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整體論

人格整體論

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一1961)分析心理學的核心理論。認為心靈是一個先在性的概念:從本體論看,它是一個實體;從現實存在看,它是一個自律性的主體;從人類個體看,它是一個整體的人格。心靈或人格結構是由意識(自我)、個體潛意識(情結)和集體潛意識(原型)等三個層面所構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格整體論
  • 外文名:personality mass  theory
人格,整體論,總體論,榮格的集體潛意識,人格結構理論,原型理論,

人格

成人所具備的個人性格,是個人行為特質表現的統一性和固定性的配合形式。決定人格的要索有:個人的性格、智慧、情緒、氣質和習慣等。個人在其成長過程中,通過在社會上與他人共同生活,受到他人心理的影響和社會文化的影響,才逐漸形成了各種行為特質、個人的人格特質和整個人格。其中,親職教育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則是人格形成的關鍵。西方社會學者對人格的認識大體上有兩派:人格整體論和人格總體論。

整體論

認為人格是獨一無二的整體,其活動是有目的、有方向的。

總體論

認為人格是由許多特質組成的總體。我國社會學家孫本文則認為,人格是一個人在對人態度和行的一代與老一代之間的差異;從狹義的角度看,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差異。年輕一代和老一代由於年齡、經歷、社會地位以及所受教育不同帶來的各種差異.在各個時代、各種社會中都客觀存在著。從本質上講,這些差異是兩代人社會化速度的差異,他們並不會僅僅因年齡等因素而形成根本的利益衝突。但兩代人在認識和生活方式上的某些差異是不可免的,關鍵需要兩代人互相理解。

榮格的集體潛意識

榮格的理論對心理學有重大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其人格整體論理論。榮格把心靈當作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他認為,心靈是一個先在性的概念,與精神和靈魂相等。心靈是人的心理內容的全體,如思維、情感、行動等一切意識到的,一切潛意識的內容。人格的原始統一性和先在整體性,不僅在理論上追求心靈整體綜合,而且在臨床上要求恢復人格完整。因此其方法論實質上是一種整體論。

人格結構理論

榮格認為,心靈或人格結構是由意識(自我)、個體潛意識(情結)和集體潛意識(原型)等三個層面所構成。
意識是人格結構的最頂層,是心靈中能夠被人覺知的部分,如知覺、記憶、思維和情緒等,其功能是使個人能夠適應其周圍環境。自我是意識的中心,是自覺意識和個體化的目的所在。榮格認為,意識是心靈中很少的一部分,具有選擇性和淘汰性,正是於自我才保證一個人人格的統一性、連續性和完整性。
個體潛意識是人格結構的第二層,包括一切被遺忘的記憶、知覺和被壓抑的經驗,以及屬於個體性質的夢等,相當於弗洛伊德的前意識,可以進入意識內領域。榮格認為個體潛意識的內容主要是情結,即一組組壓抑的心理內容聚集在一起的情緒性觀念群,如戀父情結、性愛情結等,它決定著我們的人格取向和發展動力。
榮格認為情結的作用是可以轉化的:它既可以成為人的調節機制中的障礙,也可以成為靈感和創造力的源泉。
集體潛意識是人格或心靈結構最底層的潛意識部分,包括世世代代的活動方式和經驗庫存在人腦結構中的遺傳痕跡。不同於個體潛意識,它不是個體後天習得,而是先天遺傳的;它不是被意識遺忘的部分,而是個體始終意識不到的東西。集體潛意識的內容是由全部本能和它相聯繫的原型所組成,本能與原型相互依存,本能是原型的基礎,原型則是本能內身的潛意識意象。由於人類遺傳下來的原型就不需要藉助經驗的幫助即可使個人的行動在類似的情境下與他的祖先的行動相似。有時我們接手的新工作,但卻感到有似曾相似的經歷,就是原始意象起著一部分的作用。
由見,榮格與弗洛伊德有共同之處,都承認個體心理結構中能被感知的意識即個人潛意識。但是,他卻在此基礎上發現了潛意識的新領域——集體潛意識。
榮格曾用島打了個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島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識;由於潮來潮去而顯露出來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個人無意識;而島的最底層是作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們的集體潛意識。
集體潛意識既是榮格對弗洛伊德個體潛意識的發展,也是他自己的一種創造,是人類心靈中所包含的共同精神遺傳。它們揭示了集體潛意識作為人類心靈規律存在的必然性。集體潛意識包含著人類進化過程中整個精神性的遺傳,是有史以來沉澱於人類心靈底層的、普遍共同的人類本能和經驗遺傳,也包含了文化歷史上的文明的沉澱。作為人類心理中具有傾向性、制約性的心靈規律,它們對人類的行為、理解和創造產生著重大影響。

原型理論

在榮格的潛意識理論中,“原型”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義。原型是構成集體潛意識的主要內容,是人類原始經驗的集結,是一切心理反應的普遍形式。原型普遍地存在於我們每個人身上,並且會在意識以及無意識的層次上.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理與行為。它是一種本原的模型,其他各種存在都根據這種原型而成形。它深深地埋在心靈之中,因此,當它們不能在意識中表現時,就會在夢、幻想、幻覺和神經症中以原型和象徵的形式表現出來。當原型將其自身呈現給意識時,其形式就稱為原始意象。原型本身是無意識的,我們的意識無從認識它,但可通過原始意象理解原型的存在及其意義。
榮格曾根據自己的分析與體驗,以及自己的臨床觀察與驗證,提m了阿尼瑪、阿尼瑪斯、智慧老人、內在兒童、陰影和自性等諸多分析心理學意義上的原始意象。這些原始意象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在意識以及無意識的水平上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心理與行為。現將比較有典型意義的幾項介紹於下:
首先,是阿尼瑪與阿尼瑪斯。阿尼瑪是每個男人心中都有的女
人形象,是男人心靈中的女性成分。阿尼瑪身上有男性認為女性所有的美好特點,每個男人的阿尼瑪都不盡相同。男人會對心中阿尼瑪的特點感到喜愛,在遇到像自己的阿尼瑪的女性時,他會體驗到極強烈的吸引力。阿尼瑪斯是女人無意識中的男人性格與形象,可以讓女人肓目迷戀男人。通常正面的阿尼瑪斯有父親的形象,也常有哥哥、伯伯、叔叔、姑父、姨父或男老師的影子。影劇界甚至政治界的美男子或偶像常是女性阿尼瑪斯形象投射的目標。榮格認為,無論男女在無意識中,都有另一個異性的性格潛藏在背後,男人的女性化一面叫阿尼瑪,而女性的男性化一面叫阿尼瑪斯。當阿尼瑪高度聚集時,它可使男子變得容易激動、憂鬱等;當阿尼瑪斯高度聚集時,則會讓女性具有攻擊性、追求權力等。
其次,是陰影。陰影是榮格描述我們自己內心深處隱藏的或無意識的心理層面。陰影的組成或是由於意識的自我壓抑,或是意識自我從未認識到的部分,但大多是讓我們的意識自我覺得蒙羞或難堪的內容。這些讓我們不滿意而存在於自己無意識中的人格特點,往往會被我們投射到其他人身上。陰影有時也稱為陰暗的自我,具有獸性的種族遺傳,類似於弗洛伊德所說的“本我”。它雖是人的心靈中遺傳下來的最黑暗隱秘、最深層的邪惡傾向,它尋求向外部投射,但它的本性卻是生命力、自發性和創造性的源泉。
最後,是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指人格最外層的那種掩飾真我的假象,總是按著別人的期望行事,與其真正人格並不一致。我們平時所表現給別人看到的我們自己,並非就是我們真實本來的自己。人格面具與陰影是相互對應的原始意象。我們傾向於隱藏我們的陰影,同時也傾向於修飾與裝扮我們的人格面具。當我認同於某種美好人格面具時,我們的陰影也就愈加陰暗。兩者的不協調與衝突,將帶來許多心理上的問題。人格面具可使我們在公共場合表現對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會認可。人格面具能夠使人在社會中獲益.但過分關注人格面具必然要犧牲人格結構中的其他部分,從而對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自性,也就是心性或本性,人心性的中心是集體潛意識的核心。其作用是協調人格的各組成部分,使之達到整合、統一,即自我實現。榮格認為,這是人性所要達到的最高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