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2014年度十大責任公民

人民網2014年度十大責任公民

2015年2月4日,“人民網2014年度責任公民評選”揭曉儀式上午在人民日報社舉行。通過微博為全鎮4800餘名學生募捐新棉衣的雲南彝良蕎山田壩國小校長潘修明,24年來義務為老人代購生活用品,辦理各種生活小事的鄉村郵遞員熊桂林,關注西部的志願者自發組織的民間公益性助學組織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會等7個個人及3個機構榮獲“2014年度責任公民”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民網2014年度十大責任公民
  • 頒布單位:人民網
背景,評審名單,獲獎名單,

背景

此次評選於2015年1月5日啟動,相比往年,2015年的責任公民評選活動採用了更加嚴格的評選標準,並將專家評審和網友投票相結合,期望能夠選出既有專業認知度、也有廣泛公眾支持度的當選者。
人民網副總裁羅華在致辭中表示,人民網每年評出的責任公民,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不僅僅以敬業、專業的精神做好了本職工作,還在奉獻自己的業餘時間、自己的收入,長期默默地幫助他人,奉獻社會。他們不是簡單的做幾次好人好事,不是謀求一時的轟轟烈烈,他們的這種堅持,更體現了“責任”的精髓。
2015年人民網特別拿出了10萬元作為當選者的獎勵基金,希望這點心意可以支持他們在公眾責任的道路上走得更長,走得更遠。

評審名單

陳里、延參法師、杜少中、蘇芩、張靚穎、張頤武、羅華

獲獎名單

陳里(中)為潘修明(左)和滕飛(右)頒獎陳里(中)為潘修明(左)和滕飛(右)頒獎
潘修明:2012年雲南彝良“9·07”地震前夕,潘修明走馬上任彝良蕎山中心學校校長。他通過微博做教育公益,為全鎮4800餘名學生募捐到了新棉衣,為24名孤兒學生找到長期資助人,為鎮中心國小老師及學前班孩子募集到兩年午餐費,為3所學校募集到30餘萬元資金修建了3座愛心橋。
滕飛:“北京往事”網站於2013年4月自發組織“北京清粘”活動。網站站長、“北京清粘”活動組織者之一滕飛,每年個人花錢購買網站第三方伺服器的服務,網站目前已有1000來名註冊用戶,幾乎都是工作和生活在北京的年輕人。
國愛傑:現年49歲的國愛傑,是北京鐵路局石家莊建築段邯鄲建築二車間的一名普通職工。2006年,他創辦了以公益活動為主題的邯鄲社區網。至今的9年間,他發起的救助孤兒、資助特困學生和孤寡老人、綠化植樹、限塑環保、愛國主義教育等公益活動達到147次,累計捐助物品11.7萬件,受助人員達1742人。在他和他的網站影響下,參與公益活動的人數逐年增加,累計超過68576人次。
鄒振南:農民鄒振南看到家鄉福建漳州高安鎮老弱病殘的父老鄉親無人照顧,發願義務幫助村裡的病患,成立專門的“學雷鋒”愛心接送車。 三年來一千多個日夜的堅持自掏腰包,有時候甚至一天來回跑四次,把偏遠山村的老人或孕婦接到漳州市的醫院接受救助。他帶動一幫志願者扶危濟困,成為當地民間的“守護天使”。
王新:王新是一名江蘇南通海門市的普通私營業主,經營著一家汽車維修廠,他又是一名志願搶險者,許多車禍現場都有他的身影。18年來,王新參與過大小車禍事故的搶險救援超過1800次,挽救了至少2000個傷員的性命。他不圖名,不圖利,為的是一名搶險者的職責,他說:“我的良心道德讓我去這么做!”他就是四甲鑫馳汽車維修廠的業主王新。
桑吉卓瑪:農村供電所女工桑吉卓瑪在青海省果洛甘德供電營業所工作。這是國家電網海拔最高的供電營業所之一。桑吉卓瑪12年來一直負責6鄉1鎮9個寺院的抄表核收工作,一個來回就要400多公里,且路況很差,許多地方車都開不進去,只能步行。卓瑪把安全用電常識翻譯成藏語,向牧民普及,受宣民眾占全縣總人口的近一半。她還為13個貧困戶墊付了3400餘元的電費,義務照顧著6個身患疾病、生活困難的藏族五保戶老人。
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會: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會是由關注西部的志願者自發組織的民間公益性助學組織,幫助西部貧困兒童獲得接受或改善教育的機會,為教師進行支教培訓,並為西部貧困學校募集資金,進行校舍修建和建設學校圖書室等。從2005年到現在,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會已經募集到8000多萬元,支援兒童超過20萬名,對400多名教師進行了培訓。
小希望之家:小希望之家是2013年8月11日由作家陳嵐在上海發起成立的,全國首個預防未成年人虐待與忽視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它的全稱是“上海靜安區小希望之家青少年關愛服務中心”。該機構在一年中建立了4個困境兒童之家,庇護了136名困境兒童,緊急救助干預救活29名重殘嬰兒,干預50多起兒童虐待案件。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是民政註冊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組織,於2007 年在北京成立,是一個中國民間環保組織,創辦人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呂植教授。目前的項目主要在中國西部,示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實例,並推動自然保護在國家和地方政策以及公眾意識中的主流化。
熊桂林:鄉村郵遞員熊桂林24年如一日奔波在武漢市江夏區舒安鄉郵路上,每天往返路程近60公里,累計行程46萬餘公里。他的工作除了為鄉親們傳遞郵件外,還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幫留守老人代購生活用品,為老人們辦理雜七雜八的各種小事。記錄鄉親們需求的本子,熊桂林整整記了18本;手機里存的300多個電話號碼,其中有280多個是他服務的留守老人。“有事就找熊桂林”已成為了當地老人們的習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