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紋羊角鈕銅鐘,西漢時期青銅器,國家一級乙等文物,1976年出土於中國廣西今貴港市羅泊灣一號漢墓,現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人面紋羊角鈕銅鐘呈半截橄欖形,上小下大,頂有羊角形鈕,上端開長方形孔。身部正面鑄人面紋,眼、鼻、口隱約可見。羊角鈕銅鐘流行於戰國晚期至西漢初,已知最早的羊角鈕鐘出土於雲南楚雄萬家壩的春秋晚期墓,但以嶺南發現最多,在廣西花山崖畫上也有此型鐘的圖像。廣西甌駱地區應是這類銅鐘的主要產地。
人面紋羊角鈕銅鐘,作為古代西南地區的代表性樂器,見證了戰國晚期至西漢初的歷史時期。它不僅在祭祀活動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還展現了銅鼓的演奏風格和特點。這種樂器的高超鑄造技術充分展示了廣西地區的文化傳承和藝術創新。同時,它也為研究古代西南地區的禮樂文化提供了寶貴的線索和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面紋羊角鈕銅鐘
- 外文名:Human face patterned sheep horn button copper bell
- 館藏地點: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 出土時間:1976年
- 所屬年代:西漢
- 類別:金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