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羊角鈕銅鐘是西漢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漢羊角鈕銅鐘
- 館藏地點: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 所屬年代:西漢
- 類別:金屬器
文物特徵,出土環境,
文物特徵
高27厘米,口徑17.5*12.3厘米
禮儀用器、樂器。呈半截橄欖形,上小下大,頂端有羊角形鋬鈕,鉦部上端穿長方形孔,無甬,平口。器表無紋,在綠銹之上可以看到多處貼上鳥羽的痕跡。
出土環境
廣西西林縣普馱糧站前出土
西漢羊角鈕銅鐘是1974年出土於大嶺腳後背嶺,一組4個,通高23.7厘米、長15厘米、寬9.7厘米,總重5780克。羊角鈕銅鐘為合模鑄成,上小下大,截面呈橄欖形,頂部有一對倒八字形外撇的羊角形扳鈕,鈕下有長條形孔用於穿掛,銅鐘內空。
羊角鈕銅鐘通常4個為一組,一般的民族樂器只有5個音階,而羊角鈕銅鐘有7個音階,4個羊角鈕銅鐘就可以敲出一曲美妙的音樂。羊角鈕銅鐘是一種與銅鼓一樣備受南方古越族所崇敬和喜愛的神聖器物,除了具備“擊之為樂”和廣泛用於賽神、祭祀儀式的青銅打擊樂器的實用外,還被賦予了作為權力和財富象徵的社會功能。這種特殊的社會功能,制約了羊角鈕銅鐘裝飾花紋的意義。左江岩畫所繪畫的羊角鈕銅鐘和銅鼓圖像周圍,一批批虔誠的祭祀人群在居中的高大首領的帶領下,正隨著節律的鐘、鼓聲翩翩起舞。對古代銅鼓的研究表明,它是作為樂器出現在古越人的巫術禮儀場景之中,用以敲擊節律的,羊角鈕銅鐘也是一種經過精心製作的節律樂器,應與銅鼓一樣,同屬巫術祭祀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器。具有比較重要的歷史價值、科學研究價值和藝術價值,1996年7月廣西區文物鑑定委員會專家小組鑑定,確認為國家二級文物。
西漢羊角鈕銅鐘於1978年11月參加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20周年大慶舉辦的《廣西文物精品展》;1992年參加國際桂林電影節舉辦的《廣西文物收藏珍品展》;2000年6月在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參加舉辦的《古嶺南的西部文明——廣西駱越文化展》;2002年赴法國參加《廣西古代青銅器藝術展》;2015年起長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博物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