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2001年我社出版的《人格改造論》基礎上重新修訂。本書主要研究了罪犯的人格改造。內容涉及罪犯的人格、人格結構、人格改造的基礎構成、人格缺陷與犯罪、人格的可改造性和主觀惡性、人格動力的升華、人格改造的實踐等。
基本介紹
- 書名:人格改造論
- 作者:陳士涵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頁數:898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8604378, 978754860437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人格改造論(增補本)(套裝共2冊)》由學林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陳士涵,1949年4月出生,浙江省東陽縣人。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現任上海市犯罪改造研究所副所長,法學副研究員;法務部預防犯罪研究所特邀研究員,中國監獄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從事監獄學研究十二年,在《中國監獄學刊》、《犯罪與改造研究》、《社會科學》、《犯罪學》等十多家刊物上發表淪文八十多篇,參與《中國特色監獄制度研究》等十多種學術著作撰寫。陳士涵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中國監獄工作特色研究,臨獄文化研究、罪犯分類模式研究,罪犯的人格改造研究等。研究成果曾多次在法務部、中國監獄學會、上海市監獄學會、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成果評選中榮獲一等獎或優秀學術成果獎。
圖書目錄
上冊
導論監獄和人格改造
一、人格改造上升為監獄的主題
二、人格改造面臨的困境
三、人格改造應當成為監獄的最高理想
第一章罪犯的人格是改造客體
一、什麼是人格
二、人的改造是人格改造
第二章人格的結構
一、人格是一個系統
二、人格系統的構成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論
(二)三部人格結構論評析
(三)人格結構:從三部到五部
第三章人格改造的基礎構成
一、人格載體的治療
(一)生理因素納入改造視野
(二)困境與前景
二、人格動力的改造
(一)人格動力最終決定行為
(二)人格的動力結構
(三)人格改造的主體工程
三、人格基礎的構建
(一)自我意識:人格的基礎
(二)創造性的自我
(三)自我意識構建的意義
四、道德良心的培育
(一)超我即道德良心
(二)良心的本質
(三)良心的自律能力
(四)道德良心培育的意義和特點
五、人格心理特徵的發展
(一)心理面貌的獨特性
(二)人格形象
(三)人格改造的成果
六、人格改造是系統工程
第四章人格缺陷與犯罪
一、是否存在犯罪人格
二、人格載體的缺陷與犯罪
三、人格動力的缺陷與犯罪
(一)非理性衝動
(二)社會本能缺陷
(三)需要層次低下
(四)本能化動機
(五)人格“上層建築”的缺陷
(六)興趣品質低下
(七)世界觀缺陷
四、人格基礎的缺陷與犯罪
(一)自我的缺陷
(二)理性黯淡
(三)情感體驗膚淺
(四)意志薄弱
五、道德良心的缺陷與犯罪
(一)道德義務感缺乏
(二)良心自律能力低下
六、心理特徵的缺陷與犯罪
(一)氣質弱點
(二)性格缺陷
(三)能力薄弱
七、人格的矛盾變態
(一)人格缺陷:是否為常人與罪犯所共有
(二)人格的矛盾變態如何發生
(三)致罪中介
(四)人格缺陷:矛盾變態的內因
八、犯罪:人格缺陷與犯罪因素相遇
第五章人格的可改造性和主觀惡性
一、人格的可改造性
(一)人格的穩定性
(二)人格終身發展
(三)人的本質決定人格的可變與發展
(四)人格與文化
(五)人的未特定化
(六)人是自己的哲學家
二、主觀惡性
(一)改造的可能性分析
(二)犯罪是惡行
(三)主觀惡性源於人格善惡
(四)性善說和性惡說
(五)人性的兩重性
(六)人格的善惡
三、罪犯道德人格分析
(一)道德人格:一個“具體概念”
(二)道德人格:作為與常人對立的罪犯
(三)道德人格:作為與常人有同一性的罪犯
(四)罪犯道德人格分析的實踐意義
第六章人格動力的升華(上)
一、欲望:文明關注的焦點
(一)本能和需要的直接表現形式
(二)怎樣看欲望
(三)成也欲望,敗也欲望
二、什麼是動力升華
(一)弗洛伊德的升華理論
(二)升華:人格改造原理的闡釋
(三)升華理論的升華
三、需要層次的提升
(一)動力升華的主導
(二)“似本能”的開發
(三)人性的回歸(一)
(四)人性的回歸(二)
(五)成就動機的激發
第七章人格動力的升華(下)
一、人格“上層建築”的建設
二、興趣品質的提高
三、世界觀改造:知識和價值觀
(一)知識傳授
(二)價值觀教育
四、世界觀改造:人生信念
(一)確立人生信念
(二)基本人類價值的選擇
五、世界觀改造:思維方式
(一)思維方式的改造
(二)人格改造的核心工程
第八章主體意識:理性和良心
一、主體和主體意識
二、理性構建
三、情感教育
四、意志鍛鍊
五、良心的開掘和培育
(一)監獄:良心復甦之地
(二)懺悔:同情心和羞恥心
(三)愛的教育
(四)道德人格的塑造
下冊
第九章行為的改變
一、什麼是行為的改變
二、行為改變:前動性和反應性
三、氣質與行為改變
四、性格與行為改變
五、能力的發展
(一)能力與行為
(二)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愛的能力
(三)創造潛能的開發
(四)知識學習和社會實踐
第十章人格改造的實踐(上)
一、懲罰與人格
(一)懲罰的文化學分析
(二)懲罰的改造機理
(三)懲罰對人格的負效應
(四)刑罰理性化
二、實踐人道主義
(一)監獄的人道化
(二)人道主義的改造機理
三、獄政管理被賦予改造功能
(一)獄政管理的改造機理
(二)獄政管理的現代化
四、勞動創造健康人格
(一)勞動改造的實現
(二)以教育為主導
(三)勞動的改造機理
第十一章人格改造的實踐(下)
一、教育的改造機理
(一)以知識為本體
(二)知識轉化為人格
(三)語言塑造人性
二、教育的前提:罪犯分類
三、教育模式的完善
(一)公民素質教育
(二)教育實踐的推進
四、潛在課程:監獄文化建設
(一)人格:對文化的反應
(二)監獄的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
(三)監獄的精神文化
五、以人格改造人格
第十二章人格改造的焦點
一、焦點:罪犯的人格缺陷
(一)內在根源:“文化缺失性失衡”
(二)人格缺陷的分類
(三)人格缺陷之間的關係
(四)人格缺陷的三大軸線
二、科學改造罪犯的人格缺陷
第十三章人格改造的多元文化視角
一、刑罰學視角:正義、痛苦和敬畏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二、倫理學視角:求善、責任和自律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三、教育學視角:學習、醒悟和發展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四、體育視角:自由、合作和健康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五、美學視角:欣賞、美感和淨化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六、語言學視角:積累、更新和表達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七、心理學視角:康復、平衡和適應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八、宗教視角:信仰、懺悔和大愛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九、傳統文化視角:孝敬、中和和貴生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十、社會學視角:融合、內化和成熟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第十四章人格改造的評價
一、評價:當今中國監獄的關鍵字
二、構建評價體系的價值和意義
三、人格改造評價的基本問題
(一)評價:概念與實質
(二)人格改造評價的目的
(三)人格改造評價的主體與客體
(四)人格改造評價的基本過程
(五)人格改造評價的基本原則
四、人格改造評價體系的結構
(一)體系構建的哲學基礎及基本思路
(二)評價體系的結構
五、人格改造評價的方法和技術
(一)標準化測驗
(二)人格測驗問卷的運用
(三)人格評價:行為觀察法
(四)人格評價:談話法
(五)人格評價:自編問卷法
(六)人格評價:評定量表法
六、人格改造的外因評價
(一)監獄的改造目標評價
(二)改造計畫評價
(三)監管人員素質評價
(四)人格改造過程評價
(五)教育改造設施評價
七、人格改造的內因評價
(一)人格載體治療的評價
(二)人格動力改造的評價
(三)人格基礎構建的評價
(四)道德良心培育的評價
(五)人格心理特徵發展的評價
(六)認知缺陷軸線改造的評價
(七)情感缺陷軸線改造的評價
(八)能力缺陷軸線改造的評價
(九)簡要小結
八、重新犯罪與人格改造評價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導論監獄和人格改造
一、人格改造上升為監獄的主題
二、人格改造面臨的困境
三、人格改造應當成為監獄的最高理想
第一章罪犯的人格是改造客體
一、什麼是人格
二、人的改造是人格改造
第二章人格的結構
一、人格是一個系統
二、人格系統的構成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論
(二)三部人格結構論評析
(三)人格結構:從三部到五部
第三章人格改造的基礎構成
一、人格載體的治療
(一)生理因素納入改造視野
(二)困境與前景
二、人格動力的改造
(一)人格動力最終決定行為
(二)人格的動力結構
(三)人格改造的主體工程
三、人格基礎的構建
(一)自我意識:人格的基礎
(二)創造性的自我
(三)自我意識構建的意義
四、道德良心的培育
(一)超我即道德良心
(二)良心的本質
(三)良心的自律能力
(四)道德良心培育的意義和特點
五、人格心理特徵的發展
(一)心理面貌的獨特性
(二)人格形象
(三)人格改造的成果
六、人格改造是系統工程
第四章人格缺陷與犯罪
一、是否存在犯罪人格
二、人格載體的缺陷與犯罪
三、人格動力的缺陷與犯罪
(一)非理性衝動
(二)社會本能缺陷
(三)需要層次低下
(四)本能化動機
(五)人格“上層建築”的缺陷
(六)興趣品質低下
(七)世界觀缺陷
四、人格基礎的缺陷與犯罪
(一)自我的缺陷
(二)理性黯淡
(三)情感體驗膚淺
(四)意志薄弱
五、道德良心的缺陷與犯罪
(一)道德義務感缺乏
(二)良心自律能力低下
六、心理特徵的缺陷與犯罪
(一)氣質弱點
(二)性格缺陷
(三)能力薄弱
七、人格的矛盾變態
(一)人格缺陷:是否為常人與罪犯所共有
(二)人格的矛盾變態如何發生
(三)致罪中介
(四)人格缺陷:矛盾變態的內因
八、犯罪:人格缺陷與犯罪因素相遇
第五章人格的可改造性和主觀惡性
一、人格的可改造性
(一)人格的穩定性
(二)人格終身發展
(三)人的本質決定人格的可變與發展
(四)人格與文化
(五)人的未特定化
(六)人是自己的哲學家
二、主觀惡性
(一)改造的可能性分析
(二)犯罪是惡行
(三)主觀惡性源於人格善惡
(四)性善說和性惡說
(五)人性的兩重性
(六)人格的善惡
三、罪犯道德人格分析
(一)道德人格:一個“具體概念”
(二)道德人格:作為與常人對立的罪犯
(三)道德人格:作為與常人有同一性的罪犯
(四)罪犯道德人格分析的實踐意義
第六章人格動力的升華(上)
一、欲望:文明關注的焦點
(一)本能和需要的直接表現形式
(二)怎樣看欲望
(三)成也欲望,敗也欲望
二、什麼是動力升華
(一)弗洛伊德的升華理論
(二)升華:人格改造原理的闡釋
(三)升華理論的升華
三、需要層次的提升
(一)動力升華的主導
(二)“似本能”的開發
(三)人性的回歸(一)
(四)人性的回歸(二)
(五)成就動機的激發
第七章人格動力的升華(下)
一、人格“上層建築”的建設
二、興趣品質的提高
三、世界觀改造:知識和價值觀
(一)知識傳授
(二)價值觀教育
四、世界觀改造:人生信念
(一)確立人生信念
(二)基本人類價值的選擇
五、世界觀改造:思維方式
(一)思維方式的改造
(二)人格改造的核心工程
第八章主體意識:理性和良心
一、主體和主體意識
二、理性構建
三、情感教育
四、意志鍛鍊
五、良心的開掘和培育
(一)監獄:良心復甦之地
(二)懺悔:同情心和羞恥心
(三)愛的教育
(四)道德人格的塑造
下冊
第九章行為的改變
一、什麼是行為的改變
二、行為改變:前動性和反應性
三、氣質與行為改變
四、性格與行為改變
五、能力的發展
(一)能力與行為
(二)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愛的能力
(三)創造潛能的開發
(四)知識學習和社會實踐
第十章人格改造的實踐(上)
一、懲罰與人格
(一)懲罰的文化學分析
(二)懲罰的改造機理
(三)懲罰對人格的負效應
(四)刑罰理性化
二、實踐人道主義
(一)監獄的人道化
(二)人道主義的改造機理
三、獄政管理被賦予改造功能
(一)獄政管理的改造機理
(二)獄政管理的現代化
四、勞動創造健康人格
(一)勞動改造的實現
(二)以教育為主導
(三)勞動的改造機理
第十一章人格改造的實踐(下)
一、教育的改造機理
(一)以知識為本體
(二)知識轉化為人格
(三)語言塑造人性
二、教育的前提:罪犯分類
三、教育模式的完善
(一)公民素質教育
(二)教育實踐的推進
四、潛在課程:監獄文化建設
(一)人格:對文化的反應
(二)監獄的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
(三)監獄的精神文化
五、以人格改造人格
第十二章人格改造的焦點
一、焦點:罪犯的人格缺陷
(一)內在根源:“文化缺失性失衡”
(二)人格缺陷的分類
(三)人格缺陷之間的關係
(四)人格缺陷的三大軸線
二、科學改造罪犯的人格缺陷
第十三章人格改造的多元文化視角
一、刑罰學視角:正義、痛苦和敬畏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二、倫理學視角:求善、責任和自律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三、教育學視角:學習、醒悟和發展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四、體育視角:自由、合作和健康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五、美學視角:欣賞、美感和淨化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六、語言學視角:積累、更新和表達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七、心理學視角:康復、平衡和適應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八、宗教視角:信仰、懺悔和大愛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九、傳統文化視角:孝敬、中和和貴生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十、社會學視角:融合、內化和成熟
(一)視角概論
(二)主題解讀
(三)路徑探索
第十四章人格改造的評價
一、評價:當今中國監獄的關鍵字
二、構建評價體系的價值和意義
三、人格改造評價的基本問題
(一)評價:概念與實質
(二)人格改造評價的目的
(三)人格改造評價的主體與客體
(四)人格改造評價的基本過程
(五)人格改造評價的基本原則
四、人格改造評價體系的結構
(一)體系構建的哲學基礎及基本思路
(二)評價體系的結構
五、人格改造評價的方法和技術
(一)標準化測驗
(二)人格測驗問卷的運用
(三)人格評價:行為觀察法
(四)人格評價:談話法
(五)人格評價:自編問卷法
(六)人格評價:評定量表法
六、人格改造的外因評價
(一)監獄的改造目標評價
(二)改造計畫評價
(三)監管人員素質評價
(四)人格改造過程評價
(五)教育改造設施評價
七、人格改造的內因評價
(一)人格載體治療的評價
(二)人格動力改造的評價
(三)人格基礎構建的評價
(四)道德良心培育的評價
(五)人格心理特徵發展的評價
(六)認知缺陷軸線改造的評價
(七)情感缺陷軸線改造的評價
(八)能力缺陷軸線改造的評價
(九)簡要小結
八、重新犯罪與人格改造評價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名人推薦
新中國成立後50多年,除了毛澤東改造罪犯思想之外,長期以來並沒有發展起完整的罪犯改造理論。新中國對於罪犯改造理論研究的不理想狀況,直到2001年陳士涵出版兩卷本的《人格改造論》後,才得到初步改變。這部著作系統構建了完整的罪犯改造理論,具有自己的概念體系、基本原理和具體理論觀點,完全符合科學理論的邏輯結構特徵。這部著作對於提升中國監獄罪犯改造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 吳宗憲教授
長期以來,罪犯改造的基礎理論研究是薄弱環節。《人格改造論》把罪犯改造上升到人格的高度進行系統探討,構建了罪犯改造的基礎理論體系;它對我國監獄制度的創新和罪犯改造實踐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同時,它將對諸多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產生影響。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法學家 沈國明研究員
作者顯然具有長期沉澱在監獄工作深處所積累的實踐經驗優勢和抵達廣闊人文科學領域所獲得的理論資源優勢。正是這兩種優勢的融合,造就了這部獨特而厚重的著作。每一個對罪犯改造進行深沉思考的人都能從中獲取豐富的靈感、理念和方法。
——上海市監獄學會常務副會長、監獄學家 麥林華
這是一部傑出的人文主義著作,蘊藏其中的是對人性缺陷的憂慮、解讀及改善路徑的真切探尋。
——上海師範大學心理學家 燕國材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 吳宗憲教授
長期以來,罪犯改造的基礎理論研究是薄弱環節。《人格改造論》把罪犯改造上升到人格的高度進行系統探討,構建了罪犯改造的基礎理論體系;它對我國監獄制度的創新和罪犯改造實踐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同時,它將對諸多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產生影響。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法學家 沈國明研究員
作者顯然具有長期沉澱在監獄工作深處所積累的實踐經驗優勢和抵達廣闊人文科學領域所獲得的理論資源優勢。正是這兩種優勢的融合,造就了這部獨特而厚重的著作。每一個對罪犯改造進行深沉思考的人都能從中獲取豐富的靈感、理念和方法。
——上海市監獄學會常務副會長、監獄學家 麥林華
這是一部傑出的人文主義著作,蘊藏其中的是對人性缺陷的憂慮、解讀及改善路徑的真切探尋。
——上海師範大學心理學家 燕國材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