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條件1:滿足心中缺憾的快感

人間條件1:滿足心中缺憾的快感

一個自以為正常的典型台灣家庭里,爸爸希望有價值、有尊嚴的活在社會中,選里長、做組頭、賣檳榔,從事各種可能發財的工作;不曾做家事的媽媽,生活重心完成在電視情節里;十六歲的女兒阿美,不滿家中狀況又無力改變,只好把情感寄託暗戀的對象身上;直到阿嬤的靈魂重返改變了一切……去世多年的阿嬤,附身在孫女阿美身上,只為了向曾經幫她度過難關的董事長道謝,當年的那份思慕,已轉成無限感恩的心情,而埋藏在阿嬤心底的許多真實情感,也隨著母子、祖孫之間的相互告白,自然流露,以往的種種遺憾終於得以弭補。最後,大家更在阿嬤“千萬要幸福”的祝福聲中,再次感覺人間的溫暖。

基本介紹

  • 書名:人間條件1:滿足心中缺憾的快感
  •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 頁數:135頁
  • 開本:16
  • 品牌:江蘇文藝出版社
  • 作者:吳念真 吳美慧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95125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人間條件》一 滿足心中缺憾的幸福快感
活在人間需要條件——
千萬要堅強!千萬要幸福!

作者簡介

吳念真的舞台劇創作歷程:
2001年,創作舞台劇處女作《人間條件》與台灣綠光劇團合作,翌年編導了《青春小鳥》;
2006年,推出《人間條件2——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
2007年,創作《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
2009年,創作《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
2010年,為綠光劇團台灣文學劇場創作並導演《清明時節》,改編自鄭清文作品;
2012年,創作《人間條件5——男人本是漂泊心情》;
2013年,為綠光劇團台灣文學劇場創作並導演《單身溫度》,改編自王鼎鈞作品;
2014年, 為綠光劇團世界劇場創作並導演《八月,在我家》,改編自普利茲戲劇獎作品《August: Osage County 》,並將推出人間條件系列第六部。

圖書目錄

《人間條件 1 滿足心中缺憾的幸福快感》無目錄

序言

吳念真為 系列漫畫的改編 撰寫序言:

意外頻傳的人生
吳念真

人生過程意外頻傳。小時候夢想當醫生,誰知道國中一畢業卻就得到城市打工謀生。二十四歲才有機會上大學念會計,哪曉得沒兩年卻被找進電影公司當編劇。劇本寫了八九十個之後在朋友慫恿之下當了導演,不料之後偏偏碰到電影不景氣,為了養家活口後來的路子走得更雜,當電視節目主持人、拍廣告、開製作公司當老闆……

從十六歲開始到現在,身份、職業一直在變,但沒有一樣是在規劃之下或意料之中,進劇團、弄舞台劇也一樣,至今甚至都還覺得當初會涉足這個圈子根本就是「為奸所害、誤上賊船」。

「舞台劇」在台灣算是新名詞,早年長輩們稱這種演出形式為「新劇」,或許是為了區別同樣以舞台為演出場地的傳統戲曲吧?

當年「新劇」的觀眾群相當廣泛,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各有所好,只是在藝文活動的歷史記錄中留下的卻只有「文化人」所創作的少數戲碼和所謂「時代意義」的強調而已,至於更多的那些曾經滿足過和我祖父一樣的那群目不識丁、終日勞苦的大眾的演出卻從來不曾被提及過。

至今我都還記得某個夏日午後,祖父帶我去九份的昇平戲院看演出的情景;整個戲院滿滿的人,祖父背著我站在電扇吹得到的角落裡,就這樣看完了整齣戲。我還記得回家的時候遇到傾盆的西北雨,我和祖父在路邊的小土地廟躲雨,雨停之後東邊的山頭出現了兩層的彩虹,都要到幾年之後才知道那叫「霓」。

2001年開春的某一天,劇場的朋友到家裡聚會,希望我能針對他們的新劇本提供一點意見,記得才一開始,我跟他們說的就是這個記憶。

後來「新劇」沒落了,主要原因是電影興起;尤其是那些快速製作的通俗閩南語片幾乎把新劇的觀眾全部搶光,最後終於走入歷史,甚至包括「新劇」這兩個字也從人們的記憶里消失。
「新劇」這個名詞後來被「舞台劇」所取代,但是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舞台劇卻被人們定義為「宣傳劇」,因為只有軍方的文化工作隊才會針對特定觀眾,比如軍人、學生演出。文化人偶而創作的戲碼老實說也只是勉強維繫香火或讓同好彼此取暖之用,無論內容或主題都和一般民眾愈走愈遠。
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蘭陵劇坊和賴聲川的表演工作坊陸續推出幾齣讓人耳目一新的戲碼之後,台灣的舞台劇才重新整裝出發,觀眾也逐漸願意走入劇場。

「只是……」那天晚上我曾經這樣問過劇場的朋友:「每次看戲的時候,你們有沒有發現,那些觀眾似乎都似曾相識?好像不是學生就是知識分子?你們有沒有可能走出另外一條路,讓那些像當年我祖父一般的人也願意買票進場,並在劇場裡得到滿足?」
他們說當然想,因為唯有把觀眾群放大,劇場才有永續經營的可能。只是這樣的劇本、這樣的戲很難,他們甚至還用我講過的一句話來刺激我,說:通俗是一種功力。

在之後的聊天中,我把腦袋裡一個故事的構想講給他們聽,說:如果一個八十幾歲的祖母的靈魂附身在一個十七歲的孫女的身上回到人間的話,在這個家庭里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是衝突還是理解?是喜悅抑或失落?
他們知道我喜歡隨口講故事,但講完就忘,所以第二天他們找來一個打字飛快的姑娘,要我把那個故事和部分細節重講一遍。
兩天后,他們給了我好幾頁整理得條理分明的分場大綱,說:骨架已經在了,你願不願意花點時間把它的血肉給補上?
過了兩三個星期,我把劇本寫好傳給他們,沒想到他們卻得寸進尺地說:「劇本既然是你寫的,就你來當導演吧?」

那出戲叫「人間條件」,2001年夏天在台北首演,當時從沒料到它後來竟然成了整個系列的濫觴。
從2001年到現在,「人間條件」系列總共推出五出戲,演出大約一百四十場,今年秋天將推出第六出。

一如當初的寄望,「人間條件」的觀眾和其他劇團相較之下顯得複雜、多樣,男女老少、士農工商聚聚一堂。媒體曾經以略帶揶揄的口氣說它是「國民戲劇」,但對我來說這四個字反而是一種讚美,因為在劇本撰寫的過程中,我常回頭看著書架上祖父的照片,在心裡頭跟他說:阿公,這個戲,如果你來看也一定看得懂!

兩年前出版社建議把這一系列的戲以漫畫的方式呈現,他們說服我的理由是:你不是期待把觀眾群放大嗎?漫畫是年輕人的語言,廣大的讀者就是廣大的觀眾,而且你的戲劇里有太多閩南語,對年輕觀眾來說可能是一個阻礙,但同時不也是可以讓他們重新接近、理解「母語」的機會嗎?

一如意外頻傳的人生,從沒料到這部漫畫竟然會有機會在大陸出版;而此刻的心情卻如上頭當初他們說服我的理由:雖然漫畫的內容或形式都和舞台演出略有不同,但多了一個讀者,就等於這個系列的戲又多了一個觀眾;更重要的是,兩岸似近卻遠,透過戲裡的時代氛圍、生活細節與及其中種種喜怒哀樂或許可以讓我們彼此都能更加接近,更加理解。

並請容我代表幾個年輕的漫畫家感謝江蘇文藝出版社和編輯們,感謝你們所賜與的機會,並向你們的勇氣致敬。
2014.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