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智慧型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人機智慧型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於2019年10月批覆成立,依託單位為電子科技大學,在依託單位前期關於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研究基礎上,聯合產業化和示範套用基地,建成3個技術研究室、2個工程技術轉化基地,促進2項技術成果轉化,大力開展成果推廣及行業交流與合作,促進依託單位的人機智慧型技術人才培養和相關學科建設,完善基礎實施、管理和運行機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機智慧型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主管部門:電子科技大學
研究方向,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一)人機智慧型系統建模與設計:研究人機智慧型系統的物理耦合人機互動系統、認知耦合人機互動系統以及物理和認知雙耦合互動系統機理。
(二)人機協同感知與控制技術及工程套用:重點開展複雜套用場景中面向人機系統物理與認知互動的情境感知、知識推理和協同決策等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攻關。
(三)人機智慧型系統測試與套用評估技術:研究並制定典型人機智慧型系統的安全性、健康性、舒適性以及個性化適配度的系統測試評價指標體系,搭建典型人機智慧型系統的仿真測試平台和物理樣機測試場地。

科研條件

人機智慧型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擁有大量的動力學分析、設計和試驗條件及分析軟體,擁有完整的機器人研發與套用開發平台、多感測器信息獲取、視覺計算平台,儀器設備總價值達到了4400萬元,擁有2000平米科研用房和3000平米實驗場地。具備了人機智慧型技術與系統的研究工作所必需的設計手段和測試儀器設備,為工程中心的研究工作創造了良好的實驗環境和支撐條件。

科研成就

在外骨骼機器人、協作機器人、人機共駕等方面已具備獨立研製的能力、成熟的技術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所突破的關鍵技術均具有完全自主的智慧財產權。《物理緊耦合人機系統關鍵技術及其套用》項目在2017年榮獲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一等獎”,所研製的下肢助行外骨骼機器人於2018年取得國內首批CFDA註冊證。中心建有省級平台5個,校企平台2個以及行業聯盟3個。已發表與錄用論文合計178篇,其中JCR一區、二區論文53篇,CCF-A/B 12篇,ESI高被引論文7篇,熱點2篇,專著1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00項,其中授權150項,30項已轉化並實現產業套用。此外,中心承擔及完成了包含國家973計畫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在內的國家級重點項目10餘項,省部級重點項目20餘項。
截止2018年底,中心研製的AIDER已經產生了2000餘萬元經濟效益,幫助了超過200多截癱患者實現了站起來的夢想。中心聯合上海電氣、華西醫院等十多家單位機構成立“一帶一路”智慧型康復產業聯盟。研製的智慧型巡檢機器人已經在智慧型電網安全生產、燃氣管道檢測、食品藥品安全檢測、化工安全生產檢測、安防巡邏等領域實現產業化套用,直接經濟效益過億元。

人才培養

工程中心主任由程洪教授擔任,技術委員會主任由李駿院士擔任。工程中心有固定研究人員40人,其中高層次人才15人,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