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動物的故事:仁獸馴鹿》以人與動物的關係為視角,通過二者之間一個個悲歡離合的感人故事,探討了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處的問題,《人與動物的故事:仁獸馴鹿》包括野生動物、鳥、家居動物、野生動物保護四章,涉及的動物種類眾多,故事短小生動。
基本介紹
- 書名:人與動物的故事:仁獸馴鹿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頁數:240頁
- 開本:32
- 品牌:機械工業出版社
- 作者:陳玉珍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140255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人與動物的故事:仁獸馴鹿》所講述的故事多是作者與動物打交道的親身經歷或親眼目睹的事情,由於作者們寫作風格不同,作品也就具有各式各樣的文風文采,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可讀性,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熱愛自然、關注自然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陳玉珍,女,1956年生,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畢業。1980年進入《北京晚報》從事副刊編輯工作,負責編輯散文、雜文、隨筆等欄目。1993年主編“人與動物”專欄,2001年以後負責編輯“自然與人”專版。後將專欄中感人的文章結集成“人與動物系列叢書”,先後出版了《荒漠羚哀》、《虎子賣報》、《人與動物的故事》、《我的動物朋友》、《人與動物的故事孔雀亮翅》、《人與動物的故事猿啼如歌》、《大柳樹的兒子》、《人與動物的故事仁獸馴鹿》
圖書目錄
前言
同一屋檐下的人與動物
人類的朋友——野生動物
仁獸馴鹿
冤家路寬
七月,藏羚羊到湖畔度產假
聽爸爸講藏羚羊的故事
人狼之間
聰明的狼
人猴情未了
狼羊趣事
獵人·獵犬·野豬
同一屋檐下
母子情深
身陷野豬群
卡拉麥里的“野馬女孩”
藏羚羊在情場的血肉之爭
“熊爸爸”的故事
蝮蛇的智慧
蛙聲入夢
蛇蛙之戰
夏蟬野趣
夜聽蛙鳴
家鄉的蜻蜒在夢中飛舞
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農家與蛇
與豹為鄰
天堂的使者——鳥
大雁的故事
人鳥情
地震廢墟上的喜鵲
琴雞聚會
我和烏鴉的友情
追憶貓頭鷹
高飛的“吉祥鳥”
秋蟲歌唱的地方
麻雀麻雀枝上飛
痴情的鸝鳩兒
鳥緣
我的寵物伴侶——家居動物
王者皮皮
公雞·花貓·鴨子
老屋驚魂
棄兒變寵兒
救救我吧
養路工與狗的故事
居家動物恩仇錄
養鴿往事
土狗“四眼”
爭寵的乖乖
小貓十一
雞趣
義魚
懺悔
小白的命運
對不起,大公雞
胖胖
人狗情
憶童年的“夥伴”
野生動物的保護
皇城根下的野性呼喚
這裡正在賣野鳥
智華喇嘛的野保情結
南迦:野生動物是吉祥安全的象徵
郭多傑與達撒卓瑪的喜與憂
我們拿什麼來告慰索南達傑的英靈
綿山不時出現野生動物
後記
同一屋檐下的人與動物
人類的朋友——野生動物
仁獸馴鹿
冤家路寬
七月,藏羚羊到湖畔度產假
聽爸爸講藏羚羊的故事
人狼之間
聰明的狼
人猴情未了
狼羊趣事
獵人·獵犬·野豬
同一屋檐下
母子情深
身陷野豬群
卡拉麥里的“野馬女孩”
藏羚羊在情場的血肉之爭
“熊爸爸”的故事
蝮蛇的智慧
蛙聲入夢
蛇蛙之戰
夏蟬野趣
夜聽蛙鳴
家鄉的蜻蜒在夢中飛舞
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農家與蛇
與豹為鄰
天堂的使者——鳥
大雁的故事
人鳥情
地震廢墟上的喜鵲
琴雞聚會
我和烏鴉的友情
追憶貓頭鷹
高飛的“吉祥鳥”
秋蟲歌唱的地方
麻雀麻雀枝上飛
痴情的鸝鳩兒
鳥緣
我的寵物伴侶——家居動物
王者皮皮
公雞·花貓·鴨子
老屋驚魂
棄兒變寵兒
救救我吧
養路工與狗的故事
居家動物恩仇錄
養鴿往事
土狗“四眼”
爭寵的乖乖
小貓十一
雞趣
義魚
懺悔
小白的命運
對不起,大公雞
胖胖
人狗情
憶童年的“夥伴”
野生動物的保護
皇城根下的野性呼喚
這裡正在賣野鳥
智華喇嘛的野保情結
南迦:野生動物是吉祥安全的象徵
郭多傑與達撒卓瑪的喜與憂
我們拿什麼來告慰索南達傑的英靈
綿山不時出現野生動物
後記
序言
有一個常用詞叫:地球村。我打開這部書稿時,覺得那一頁一頁,如同隔開的一間間屋子,裡邊住著智慧的蝮蛇,痴情的鸝鳩,動情的蛙鳴,飛舞的蜻蜒,還有藏羚羊、吉祥鳥、大雁、小貓、烏鴉、喜鵲、義魚,有野生的朋友,有居家的伴侶。寵物帶來快樂溫暖,野生動物帶來吉祥安全。人和動物都住在同一地球上,同一屋檐下。
這屋檐下我看到了六十來個美麗的、動人的故事。其實美麗和動人這兩個詞我很不願意用,因為已經被世人用貧了,用濫了。但是,面對人和動物的至誠至親至愛的故事,我不能不感嘆這樣的美麗這樣的動人!
這第一個故事,於先生去大興安嶺北坡的鄂溫克,失足掉在開春的冰河裡,岸上的馴鹿看到了,飛快跑過來,跳人冰河,用鹿角使勁頂起他,一點一點將他送到堅固的冰面上。當馴鹿要從冰河中游出來,碩大的鹿角卻被迅速湧來的堅冰夾住了。鹿拚命掙扎,體能耗盡,沉到了水裡,再也沒有上來……
我想起了捨身救人的英雄。
第二個故事,小謝早起看見門上趴著一隻細腰黃蜂,奄奄一息。他小心翼翼地蹲下來,與黃蜂四目相對良久。然後拿了一根筷子,輕輕地把蜂挑起來放在陽台上。黃蜂感覺到了溫暖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竭盡全力站起來,但是又重重地跌倒在塵埃里。
小謝一聲嘆息,想蜂是不是餓了?他翻身進廚房,用筷子挑了小小一滴蜂蜜,送到蜂跟前。蜂奮力而起,前腿搭在蜜上,頭低垂在蜜上,就不動彈了。
不過,蜂雖然不動,蜜卻少了些許。小謝微微抬高筷子。蜂一下子就站了起來,可是頭仍然埋在蜜里一動不動。
再過一會兒,蜜被吃得千乾淨淨。
蜂挺直了腰身,神氣活現地用前腿抹抹嘴巴,向前走了幾步,又回過頭來看看,像有什麼事情放不下。它在陽台上轉了一小圈,像是和小謝告別,又像是要記住這個地方。然後舒展了身體,飛向遠方。
蜂對生的渴望,讓人想到世間萬物有時生死就差那么一點點。在地球的屋檐下,也只是需要那么一點點的一席之地,給一隻蜂一個生存空間,也給了自己一個更博愛的胸懷。
第三個故事,1995年夏,一個叫赫凡的女孩第二天就要大學畢業了,這晚,她夢見一匹黑色的天馬飛到她的面前。天馬的黑眼睛和赫凡對視著,她幾乎能感覺到馬的呼吸……畢業後赫凡被分配到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在新疆卡拉麥里,離省城100多公里外,周圍是無際的戈壁,沒有商店,沒有電話,沒有長明燈。夜晚只能點上篝火,把火燒得轟轟作響,增添一點生氣。
赫凡第一次進馬舍,一匹剛出生不久的小馬駒從遠處飛快地跑到她的身旁,睜著黑眼睛看著她。她想起夢中的天馬,也是這樣望著她。小馬駒伸著脖子親吻她的衣襟。莫非那小馬也夢見過赫凡?
天天面對漫漫黃沙和落日孤煙,赫凡動搖過。1997年元旦,她收拾行囊決心離開這裡,就在這時,一匹叫“小黑炭”的馬因脫臼而哀鳴。看著“小黑炭”痛苦的神情,她好像覺得小馬是在用它自己的方式挽留她。第二年,赫凡24歲,家裡人要她考慮個人問題。臨行,一匹母馬在生產完小馬駒後突然死亡,小馬駒撲在已死去的母馬懷裡找奶吃。赫凡操起了奶瓶,拿起了毛氈,決定不走了。
但是,孤獨和寂寞,就像草原上的風,常常吹亂赫凡的心緒。她就走進圍欄和一匹叫“公主”的小馬駒絮叨。“公主”善解人意,和赫凡有心靈感應。赫凡憂鬱時,“公主”會陷入沉思,赫凡快樂時,“公主”眼中會閃爍著欣喜。
十幾年過去了,赫凡記下了自己與野馬之間的故事,記下自己的心靈軌跡,寫出了一本8萬字的書《野馬:重返卡拉麥里——戈壁女孩手記》。這本書獲得了中華環保名流口碑金獎,引起海內外人士的注意。一直缺錢的野馬中心得到了官方與民間的捐助資金。到這裡認領了兩匹頭馬的,是成龍這位國際影星。
如今的社會發展太快,人和動物、人和自然怎么在同一屋檐下和諧相處,已是有關生死存亡的迫在眉睫的事。《北京晚報》做了10年“自然與人”的專版,可以說他們在十年前就有這樣的認識。新聞紙媒終究競爭不過網路和視頻,做點永恆的話題,甚至全民的、全球的話題,是新聞眼,更是擔當感。
這屋檐下我看到了六十來個美麗的、動人的故事。其實美麗和動人這兩個詞我很不願意用,因為已經被世人用貧了,用濫了。但是,面對人和動物的至誠至親至愛的故事,我不能不感嘆這樣的美麗這樣的動人!
這第一個故事,於先生去大興安嶺北坡的鄂溫克,失足掉在開春的冰河裡,岸上的馴鹿看到了,飛快跑過來,跳人冰河,用鹿角使勁頂起他,一點一點將他送到堅固的冰面上。當馴鹿要從冰河中游出來,碩大的鹿角卻被迅速湧來的堅冰夾住了。鹿拚命掙扎,體能耗盡,沉到了水裡,再也沒有上來……
我想起了捨身救人的英雄。
第二個故事,小謝早起看見門上趴著一隻細腰黃蜂,奄奄一息。他小心翼翼地蹲下來,與黃蜂四目相對良久。然後拿了一根筷子,輕輕地把蜂挑起來放在陽台上。黃蜂感覺到了溫暖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竭盡全力站起來,但是又重重地跌倒在塵埃里。
小謝一聲嘆息,想蜂是不是餓了?他翻身進廚房,用筷子挑了小小一滴蜂蜜,送到蜂跟前。蜂奮力而起,前腿搭在蜜上,頭低垂在蜜上,就不動彈了。
不過,蜂雖然不動,蜜卻少了些許。小謝微微抬高筷子。蜂一下子就站了起來,可是頭仍然埋在蜜里一動不動。
再過一會兒,蜜被吃得千乾淨淨。
蜂挺直了腰身,神氣活現地用前腿抹抹嘴巴,向前走了幾步,又回過頭來看看,像有什麼事情放不下。它在陽台上轉了一小圈,像是和小謝告別,又像是要記住這個地方。然後舒展了身體,飛向遠方。
蜂對生的渴望,讓人想到世間萬物有時生死就差那么一點點。在地球的屋檐下,也只是需要那么一點點的一席之地,給一隻蜂一個生存空間,也給了自己一個更博愛的胸懷。
第三個故事,1995年夏,一個叫赫凡的女孩第二天就要大學畢業了,這晚,她夢見一匹黑色的天馬飛到她的面前。天馬的黑眼睛和赫凡對視著,她幾乎能感覺到馬的呼吸……畢業後赫凡被分配到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在新疆卡拉麥里,離省城100多公里外,周圍是無際的戈壁,沒有商店,沒有電話,沒有長明燈。夜晚只能點上篝火,把火燒得轟轟作響,增添一點生氣。
赫凡第一次進馬舍,一匹剛出生不久的小馬駒從遠處飛快地跑到她的身旁,睜著黑眼睛看著她。她想起夢中的天馬,也是這樣望著她。小馬駒伸著脖子親吻她的衣襟。莫非那小馬也夢見過赫凡?
天天面對漫漫黃沙和落日孤煙,赫凡動搖過。1997年元旦,她收拾行囊決心離開這裡,就在這時,一匹叫“小黑炭”的馬因脫臼而哀鳴。看著“小黑炭”痛苦的神情,她好像覺得小馬是在用它自己的方式挽留她。第二年,赫凡24歲,家裡人要她考慮個人問題。臨行,一匹母馬在生產完小馬駒後突然死亡,小馬駒撲在已死去的母馬懷裡找奶吃。赫凡操起了奶瓶,拿起了毛氈,決定不走了。
但是,孤獨和寂寞,就像草原上的風,常常吹亂赫凡的心緒。她就走進圍欄和一匹叫“公主”的小馬駒絮叨。“公主”善解人意,和赫凡有心靈感應。赫凡憂鬱時,“公主”會陷入沉思,赫凡快樂時,“公主”眼中會閃爍著欣喜。
十幾年過去了,赫凡記下了自己與野馬之間的故事,記下自己的心靈軌跡,寫出了一本8萬字的書《野馬:重返卡拉麥里——戈壁女孩手記》。這本書獲得了中華環保名流口碑金獎,引起海內外人士的注意。一直缺錢的野馬中心得到了官方與民間的捐助資金。到這裡認領了兩匹頭馬的,是成龍這位國際影星。
如今的社會發展太快,人和動物、人和自然怎么在同一屋檐下和諧相處,已是有關生死存亡的迫在眉睫的事。《北京晚報》做了10年“自然與人”的專版,可以說他們在十年前就有這樣的認識。新聞紙媒終究競爭不過網路和視頻,做點永恆的話題,甚至全民的、全球的話題,是新聞眼,更是擔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