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蘇民八十周歲紀念文集——人生印記》(作者機械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分為兩冊,《人生印跡(第1冊實錄集張蘇民八十周歲紀念文集)(精)》為第一冊《實錄集》,內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社會貢獻包括:成長過程簡歷、行業貢獻、社會榮譽、主要獲獎項目、鞭策與鼓勵、審稿意見選覽、報告講座;下篇為論文選編。第二冊《感悟篇》包括:自傳、記者訪談錄、雜文集、詩詞集、書信集、影集等,大師正在整理之中,待時機成熟之時再結集出版。《人生印跡(第1冊實錄集張蘇民八十周歲紀念文集)(精)》全書可謂是大師六十餘年來工作成就精髓的展現,反映出大師淵博的學識體系,精湛的專業技術,嚴謹的治學精神;展現了他對
基本介紹
- 書名:人生印跡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頁數:278頁
- 開本:16
- 作者:機械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張蘇民八十周歲紀念文集——人生印記》(作者機械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分為兩冊,《人生印跡(第1冊實錄集張蘇民八十周歲紀念文集)(精)》為第一冊《實錄集》,收錄了《文克勒地基模型和基床係數》;《關於水平擠出法推剪試驗計算方法的討論》;《新舊抗震規範對建築場地類別的劃分》;《為培養跨世紀勘察人才而努力》;《關於岩土參數的可靠性估值》;《再論工程抗震建築場地類別的劃分》;《關於標準貫人試驗的一些問題》等作品。
圖書目錄
序言
前言
上篇社會貢獻
成長過程簡歷
行業貢獻
參與的重大工程示例
科研成果
參編主編手冊規範規程
曾擔任社會職務
社會榮譽
主要獲獎項目
國家級獎(23項)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2項)
部級優秀工程勘察獎(28項)
省級優秀工程勘察獎(27項)
鞭策與鼓勵
審稿意見選覽
報告講座
1自編教材
2報告和提綱
下篇論文選編
1.對成都地區砂土地基液化問題的初步認識
2.動力觸探動貫人阻力的計算公式
3.近年來動力觸探試驗的新發展
4.書稿編寫列印須知
5.現狀、挑戰、對策
6.一個岩土工程勘察技術報告實例
——“中同企業管理成都培訓中心主樓工程岩土工程技術報告書”簡介
7.關於在沿海開放城市設點的幾點看法
8.技術發展和人才培養
9.砂土與輕亞黏土液化的現場勘察研究
10.用濕陷勢能來評價黃土的濕陷性
11.我國原位測試技術的現狀和發展
在全國岩土_T程原位測試技術討論會上的總結詞
12.作為建築物地基的粗粒土
13.從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評選述及我國當前工程地質勘察的一些問題
14.力和水作用先後次序對濕陷性黃土力學性狀的影響
15.濕陷性黃土(Q3)的增濕變形特徵
16.粗粒土的工程性質及地基評價
17.用平均附加應力係數計算地基變形
18.減濕和增濕時黃土的濕陷性
19.地基承載力的確定和探討
20.文克勒地基模型和基床係數
21.關於水平擠出法推剪試驗計算方法的討論
22.新舊抗震規範對建築場地類別的劃分
23.從一場關於土力學理論發展的討論中所想到的
24.對當前工程勘察一些問題的思考
25.為培養跨世紀勘察人才而努力
26.關於岩土參數的可靠性估值
27.再論工程抗震建築場地類別的劃分
28.關於標準貫人試驗的一些問題
29.寫好科技論文與工程實錄
——審稿有感
30.黃土與黃土力學
——推薦介紹劉祖典教授編著的《黃土力學與工程》
31.黃土的飽和自重和飽和密度
32.濕陷性黃土的術語和基本概念
33.有關卓越周期的一些看法
34.21世紀的岩土工程與發展
35.追求自我優勢與市場需求的最佳統一
36.關於砂(粉)土地震液化的判別公式
——審稿後的思考
37.高速列車將在黃土地上賓士
38.滑坡穩定性檢算中幾個問題的探討
39.《工程物探手冊》序
後記
前言
上篇社會貢獻
成長過程簡歷
行業貢獻
參與的重大工程示例
科研成果
參編主編手冊規範規程
曾擔任社會職務
社會榮譽
主要獲獎項目
國家級獎(23項)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2項)
部級優秀工程勘察獎(28項)
省級優秀工程勘察獎(27項)
鞭策與鼓勵
審稿意見選覽
報告講座
1自編教材
2報告和提綱
下篇論文選編
1.對成都地區砂土地基液化問題的初步認識
2.動力觸探動貫人阻力的計算公式
3.近年來動力觸探試驗的新發展
4.書稿編寫列印須知
5.現狀、挑戰、對策
6.一個岩土工程勘察技術報告實例
——“中同企業管理成都培訓中心主樓工程岩土工程技術報告書”簡介
7.關於在沿海開放城市設點的幾點看法
8.技術發展和人才培養
9.砂土與輕亞黏土液化的現場勘察研究
10.用濕陷勢能來評價黃土的濕陷性
11.我國原位測試技術的現狀和發展
在全國岩土_T程原位測試技術討論會上的總結詞
12.作為建築物地基的粗粒土
13.從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評選述及我國當前工程地質勘察的一些問題
14.力和水作用先後次序對濕陷性黃土力學性狀的影響
15.濕陷性黃土(Q3)的增濕變形特徵
16.粗粒土的工程性質及地基評價
17.用平均附加應力係數計算地基變形
18.減濕和增濕時黃土的濕陷性
19.地基承載力的確定和探討
20.文克勒地基模型和基床係數
21.關於水平擠出法推剪試驗計算方法的討論
22.新舊抗震規範對建築場地類別的劃分
23.從一場關於土力學理論發展的討論中所想到的
24.對當前工程勘察一些問題的思考
25.為培養跨世紀勘察人才而努力
26.關於岩土參數的可靠性估值
27.再論工程抗震建築場地類別的劃分
28.關於標準貫人試驗的一些問題
29.寫好科技論文與工程實錄
——審稿有感
30.黃土與黃土力學
——推薦介紹劉祖典教授編著的《黃土力學與工程》
31.黃土的飽和自重和飽和密度
32.濕陷性黃土的術語和基本概念
33.有關卓越周期的一些看法
34.21世紀的岩土工程與發展
35.追求自我優勢與市場需求的最佳統一
36.關於砂(粉)土地震液化的判別公式
——審稿後的思考
37.高速列車將在黃土地上賓士
38.滑坡穩定性檢算中幾個問題的探討
39.《工程物探手冊》序
後記
文摘
建設部吳奕良司長在第三屆全國岩土工程實錄交流會上著重強調岩土工程必須要向高新技術發展。這完全符合當前市場經濟形勢的需要。
我在前面已經說過,我們應該不斷創造我們的“賴湯元”。需要再進一步說明的是,“賴湯元”還必須是高難度的絕活,否則就保持不_r多久的優勢。這就是說我們應該儘可能地發展現代科學技術,下的功夫越大,攀登得越高,優勢就越突出,越持久。
1993年我院在經過全面調研以後,決定選派幾位基礎較好又有實踐經驗的年輕高級工程師和工程師,引進消化一項新的測試技術。他們T作得非常認真、刻苦鑽研。在消化、掌握、熟悉和套用過程中,他們感覺到有相當的難度。我們一方面鼓勵支持他們,另一方面又感到欣慰。因為,越是難以攻克的高技術,我們就越能發揮自身的優勢。事實證明,隨之而來所取得的市場優勢和經濟效益是非常明顯的。這充分說明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其實道理很容易明白,勞動是有簡單勞動與複雜勞動之分,而市場經濟義必然受著價值規律和商品法則的制約。作為商品,如果某一項技術只需經過簡單的訓練就能掌握,我國又有著廣大的勞動力後備軍,這項技術的市場價值肯定就上不去,而競爭則將是非常激烈的。為什麼目前勘察單位的人均效益一般來說比不上設計單位,很可能就因為前者簡單勞動的比重更多一些。如果我們勘察工作的大部分內容必須由研究生、本科畢業生或具有長期實踐鍛鍊的有經驗者才能承擔完成,相信我們也完全能達到設計人員所能創造的經濟效益。
在強調經濟效益的同時,有一種看法和作法是不足為訓的,即過分單純強調經營的重要性,認為不管用什麼方式,只要把任務爭攬到手就是第一大事,至於依靠什麼人,用什麼方法去完成已到手的任務,完成得好不好,水平怎么樣,就不怎么過問了。經營和技術是缺一不可的兩個輪子,沒有高水平的技術實力作後盾,僅僅在經濟手法上下功夫,即使能一時奏效,而從長期來看這只不過是一種飲鴆止渴的自毀行為。
(1)室內外測試的重要性
筆者曾經在很多場合多次強調室內外測試技術的重要性,因為這是我們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石。和圍外相比,我們的主要差距之一就表現為測試技術的落後。和岩土力學理論發展相比,現在的矛盾也是參數的測試技術落後於理論。就拿計算地基變形來說,不管是用什麼理論方法、什麼數學模型,總還是離不開地基土的模量這個參數,模量測不出來或測不準,什麼方法、什麼模型得出來的地基變形都靠不住。
測試技術要走向現代化。我們要繼續保留如標準貫人試驗這樣傳統的測試手段,但是更多的注意力應該放在用現代物理技術(電子技術、波動理論等)來發展測試新技術。近年來,以波速試驗和地基剛度試驗為起點的地基土動力特性測試技術有了迅猛的發展,這是值得注意和令人欣喜的新趨向。現在至少已經可以預見到:(1)土工測試將從研究地基土中某一“點”發展到更大空間範圍的“面”和“體”;(2)土工測試將從第一代的直接試驗和第二代的觸探、旁壓試驗進入第三代的無孔無損測試技術。
根據多年來科研生產的經驗教訓,測試技術的發展必須要做到三個結合。第一,硬體(儀器、設備)研製要做到勘察、科研(或高等院校)、製造廠商的結合。對於一般的勘察單位來說,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獨立地自行研製儀器設備,這條道路是非常艱難的,往往事倍功半而且效益較差,而勘察、科研(或高校)、廠商的相互結合,各有分工,成功的可能性和實際效益就要大得多。第二,科研與生產相結合。過去的多次經驗證明,只有與生產密切結合的科研課題或開發項目(如動力觸探、靜力觸探、旁壓試驗、波速試驗、樁基檢測等)才能取得比較顯著的效果,反過來又促進了勘察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而與生產相脫節的科研項目,即使費了很大的勁,也很難得到真正的效果,有些只能是不了了之。第三,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筆者認為對於理論研究既要“鑽得進去”叉要“鑽得H{來”。這就是從實際工程中發現問題,通過試驗研究,得出一般性的規律,從而上升為新的理論和方法,再回到工程實踐巾去解決問題並接受檢驗。對於土工測試來說,勘察單位完全沒有必要單純在力學機理和數學推導的圈子裡轉來轉去而鑽不出來,即使有點成果也不易為工程師們所理解和接受。但是,我們如果長期只能停留在工程總結的水平上,對於理論研究總是人不了門,那么我們將總是處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較低層次,影響我們對測試成果的解釋水平。八十年代中我們在旁壓試驗研究中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2)提高計算機套用水平
計算機套用已經成為現代化科學技術發展的標誌之一。當前勘察技術的發展已經落後於經濟發展。不論與國外比還是與國內先進行業相比,計算機開發套用的落後是影響勘察技術發展速度的重要原因。為了提高工程勘察生產效率和水平,加快工程勘察現代化的步伐,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已經制定了勘察設計單位計算機套用水平的考核標準。1994年開始南主管部門按隸屬關係組織驗收,作為劃分資格等級升降條件之一。
計算機在工程勘察中的套用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在工程分析計算中的套用;②開發室內外試驗的控制和數據採集處理系統,土丁試驗、原位測試和岩土工程監測自動化;③計算機輔助成圖和計算機資料庫系統,逐步建立計算機輔助套用於岩土工程的專家系統;④建立計算機網路系統,實現辦公自動化。
當前,國內工程勘察的計算機開發基本上還處於分散、零星的狀況,還沒有形成完善集中的系統。力量過於分散和低層次的重複勞動是影響開發速度和套用效果的主要原因。作為一般勘察單位來說,主要任務可能還是引進和消化,然後在此基礎上補充完善,‘再投產套用。而作為全國全行業來說,建議集中力量總結指導選優推廣。
筆者認為把計算機開發套用作為近幾年內帶有戰略意義的重點科技發展方向是完全必要的。P213-214
我在前面已經說過,我們應該不斷創造我們的“賴湯元”。需要再進一步說明的是,“賴湯元”還必須是高難度的絕活,否則就保持不_r多久的優勢。這就是說我們應該儘可能地發展現代科學技術,下的功夫越大,攀登得越高,優勢就越突出,越持久。
1993年我院在經過全面調研以後,決定選派幾位基礎較好又有實踐經驗的年輕高級工程師和工程師,引進消化一項新的測試技術。他們T作得非常認真、刻苦鑽研。在消化、掌握、熟悉和套用過程中,他們感覺到有相當的難度。我們一方面鼓勵支持他們,另一方面又感到欣慰。因為,越是難以攻克的高技術,我們就越能發揮自身的優勢。事實證明,隨之而來所取得的市場優勢和經濟效益是非常明顯的。這充分說明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其實道理很容易明白,勞動是有簡單勞動與複雜勞動之分,而市場經濟義必然受著價值規律和商品法則的制約。作為商品,如果某一項技術只需經過簡單的訓練就能掌握,我國又有著廣大的勞動力後備軍,這項技術的市場價值肯定就上不去,而競爭則將是非常激烈的。為什麼目前勘察單位的人均效益一般來說比不上設計單位,很可能就因為前者簡單勞動的比重更多一些。如果我們勘察工作的大部分內容必須由研究生、本科畢業生或具有長期實踐鍛鍊的有經驗者才能承擔完成,相信我們也完全能達到設計人員所能創造的經濟效益。
在強調經濟效益的同時,有一種看法和作法是不足為訓的,即過分單純強調經營的重要性,認為不管用什麼方式,只要把任務爭攬到手就是第一大事,至於依靠什麼人,用什麼方法去完成已到手的任務,完成得好不好,水平怎么樣,就不怎么過問了。經營和技術是缺一不可的兩個輪子,沒有高水平的技術實力作後盾,僅僅在經濟手法上下功夫,即使能一時奏效,而從長期來看這只不過是一種飲鴆止渴的自毀行為。
(1)室內外測試的重要性
筆者曾經在很多場合多次強調室內外測試技術的重要性,因為這是我們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石。和圍外相比,我們的主要差距之一就表現為測試技術的落後。和岩土力學理論發展相比,現在的矛盾也是參數的測試技術落後於理論。就拿計算地基變形來說,不管是用什麼理論方法、什麼數學模型,總還是離不開地基土的模量這個參數,模量測不出來或測不準,什麼方法、什麼模型得出來的地基變形都靠不住。
測試技術要走向現代化。我們要繼續保留如標準貫人試驗這樣傳統的測試手段,但是更多的注意力應該放在用現代物理技術(電子技術、波動理論等)來發展測試新技術。近年來,以波速試驗和地基剛度試驗為起點的地基土動力特性測試技術有了迅猛的發展,這是值得注意和令人欣喜的新趨向。現在至少已經可以預見到:(1)土工測試將從研究地基土中某一“點”發展到更大空間範圍的“面”和“體”;(2)土工測試將從第一代的直接試驗和第二代的觸探、旁壓試驗進入第三代的無孔無損測試技術。
根據多年來科研生產的經驗教訓,測試技術的發展必須要做到三個結合。第一,硬體(儀器、設備)研製要做到勘察、科研(或高等院校)、製造廠商的結合。對於一般的勘察單位來說,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獨立地自行研製儀器設備,這條道路是非常艱難的,往往事倍功半而且效益較差,而勘察、科研(或高校)、廠商的相互結合,各有分工,成功的可能性和實際效益就要大得多。第二,科研與生產相結合。過去的多次經驗證明,只有與生產密切結合的科研課題或開發項目(如動力觸探、靜力觸探、旁壓試驗、波速試驗、樁基檢測等)才能取得比較顯著的效果,反過來又促進了勘察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而與生產相脫節的科研項目,即使費了很大的勁,也很難得到真正的效果,有些只能是不了了之。第三,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筆者認為對於理論研究既要“鑽得進去”叉要“鑽得H{來”。這就是從實際工程中發現問題,通過試驗研究,得出一般性的規律,從而上升為新的理論和方法,再回到工程實踐巾去解決問題並接受檢驗。對於土工測試來說,勘察單位完全沒有必要單純在力學機理和數學推導的圈子裡轉來轉去而鑽不出來,即使有點成果也不易為工程師們所理解和接受。但是,我們如果長期只能停留在工程總結的水平上,對於理論研究總是人不了門,那么我們將總是處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較低層次,影響我們對測試成果的解釋水平。八十年代中我們在旁壓試驗研究中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2)提高計算機套用水平
計算機套用已經成為現代化科學技術發展的標誌之一。當前勘察技術的發展已經落後於經濟發展。不論與國外比還是與國內先進行業相比,計算機開發套用的落後是影響勘察技術發展速度的重要原因。為了提高工程勘察生產效率和水平,加快工程勘察現代化的步伐,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已經制定了勘察設計單位計算機套用水平的考核標準。1994年開始南主管部門按隸屬關係組織驗收,作為劃分資格等級升降條件之一。
計算機在工程勘察中的套用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在工程分析計算中的套用;②開發室內外試驗的控制和數據採集處理系統,土丁試驗、原位測試和岩土工程監測自動化;③計算機輔助成圖和計算機資料庫系統,逐步建立計算機輔助套用於岩土工程的專家系統;④建立計算機網路系統,實現辦公自動化。
當前,國內工程勘察的計算機開發基本上還處於分散、零星的狀況,還沒有形成完善集中的系統。力量過於分散和低層次的重複勞動是影響開發速度和套用效果的主要原因。作為一般勘察單位來說,主要任務可能還是引進和消化,然後在此基礎上補充完善,‘再投產套用。而作為全國全行業來說,建議集中力量總結指導選優推廣。
筆者認為把計算機開發套用作為近幾年內帶有戰略意義的重點科技發展方向是完全必要的。P213-214
後記
想起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年少志高,天真單純地總想我怎么能“躍馬天山,報效祖國”。如今,六十多年過去了,回首往事,順舛起伏,不勝感慨。我這輩子是怎么走過來的?面對這片養我育我的土地,我為她又做了些什麼?在領導、同事、朋友們的關心支持下,我鼓起勇氣把我的“人生印跡”清點整理成《文集》,作為向社會公眾的匯報,也是對個人的自勉和激勵。
《文集》分為兩冊。第一冊《實錄集》,完全是有據可查的如實記錄。是從大量基礎資料中選取組合而成。有可能不夠全面或錯漏。第二冊《感悟篇》,包括:自傳、記者訪談錄、雜文集、詩詞集、書信集、影集等,目前正在整理之中。
縱觀八十年,最主要的感受是:個人的命運是緊密地和國家的興衰結合在一起的。是祖國的建設發展,給我提供了機會、創造了條件。在這裡,我要向所有鼓勵、幫助、支持過我的領導、同事、朋友們,還有我的親人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正是由於有了他(她)們的鼓勵和支持,我才有可能有所作為。
最後,我把第二冊《感悟篇》中的一首小詩作為本集的結尾。
對歲月無愧。對生命無愧
張蘇民
幾十年追求,幾十年探索,
永不改變的是對祖國的堅貞和摯愛;
千萬里路程,千萬里跋涉,
永不歇息的是對事業的執著和痴醉。
淒風、苦雨,我們都曾經經過,
煎熬中珍藏著信念和冀盼;
厄運、噩夢,我們都曾經有過,
沉思中浸透著酸澀和熱淚。
高山的崎嶇小路可以作證,
實驗室的徹夜燈光可以作證,
挫折和成功都凝集著多少0血和智慧;
人問有情,蒼天有眼,
歷史終究將會正確評說這千秋功罪。
是有那么多缺憾,是有那么多不完美,
但我們沒有做錯,用不著追悔,用不著責怪;
我們對歲月無愧,對生命無愧,
我們曾和祖國一起見證過逝去的年代。
讓時間撫平痛楚,消融傷悲,
願遠去的煙雲帶走我們的疲憊;
來不及感慨,也不必等待,
晚霞中的青松夕照就是最大的欣慰。
《文集》分為兩冊。第一冊《實錄集》,完全是有據可查的如實記錄。是從大量基礎資料中選取組合而成。有可能不夠全面或錯漏。第二冊《感悟篇》,包括:自傳、記者訪談錄、雜文集、詩詞集、書信集、影集等,目前正在整理之中。
縱觀八十年,最主要的感受是:個人的命運是緊密地和國家的興衰結合在一起的。是祖國的建設發展,給我提供了機會、創造了條件。在這裡,我要向所有鼓勵、幫助、支持過我的領導、同事、朋友們,還有我的親人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正是由於有了他(她)們的鼓勵和支持,我才有可能有所作為。
最後,我把第二冊《感悟篇》中的一首小詩作為本集的結尾。
對歲月無愧。對生命無愧
張蘇民
幾十年追求,幾十年探索,
永不改變的是對祖國的堅貞和摯愛;
千萬里路程,千萬里跋涉,
永不歇息的是對事業的執著和痴醉。
淒風、苦雨,我們都曾經經過,
煎熬中珍藏著信念和冀盼;
厄運、噩夢,我們都曾經有過,
沉思中浸透著酸澀和熱淚。
高山的崎嶇小路可以作證,
實驗室的徹夜燈光可以作證,
挫折和成功都凝集著多少0血和智慧;
人問有情,蒼天有眼,
歷史終究將會正確評說這千秋功罪。
是有那么多缺憾,是有那么多不完美,
但我們沒有做錯,用不著追悔,用不著責怪;
我們對歲月無愧,對生命無愧,
我們曾和祖國一起見證過逝去的年代。
讓時間撫平痛楚,消融傷悲,
願遠去的煙雲帶走我們的疲憊;
來不及感慨,也不必等待,
晚霞中的青松夕照就是最大的欣慰。
序言
張蘇民大師是我國岩土工程行業備受尊敬的老專家,老前輩,對機械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簡稱“機勘院”)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我院幾年前就開始組織策劃大師紀念文集,無奈大師總是謙遜推辭。今年恰逢張蘇民大師八十華誕,終獲大師首肯,經過整理編輯,此《張蘇民八十周歲紀念文集人生印記》得以問世。
張蘇民大師從事岩土工程工作六十餘年來,成就卓著,碩果纍纍,先後在周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翻譯了30餘萬字的英、俄文技術資料,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優秀工程獎等90項,幾十年來曾多次參加國家規範、規程、手冊的編寫。他甘為人梯、破格選才,奠定了企業持續發展之基;他心繫行業發展,首倡召開全國勘察單位總t程師會議;他博學多才、誨人不倦,為機勘院乃至我國整個勘察設計行業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
《張蘇民八十周歲紀念文集——人生印記》分為兩冊,此書為第一冊《實錄集》,內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社會貢獻包括:成長過程簡歷、行業貢獻、社會榮譽、主要獲獎項目、鞭策與鼓勵、審稿意見選覽、報告講座;下篇為論文選編。第二冊《感悟篇》包括:自傳、記者訪談錄、雜文集、詩詞集、書信集、影集等,大師正在整理之中,待時機成熟之時再結集出版。《實錄集》全書可謂是大師六十餘年來工作成就精髓的展現,反映出大師淵博的學識體系,精湛的專業技術,嚴謹的治學精神;展現了他對科學務真求實的態度、對工作一絲不苟的認真作風和對事業執著追求的刻苦精神。
我們期盼通過本書將張蘇民大師的優秀品格和崇高精神薪火相傳,希望年輕技術人員好好學習和發揚大師的治學精神,認真拼搏、奮發圖強、積極創新,為我國岩土工程領域的技術進步與科學發展而努力奮鬥!
《張蘇民八十周歲紀念文集》編委會
2013年11月
張蘇民大師從事岩土工程工作六十餘年來,成就卓著,碩果纍纍,先後在周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翻譯了30餘萬字的英、俄文技術資料,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優秀工程獎等90項,幾十年來曾多次參加國家規範、規程、手冊的編寫。他甘為人梯、破格選才,奠定了企業持續發展之基;他心繫行業發展,首倡召開全國勘察單位總t程師會議;他博學多才、誨人不倦,為機勘院乃至我國整個勘察設計行業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
《張蘇民八十周歲紀念文集——人生印記》分為兩冊,此書為第一冊《實錄集》,內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社會貢獻包括:成長過程簡歷、行業貢獻、社會榮譽、主要獲獎項目、鞭策與鼓勵、審稿意見選覽、報告講座;下篇為論文選編。第二冊《感悟篇》包括:自傳、記者訪談錄、雜文集、詩詞集、書信集、影集等,大師正在整理之中,待時機成熟之時再結集出版。《實錄集》全書可謂是大師六十餘年來工作成就精髓的展現,反映出大師淵博的學識體系,精湛的專業技術,嚴謹的治學精神;展現了他對科學務真求實的態度、對工作一絲不苟的認真作風和對事業執著追求的刻苦精神。
我們期盼通過本書將張蘇民大師的優秀品格和崇高精神薪火相傳,希望年輕技術人員好好學習和發揚大師的治學精神,認真拼搏、奮發圖強、積極創新,為我國岩土工程領域的技術進步與科學發展而努力奮鬥!
《張蘇民八十周歲紀念文集》編委會
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