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衛星都卜勒觀測

人造衛星都卜勒觀測

人造衛星都卜勒觀測引:利用人造衛星發射的固有頻率和地面站接收頻率的“都卜勒頻移效應”來進行人造衛星定軌和地麵點定位的一種方法。根據地面站接收到的人造衛星頻率和人造衛星發射的固有頻率的差值就能求出人造衛星的軌道要素。反之,如果已知人造衛星的軌道,則根據測得的人造衛星都卜勒頻移也可以求出地面站相對於地心的位置。人造衛星的都卜勒觀測同人造衛星的光學照相觀測相比,具有全球性、全天候(不受氣象、晝夜的影響)、速度快、精度高、投資少、儀器輕的優點。目前這種方法已在大地測量、導航和勘察等方面得到廣泛套用。

套用,影響,其他相關,

套用

1957年,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套用物理研究室首次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進行了都卜勒觀測,並根據已知的測站坐標和測得的都卜勒頻移值,成功地確定了這顆人造衛星的六個軌道要素。不久,這個研究室在已知人造衛星軌道的情況下,根據測得的都卜勒頻移值求出了測站相對於地心的坐標。這項工作為以後人造衛星都卜勒觀測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人造衛星都卜勒觀測目前所主要採用的美國海軍的“子午儀導航衛星系統”(又稱海軍導航衛星系統,簡稱NNSS)是由美國海軍部委託霍普金斯大學套用物理研究室於1958年12月開始研製、1964年交付美國海軍使用的。1967年7月解密,1968年開始商營,並提供國外使用。1967年以後發射和使用的子午儀衛星共 6顆,高度約為1,100公里,受大氣阻力的影響較小。軌道傾角約為90°,全球都能觀測到。每顆子午儀衛星發射150和400兆周的一對高穩定的相干頻率,以消除電離層的影響。子午儀衛星本身連續發播的預計的軌道要素,稱為“廣播星曆表”,是根據美國境內的四個跟蹤站的都卜勒觀測資料算出,供隨時測定地麵點坐標之用,目前定位精度為16米。根據全球二十幾個跟蹤站的觀測數據,還對幾顆子午儀衛星計算出“精密星曆表”,這種歷表尚未公開,目前定位精度約為 1.7米。子午儀系統估計只可用到二十世紀末,美國計畫於1985年啟用“全球導航星”或“全球定位系統”來代替它。

影響

正式套用人造衛星都卜勒觀測和子午儀衛星系統以來,定位精度提高得很快,最初為幾百米,目前已達1米左右。預計在5~10年內,定位精度還可以提高。人造衛星都卜勒觀測套用很廣。在動力學套用方面,其測軌定軌的精度已達1米,是一種很有效的測定地球引力場模型的手段。在幾何套用方面,利用它能夠建立以地心為原點的絕對坐標系。用人造衛星都卜勒觀測方法確定地極坐標,比經典的時間緯度觀測手段更精確更迅速。
從1972年開始,在國際時間局的地極坐標推算工作中,增加了人造衛星都卜勒觀測資料,精度顯著提高,近年來還用這些資料提供世界時

其他相關

衛星都卜勒觀測 satellite Doppler observation 利用衛星上裝載的無線電發射機或轉發器(應答機),向地面發射或轉發(反射)電磁波信號,地面站通過接收測量電磁波信號的都卜勒頻移和衛星星曆參數,並根據測站位置測定地表狀態及其變化的過程。衛星都卜勒觀測是全天候、全球性觀測,測站之間無需通視,間距可達千餘千米,所用儀器輕便,作業簡單。在天文大地網中,適當布置這種測站,可以檢核和改善網的質量及聯測各地局部大地坐標系並轉換為全球統一的地心坐標系。在大地點稀少、荒漠和隱蔽地區,利用觀測數據可以進行低等級和加密控制測量。利用衛星都卜勒觀測數據,還可推算地球引力場係數、大地水準面起伏、地極移動參數、地球自轉速度變化以及板塊運動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