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世界與世界的人-馬克思的思想歷程追蹤》是2009年北京師大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曙光。
基本介紹
- 書名:人的世界與世界的人-馬克思的思想歷程追蹤
- 作者:張曙光編著
- ISBN:9787303104772
- 頁數:469
- 定價:45 元
- 出版社:北京師大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9-1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作者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的研究表明,人的解放是馬克思終生為之奮鬥的使命,但這個“使命”隨著馬克思生命歷程和思想歷程的不斷伸展和超越,經歷了一個從信念到科學、從抽象到具體的深化過程。從為人類謀福利的道德信念,到人的命運的客觀探討,再到人與世界的關係的總體把握,最後把人的解放歸結為每個人在自由全面地創造世界的活動中的自由全面發展。馬克思的理論研究表明,人的解放既不是人的單純的主觀願望,也不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然命定,而是需要人自己加以認識、為之努力,而又能夠為人自己所認識並給予實現的可能性。人是一種獨特的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生物,因而,他永遠處在自己實現自己的過程之中。而人自己實現自己的過程,也就是通過自己的對象性活動而使人和世界相互確證、相互創造的主體化、主體性過程。因此,人的世界與世界的人的生成與發展過程,簡言之,主體過程,是馬克思的哲學思想乃至整個思想的主題。顯然,這一主體過程無論對於人來說,還是對於世界而言,都決非黑格爾所貶斥的愈來愈遠離自身的、純粹否定性的消極的“惡無限”,因而它不是一個純粹外在的描述性概念,而是一個我們完全能夠通過積極地表現和發展自己生命力的活動,給予直觀和體驗的人的自我表征的概念。
編輯推薦
任何偉大的思想,其真理和意義都不可能在某一歷史形式中得到完全體現,不可能被某一歷史時期的人們給予終極闡釋。這不僅因為任何偉大的思想都是對人以及人生活於其中的世界的某種洞見,有著超越時代的普遍的人類歷史意義,而且在於處在特定“情境”中的人們,總是從特定的立場和需要出發來理解這些偉大的思想,並且要通過對這些偉大思想的理解而達到對自身命運的理解。偉大的思想作為觀念中的歷史,又成為歷史中的人們自我認識和自我把握的中介。因此,任何偉大的思想,都既屬於它賴以產生的那個時代,又屬於整個人類的永恆的歷史。
目錄
引論 實體與過程:世界的統一性與人的主體性
一、追尋世界本體
二、轉向人的認識
三、從實體到主體
四、探索的主體和主體的探索
第一章 應有與現有:青少年時代的馬克思的自我意識
一、在神的名義下
二、從應有到現有
三、青年博士的自我意識
第二章 哲學與政治:走向社會的青年馬克思的思想躍遷
一、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初步探討
二、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
三、清算唯心主義的“主體”觀
第三章 異化與實踐:馬克思發動哲學革命的思想策源地
一、勞動與異化勞動
二、現實與對象化實踐活動
三、“共產主義”——科學性與價值性的初步統一
第四章 存在與過程: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哲學的思想實質
一、馬克思的新哲學的綱領
二、實踐活動與歷史過程
三、實踐的人是歷史過程的主體
第五章 決定與選擇:馬克思對人類歷史的巨觀把握與微觀分析
一、歷史過程的動態結構
二、歷史過程的發展形式
三、歷史過程的進化機制
四、歷史過程的發展方向
第六章 勞動與資本:馬克思思想的新的螺旋式發展
一、歷史的反思
二、勞動過程論
三、價值過程論
四、資本過程論
第七章 必要與必然:馬克思的人類主體和社會總體思想
一、人類社會有機體的辯證性質
二、社會發展規律與人合目的的發展
三、超越的存在和存在的超越
第八章 西方與東方:馬克思晚年的思想探索及其時代意義
一、馬克思晚年的探索
二、亞細亞生產方式與人類歷史的發展
三、世界歷史視野中的東方社會發展
結束語
初版後記
再版後記
作者介紹
張曙光,1956年4月出生,江蘇沛縣人。先後在河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任教並擔任院系行政職務。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及中國現當代哲學研究。著有《人的世界與世界的人》《外王之學——荀子與中國文化》《尋求人生智慧》《生存哲學》《個體生命與現代歷史》等。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哲學動態》《學術月刊》《江海學刊》《天津社會科學》《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15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