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圓·茫茫大塊洪爐里

《人月圓·茫茫大塊洪爐里》是元代理學家、詩人劉因所作的一首小令。這首小令描寫了作者登臨一所古台時所見到的荒敗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的感慨。該詞意境雄渾曠達,沉鬱悲慨,蒼涼浩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人月圓·茫茫大塊洪爐里》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靜修先生文集》
  • 文學體裁:小令
  • 作者:劉因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人月圓
茫茫大塊1洪爐2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煙廢壘3,老樹遺台。
太行4如礪5,黃河如帶6,等是7塵埃。不須更嘆,花開花落,春去春來。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大塊:大地,大自然。
2、洪爐:造物主的冶爐。
3、壘:用於戰守的工事。
4、太行:山脈名,在黃河北,綿亘山西、河南、河北三省。
5、礪:磨刀石。
6、黃河如帶:《史記》載漢高祖劉邦曾在封爵時有誓言,有“使河如帶,泰山若厲(礪)”語,意謂即使黃河變成了狹窄的衣帶,泰山變成細平的磨刀石,國祚依然長久。後人因有“帶礪山河”的成語。此處僅在字面上借用了《史記》的成句。
7、等是:同樣是。

白話譯文

這茫茫的大地既然經過了造物主爐火的冶煉,怎能不帶上寒頹衰冷的外觀?你看古往今來滄海桑田,但只見廢棄的兵壘上瀰漫著野煙,古台的遺址上樹木參天。
放目遠眺,太行山脈就像長長的磨刀石,黃河也縮成了帶子一般,它們都混跡於塵埃之間。用不著更生悲嘆,說那花兒開了又落,春天去了又返。

創作背景

元代至元十九年(1282年),劉因拜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因母疾辭歸,專研理學,該小令就創作於此時期。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登臨之作,具體的地點已不可詳,總之是太行、黃河地區的一所古台,附近還有廢棄的軍事工事,氣象十分荒涼。
上片以“茫茫大塊洪爐里”開頭,作者並不直接從具體的景觀著手,而是擴大到無垠的空間,也就是一片天地洪荒的景象。同樣,在點出眼前的廢壘遺台時,復用“古今多少”的感慨,又將時間從眼下的登台時分有意識地無限擴展。這種蒼茫、深沉的心緒,使讀者自然而然體會到作者登臨所覽的荒敗,且意識到此非天然而乃人為,也即是政治和戰爭所造成的破壞結果。
下片“太行如礪,黃河如帶”借用了“帶礪山河”的成語,而又是登覽的實景,“等是塵埃”便帶上了總結和象徵的雙關意味。從總結的一面說,作者登臨之古台台勢高拔,迥出地表,遠方的太行山脈與黃河長流,都分別變成了小小的磨刀石及細帶子,那么處在視野中的人間景物,就更微茫若塵,“等是塵埃”正是一種張大形勢的說法。從象徵的一面說,“塵埃”微不足道,處在微塵中的世界也不值得去認真看待。既然山河會因人事的興廢而“寒灰”、而“塵埃”,那么時光的流逝、萬物的變化又有什麼可嘆惜的呢。下片的前三句回照空間,後三句回照時間,再度從擴張的境界中充實了上片的感慨。

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彭久安:視野開闊,胸懷博大,觀物有發展觀點,處世持積極態度。
現代學者王傳業:作者放蕩、無羈的生活追求,胸襟之浩蕩寬廣,見識之超凡遠俗,由此可見。

作者簡介

劉因(1249~1293),元代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駰,字夢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3歲識字,過目即能記誦。6歲寫詩,7歲作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眾。性不苟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為“靜修”。1282年(至元十九年)應召入朝,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藉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後居喪在家。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他以疾辭。他曾自選作品100餘篇,名為《丁亥集》,寓意深遠,人莫能解,有烏沖、安熙都為它作注。有《靜修先生文集》22卷,《四庫全書》本作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