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發展模式(personality development model of instruction)是2013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教育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格發展模式
- 外文名:personality development model of instruction
- 所屬學科:教育學
- 公布時間:2013年
人格發展模式(personality development model of instruction)是2013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教育學名詞。
人格發展模式(personality development model of instruction)是2013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教育學名詞。定義依據個別化教學的理論與人本主義的教學思想而發展起來的教學...
從狹義上來說人格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到死亡的人格產生、發展的變化過程。人格這一概念是心理學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常用於形容個體的特點。人格是一個人的思維、情緒、和行為的特徵性模式,以及這些模式背後的心理機制---或內隱的或外顯的。人格是獨特而持久的個人內、外在特徵,它影響個體在不同情境中的行為。在...
基本內容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發展的 8個階段依次為:①嬰兒期。年齡從出生到1歲半,發展任務是獲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體驗著希望的實現。埃里克森認為,新生兒的啼哭、吸吮、視覺反射和肢體動作因皮質的成長而逐漸受到控制,漸次變為自我過程,為強有力的伺機而動的本我表明方向。此時超我尚未顯露,因此嬰兒的動作是...
與通常人格特質無關。而五因素模型認為人格障礙就是處於正常人格連續體的另一端。例如,強迫型人格可以視為在認真性因素上得分特別高的人,而反社會人格就是在宜人性因素上得分特別低的人。這種人格障礙的取向就提供了對不同人格障礙患者採取不同治療的基礎,充實了發展性輔導模式。
人格論是從人的心理活動的分化和發展角度考察人格的整體構成,它必然涉及人的機體及其活動對象,因而,人格論不僅僅是一種心理學(或心理哲學),它同時也是人的本質論和人性論的一種獨特模式。關於人的本質問題,通常有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是誇大人的生物本能和自然屬性,忽略或抹殺人的本質中的社會文化屬性;另一...
大五人格理論,也被稱為五因子模型,由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考斯塔和羅伯特·馬克雷提出。該理論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經過多年的研究和驗證,大五人格理論逐漸成為描述個體性格特質的主流模型之一。它將人的性格特質歸納為五個維度,分別是神經質(Neuroticism)、外傾性(Extraversion)、開放性(Openness to...
人格發展理論 心理動力學理論 強大的內在驅力塑造人格並引發行為,這種觀點在所有心理動力學的人格理論(psychodynamic personality theories)中都很普遍。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根據精神分析理論,人格的核心是一個人思想中的各種事件(即內心事件,intrapsychic events),這些事件是產生行為的動機。通常情況下人們會...
五因素人格模式有利於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可以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和面向全體學生,有利於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標準容易把握,有利於大學生自我對照,與社會人格的結合較為緊密,有利於大學生健全的社會人格的培養,建議可把五因素人格模式作為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基本標準。綜合性評價 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健全人格是各種...
特性說給人以肢解人格的印象,但有人認為,通過剖析使人認識到多種相互關聯的人格特性,對於人格診斷則有一定的意義。③需要層次說。是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A.H.馬斯洛提出的。他認為,需要是人格的核心,而需要又可分為缺乏性需要和成長性需要,其中成長性需要是人格發展的源泉(見人格自我實現說)。需要層次說強調...
一個依賴別人的人無異於在向他人表明:"你的看法比我對自己的看法更加重要。"別人的讚許的確能使人高興,產生進步,但沒有別人的讚許就憂心忡忡,悶悶不樂,就會失去信心。如果總是尋求別人的讚許就相當於在說:"不要相信自己,先聽別人的意見如何"。發展下去就會逐步懷疑自己,越來越受到別人的支配。自信就要培養...
默里以整體觀研究人格理論,強調人格是由來自內部與外部的多種因素所決定的。默里將人格界定為有目的的、動態的、連續的活動模式,這種模式貫穿於人的一生髮展過程中。重要概念 在默里的人格理論中有兩個重要概念,即需要和壓力。需要是人格發展的動力,它能引起一系列的行為反應。人與人之間存在人格上的差異,主要是...
人格問卷 英文簡稱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rnaire,簡稱EPQ)簡介 艾森克個性問卷是由英國H.J.Eysenck和B.J.Eysenck(1975年, 1976年)在艾森克個性調查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ry,EPI)的基礎上編制而成。發展情況 最早艾森克1952年編制Maudsley醫學問卷,包含40個條目,主要調查神經質(N量表)...
阿德勒的理論強調人的積極品質和社會動機在個人行為中的重要作用。 他認為,人格是在戰勝自卑和追求優越過程中形成發展的。理論簡介 生活風格與人格發展——阿德勒的人格理論。 阿爾弗萊德·阿德勒(維也納大學的醫學院,後從事精神病學),因寫過贊同弗洛伊德觀點的論文而被邀加入精神分析學會,成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
格塞爾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收集整理了數以萬計兒童的發展行為模式,總結出每一個特定年齡行為發展的平均水平,於1949年推出了格塞爾行為發育診斷量表(即年齡常模)。通過與行為發育的年齡常模相比較,即可判斷不同兒童的心智發展水平。該診斷量表為智力落後兒童的早期診斷提供了依據,在臨床實踐中廣泛運用。這是當時規模...
具有順從、謹慎、保守、實際、穩重、有效率等人格特徵。喜歡有系統有條理的工作任務,其典型的職業包括秘書、辦公室人員、計事員、會計、行政助理、圖書館員、出納員、打字員、稅務員、統計員、交通管理員等。美國職業心理學家霍蘭德( Holland)創立的人格類型理論對人才測評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人格和職業的關係...
為了提高D型人格的效度,Denollet在2000年又將煩躁/緊張(dysphoria/tension)和沉默/退縮(renticence/withdrawal)這兩個低級特質引入測量,從而發展出24個項目的D型人格量表(即DS24),但這個量表較少套用。目前最新的測量版本是DS14,對NA和SI的7個條目分別計分,比如:“我經常為瑣事而小題大做”,“與人...
“機能性自主”否認早期經驗與人格發展的關係,認為動機只與現實有關而與過去無關。這樣的說法未免言過其實。還有人批評該人格理論總的來看,未能對人格的動態作出具體的說明,只對人格的結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卡特爾 人物簡介 Raymond B.Cattell:卡特爾(1905-1998),美國心理學家,最早套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他對...
人格社會化是個體社會化的主要方面。個體通過掌握一定生活技能和社會規範,確立生活目標,形成社會角色,從而發展自己人格特質的過程。完成於個體的社會化過程,使個體從自然人發展為社會人,也即隨著個體的成長發育,經過社會薰陶與學習訓練,個體獲得進行正常社會生活活動必須的認知模式、情感模式和行為模式,最後變成一個...
以損失外部原因為代價而過分注重行為的內部原因。它受到抨擊最激烈的要領是"機能性自主"。"機能性自主"否認早期經驗與人格發展的關係,認為動機只與現實有關而與過去無關。這樣的說法未免言過其實。還有人批評該人格理論總的來看,未能對人格的動態作出具體的說明,只對人格的結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暴躁型人格(Irritable personality)是指人格特徵顯著偏離正常,使人形成了特有的行為模式,對環境適應不良,常影響其社會功能,甚至與社會發生衝突,給自己或社會造成惡果。人格障礙常開始於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續至成年期或者終生。性質 暴躁型人格可能會發展為暴躁型人格障礙,有時與精神疾病有相似之處或易於發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