHO和
有關國家建立情報交換制度。
(九)為預防醫源性CJD,除了對移植材料,特別是硬腦膜的來源進行仔細考查外。為預防醫務人員感染,特別要注意個人防護,手術器械等要用0.5%以上次氯酸鈉消毒2小時。
七.災害影響 (一)瘋牛病可以在牛中造成流行,不僅發生在英國,而且已傳播到11個國家,導致牛群大量感染及死亡,嚴重影響畜牧業發展和造成大量經濟損失,英國因此屠宰了幾十萬頭牛隻,損失巨大,又由於國際上不僅禁止英國活牛輸入,而且對其胚胎、精子、內臟、飼料也有禁令,為不能用於製藥原料等,因此更是雪上加霜。目前英國雖然採取如特殊內臟禁令等措施,瘋牛病有下降趨勢,但至今歐洲一些國家仍未開放英國牛及其它產品的輸入。
(二)人類克雅氏病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疾病,一旦發現,幾乎100%死亡,目前發病率為100萬分之一,世界上每年也有6千餘人發病。自從1996年新型克雅氏病發現以來,更引起國際上重視,因為新型克雅氏病(nvCJD)已基本證實是由瘋牛病的病原所引起,國際上雖然已花費了大量經費及人力用於對該病研究,但對該病發病機制原理及治療方法仍無重大進展,至今尚無治療方法,因此在國際上造成很大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