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紋銅方鼎

人面紋銅方鼎全名是大禾人面紋方鼎,是商周時期的鑄品,為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面紋銅方鼎
  • 出土時間:1959年
  • 地點:南寧鄉縣黃材鎮黃村
  • 修復:湖南省博物館
出土過程,外部形狀,銘文,仿造品,

出土過程

人面紋銅方鼎
1959年秋在湖南寧鄉縣黃材鎮黃村出土。當時挖掘出它的當地農民黃某準備將其作為廢銅賣錢,由於器形巨大不利於搬運,就將其砸成幾塊,背到廢品收購站。黃某挖出有人臉方鼎的事情被湖南省博物館的一位老專家得知後,他來到黃家走訪,但當時人面紋方鼎已經同收購站的其它廢銅一起運走,準備送冶煉廠回爐。老專家和黃某火速趕往長沙,在毛家橋中心倉庫門口截下了即將運往冶煉廠的卡車,在廢銅鐵堆中終於找到了鼎的碎塊,但鼎的腿及底部沒有找到,工作人員順著廢銅的轉運路線,在株洲廢銅倉庫找到了腿及底部殘片,兩年後腿部也被找到。後來由湖南省博物館修復。

外部形狀

原器通高38.5厘米,重12.85公斤,口長29.8厘米,寬23.7厘米。鼎呈長方形,口沿外翻,立有兩耳,鼎腹外四面有四個人面紋,邊角有象徵性的角、爪紋裝飾。經過化學分析,它的合金成分為:銅占76.06%,錫占12.66%,鉛占11.94%,是理想的青銅合金比例。
該鼎的人面紋造型生動嚴肅,十分罕見,以人面作為主體裝飾的方鼎僅此一件。關於人面紋的含義可能與“黃帝四面”的傳說有關,也有說法認為鼎內的大小正好可以放置人頭,可能是獵頭和祭祀首級的用品,

銘文

在鼎腹內口沿下,有“大禾”兩個字,印兩字左右排列,也有說“禾大”。大禾可能是物主的標記,即是做器者的名字。“禾”字如穀子抽穗時的植株形象,結合器壁的人面形象,有人認為是對祭祀、祈禱穀物豐收的一種紀念。
中國歷史上有關於夏禹鑄九鼎的傳說,夏王朝滅亡之後,九鼎歸於商,商王朝滅亡後,九鼎歸於周,鼎成為了國家政權的象徵。具體到個人來說,鼎又是身份地位的標誌。

仿造品

人面紋銅方鼎的用途可能與祭天祈求豐收有關。此鼎器形雄偉,在裝飾上又以人面為飾,更為孤例。人面的形象極為奇異,給觀者一種望而生畏、冷艷怪誕的感覺,是一件匠心獨運的青銅器精品。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禮品司指定生產商、2003年中國首屆文物複製品金獎單位歷時數年,組織文物專家、高級工藝師,以傳統手工藝製作的青銅器複製品,無論外觀、造型、紋飾、材質、工藝、作舊,均達到以假亂真、與真無異的程度,大者充屋盈棟,氣勢非凡;小者僅盈握之巨,精巧異常,堪稱存世珍品的再現。 擁有這些古老藝術品,不僅是當今高雅情操的體現,也是當今富有、地位、高雅藝術欣賞力的綜合象徵。每觀賞一次你都會增加一層高層次的藝術享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