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大浮冰——洋流“推進器”
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彼得·弗林(Peter Flynn)和周松建(音譯)建議給洋流循環助上一臂之力,以防止熱量集中在中高緯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造大浮冰
- 屬性:洋流“推進器”
- 提出者:彼得·弗林(Peter Flynn)和周松建
- 原理:冰冷海水由於含鹽量高、比重大
相關背景,方法介紹,
相關背景
假如全球氣候災難性變遷所引起的不是整個地球氣溫上升,而是歐洲地區氣溫急劇下降,那該如何是好?
儘管可能性很小,然而能把熱帶海水的熱量攜帶至中高緯度地區、從而減弱氣候差異的大洋溫鹽環流一旦消失,這種情況還是有可能發生的。
法國(布列斯特)海洋物理學實驗室的埃爾雷·梅西耶(Herlé Mercier)說道:“大洋溫鹽環流的停止與氣候向冰河期過渡有關。”為了消除這一可能出現的危險,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彼得·弗林(Peter Flynn)和周松建(音譯)建議給洋流循環助上一臂之力。
大洋溫鹽環流的主要源頭位於冰島和格陵蘭島沿岸。在那裡,每秒鐘會有1300萬~2000萬立方米的冰冷海水由於含鹽量高、比重大而沉入北冰洋底。
彼得·弗林和周松建正是以此為理論依據,提出在北冰洋設定8700個帶有水泵的平台。當冬季氣溫約為零下10攝氏度時,水泵將海水以氣霧形式噴入空中,海水下落至海面時就會結冰。
人造薄冰層形成之後,水泵繼續向冰層上加水,以提高冰層的厚度。彼得?弗林解釋道:“我們通過計算發現,厚度為7.5米的冰層融化後,每秒可有100萬立方米的海水沉入海底。”當春天到來時,水泵持續不斷地朝冰層上灑水。人造冰層由於氣溫上升而融化。融化後的冰水同周圍的海水相比,溫度更低、含鹽量更高、密度更大,因而會朝海底下沉。
從理論上來說,這一計畫完全行得通,只要海水能夠像彼得·弗林和周松建所介紹的那樣,在冰凍時保持足夠的鹽分。不然的話,冰層在春季融化時反而會降低海水的密度。從成本上來看,彼得·弗林和周松建的計畫也無不妥之處。
據可靠的經濟分析顯示,這一計畫預計耗資500億美元。考慮到計畫實施後可以得益的人數,這筆費用還是物有所值的……然而,問題就在於人造大浮冰是否真地能夠“推動”與歐洲大陸沿岸的灣流相關聯的回程暖流。正如埃爾雷·梅西耶解釋道:“如果不能確定人造海流的流向,這一計畫就毫無意義。
然而,洋流周期長達上千年,目前的計算機還無法對時間跨度如此之大的變化進行模擬……”
方法介紹
1、抽水造冰
冬季,水泵平台把從海底抽上來的海水以噴霧形式噴灑到海面,形成不斷變硬的雪層。
2、形成人造浮冰
水泵繼續在雪層上加水,不斷加厚的冰層形成人造浮冰。整個冬季,這一過程持續不停地進行著,最終形成厚達7.5米的人造浮冰層。
3、人造浮冰在春季融化
到了春季,周圍氣溫上升。水泵繼續在人造浮冰上噴水,但是隨著溫度的上升,人造浮冰開始融化。
4、冰冷的海水沉入海底
同周圍的海水相比,融化後的海水溫度更低、鹽分更高、比重更大,因而沉入海底。由此形成大規模下沉海流,以推動洋流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