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厚重的:人的問題隨想錄

人是厚重的:人的問題隨想錄

《人是厚重的:人的問題隨想錄》講述了:人的“生命力”楚有彈性的。但彈性的張力有多大,皆靠人為。人的生命價值在於他的社會價值,他的社會價值在於實踐中他自身深刻的思考力的存在與物化。人的本能是創造的,所以人的本能是超越的,又因為人是超越的,所以是創造的,二者互為因果,人生滄桑,滄桑人生,誰都會經遇這些過程。人性的共性決定了人性具有相通性,由此以己推人,便能使人在社會交往中,相互對等的相處,在一定條件下相互理解,挖掘“你、我、他”人性底色的真善美,共同構築人性知情、意的厚重。我們頭腦中產生的“思維對恩維的思維”,往往是人經遇自身某種歷史教調的必然結果,所以“思維對思維的思維”常常發生在時間、地點變化了的條件下,人以實踐為依據,轉換新的視角。對自身進行審視的過程中.相對自己的價值觀與行為進行的深刻反思。這個過程,使人常常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自身追尋與探索人生終極意義的需求、動機與目標的明確性。因而人在一種思緒中能夠更加獲得了解自己,發現自己,調動自己,把握自己的能力。

基本介紹

  • 書名:人是厚重的:人的問題隨想錄
  • 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 頁數:222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 作者:魏小蘭
  • 出版日期:2011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3545351, 750354535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人是厚重的:人的問題隨想錄》是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人的社會
一 資本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
1.資本主義社會
2.社會主義社會形態(較多地談到
中國)
3.在對兩個社會形態的“比較”中
透視之間的共性與個}生
二 認識與實踐層面的社會和諧
三 認識與實踐層面的社會創新
四 社會生活中的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五 社會生活中的人際交往
六 社會生活中的朋友之交
七 社會生活中君子與小人的關係

第二章 人的生命
人生存的外環境和內環境
什麼是人身心方面的亞健康狀態與健康狀態
人真正意義上的“生存與死亡”
人對自身生命資源的珍惜與消耗
人的“性格”與人生命質量的因果律

第三章 人的本質
一 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抽象的
二 人的道德性
三 人的自由(包括民主、人權)
四 人的解放
五 人格
1.每一個正常人都有相對整合的獨立人格
2.理想人格
3.人格的多重性
4.病態人格
六 目的與手段的統
七 人是歷史、現實、未來的統

第四章 人的價值
一 價值觀的存在
1.價值觀
2.價值觀與人的需求
3.價值觀的主導性
4.價值觀的變數
5.價值觀與行為
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共產黨員的價值觀
7.價值觀的改造
二 對“人”價值的定位與評估
1,人是目的
2.人是恆星
3.肯定自我
4.人的潛質的存在是“人的能力的存在與發展”的前提
5.人要發現與挖掘自身的價值
6.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7.人的正價值與負價值
8.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
9.個人價值轉化為社會價值的標識
是“個人價值的社會評價”
……
第五章 人的理性
第六章 人的思維
第七章 人性
第八章 人的情感
第九章 人的修行
第十章 其他
後記

後記

我在寫作書稿之前和最後的打磨階段,同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崔自鐸老師有過較多討論,從中獲益不淺。
哲學部的邊立新教授,對文稿內的某些內容參與了意見,且認真、嚴謹地提出寶貴建議,對筆者進行《人是厚重的》這部書做進一步的修改工作,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中央黨校科社部的劉海濤教授、經濟學部的賈華強教授、科社部的蒲長春博士及我的朋友孫松林對文稿中一些觀點的“準確性”,予以了直率的指點,提出了有價值的意見。
朱虹老師與我的家人在文稿即將脫手時的後期運作環節,提供了幫助。
在寫作過程中,北醫三院黨校分院的肖衛忠院長、馬滬寧、李宗洋大夫等,急人所急,對我身體疾患進行診療,使我克服了困難,讓《人是厚重的》這部書的寫作加快了進展’。
這些人從不同方面給與我的支持、協作、鞭策,促成著我的成功。我不會忘記這些人為我付出的幫助、辛勞。我以誠摯之心向他們表示自己由衷的感激之情!
魏小蘭
2010年10月於中共中央黨校

序言

當前,我們黨大力倡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創建,而和諧社會的創建始終要依靠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一直以來,我們黨對這些理論與實踐的探究,其出發點與落腳點是“以人為本”。這一切體現著我們黨多年來不斷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探索。
幾十年前,“人的問題”的研究,曾被看做“禁區”。如今在“撥亂反正”——劃時代的歷史新時期,“人的問題”的研究沒有禁區了。當今時代——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華民族日漸崛起,中國的建設與發展已呈現騰飛的大趨勢,因此中華民族國民意識的轉換,人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升,自然成為當務之急;從長遠看,“人的問題”的研究已被當作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工程,這一點,愈來愈被大家重視。
在《人是厚重的》這部書中,我談到“人的社會”這個問題時,涉及到人們所關注的社會和諧問題、社會創新問題。另外此書涉及到我對人的價值、人性、人的本質、人的生命、人的理性、人的思維、人的情感、人的修行等方面問題的思考,其中在“人的修行”中結合實際,從積極的方面談到了學習佛教文化的心得,尤其是在一定意義上對此文化中凸顯的人要“內視”,由此“自悟、自覺、自律”的道德底蘊的領悟。
回顧寫作過程:我把《人是厚重的》這本書中列入的“十個章節”曾作為“十道邏輯思考題”。在思考、研究的道路上,我遇到過數個未知數。在“問題”的圍城裡,在“未知數”的迷宮裡,經過亢奮、活躍的思索,不斷調動、挖掘、整合著我頭腦中各種“潛在、顯在”思路的“存儲”,有時自己會因此廢寢忘食。在經過努力,解決某些“問題”“盲點”對自己挑戰的過程里,自己盡力把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存在與思維的關係”、“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關係”、“內因外因的關係”、“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原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事物的“具體與抽象”、“內容與形式”、“感性與理性”、“現象與本質”、“因果關係”、“偶然與必然”等種種內在聯繫的觀點,作為自身解惑、答疑、梳理思路的“鑰匙”(工具)。力求在“咀嚼”、返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將邏輯學、人學、哲學融為一體,努力確立辯證思維的視角,並通過反覆的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去偽存真的分析,使自己能用多稜鏡般的“目光”投射人的問題,以實現從多個側面“解讀人”的寫作初衰,有時“思維”的過程是苦澀的,但我的體會是:在某種意義上且於一定條件下,思維不會枯竭。因而我更感到思維是一種享受,尤其是靈感來時。靈感的進出對我是一種幸福。對靈感的捕捉以及合理地連結它,使它結晶為某種“真知灼見”——這對我來說好比一種興奮不已的智力遊戲、邏輯遊戲。
通過努力,我力求使讀者眼中的這部書:具有思想的穿透力(深度),無“‘不求甚解’或‘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傾向。理論與實際結合;論點、論據完整;注意合理地解決每章內各節之間內在的邏輯關係;每小節內各段落之間的內在邏輯連結。另外,在闡述問題時,我注意不放過對事物本質存在的“多個內在‘邏輯鏈條’”的關注與挖掘,讓自己對“人的問題”的“透視”做到“多角度”,當然,我也想到:要防止出現——文內所設某些章節中內容之間的“立意‘交叉"’時的“邏輯重複”;即對“某些‘人的問題’”做闡述時,由於它從文內第一個主題的設計進入到文內第二個主題的設計中了(這是出於一種需要即:我的視角轉換了,所以想闡述問題的主題已經不同了),在一定意義上“我想‘闡述”’的意思就不同了,在這個前提下,我在邏輯視角中的論點、論據均有不同,所以請讀者在閱讀時注意這個前提。比如“‘人的修行’中的‘第四節"’,自己關注問題的焦點是“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並非去泛泛談“內外因關係”。在“人的生命”中的最後一節“談到‘性格’問題”時難以不打“擦邊球”——涉及到“內外因關係”,但我在這裡把握了“性格是闡述問題的側重點”等等。在“‘人的修行’中的‘第五節”’里,涉獵到“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事實,但,是想談人如何去“歷練”。這裡有分析問題視角的轉換。在“‘人性’中的‘認識人性的弱點,實現人性的升華’”同“‘人的修行’中‘超脫’”——這兩部分內容的闡述中,我注意到了“‘升華’與‘超脫’”兩個概念其意思是有區別的,由此在文內,我分別做了說明。此書稿還注意了寫作時遣詞造句中的邏輯性。文字敘述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力竭用流暢、樸實、簡潔、直白的語言表述撰寫的內容,且為了直抒胸臆,與讀者更好地溝通、交流,有些部分的文字運用了比喻、隱喻等語法修辭中的手段,使自己所想表述的“較為複雜的意思”,借用較為形象、生動、活潑的語言,讓讀者的“意會”更直接。
我通過以上的努力,設法完成了“科學、合理”地詮釋“人是厚重的”這個主題。我相信我能夠與讀者(包括不同年齡段、不同行業、不同職級的各層次群體及一些處在不同的處境、心境的人),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共振,在精神層面做到全方位的零距離接觸,彼此肝膽相照,共同分享我的一份“心得”,因為深一步講,受社會大家庭的滋養,我的生命同大家一樣充滿陽光。我的一切“資源”是社會給予的,因而我對社會有感恩之心。我願意用我的心回饋社會。——我願意將凝結著我的心血的《人是厚重的》這部書奉獻給社會。如果我能夠通過《人是厚重的》這部書獲得與更多讀者交流的機會,同時,通過此書能使讀者獲益,我終生將會感到欣慰。
這部書類似個人思想的“拾零集碎”、是思想的“火花錄”,多年來,自己筆耕不輟,始終對人的問題投射關注的“目光”,所以我珍惜平日裡每一個“靈感”的到來,珍惜每一個感性認識的提升。一直注意對自身頭腦中“人的問題”“‘點滴’‘火花’”的整理、積累。一直潛心立志——有一天得以厚積薄發,嚴謹、客觀的為“人”畫像,實錄人的本質。
正因為這部《人是厚重的》是個人思想的“火花錄”,所以建章設節不同,因而內容呈現出“‘繁’、‘簡’不一”。從某種角度說,這也是因為,有的段落用了以前自己撰寫其他文章時限於字數多而硬砍掉的部分,對這些文字自己一直珍惜並予以積累。此次寫作,我調動了自己的“積蓄”,進行了二度提煉、打磨、斟酌、升華,將其融合在《人是厚重的》這部書中。
說起來步入社會多年,在實踐的經歷中,我曾體察到不少人在一定條件下會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不同形式的思維障礙、心理障礙。我曾尋覓、追逐著這裡一個個的“為什麼”,在尋覓、追逐著答案的同時,我開始關注普遍意義上的“人的思維”、“人性的雙重性”,並傾心從理性上弄懂;之後我的興趣漸漸擴展到人的“‘理想自我’、‘現實自我’”的存在和與此相關的“‘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在人頭腦中的存在及對人自身的意義。以後在實踐中,自己對“‘哲學’、‘人學’、‘邏輯學”’這些方面的學習情有獨鐘,興趣濃厚,甚至懷有激情。我想,如果能夠在掌握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將其整合,融會貫通的運用,利用這些知識鍛鍊我的思考力,便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掌控自己、駕馭自己,使自身有智慧。同時,幫助自己更好地了解人、理解人、詮釋人。
“人學”學科,既老叉新。撰寫以“人的問題”為主題的書,是我多年來的夙願。我曾經有五年的軍齡,十多年工人生活的經歷,二十多年機關工作的經歷;平凡的人生常使我在平凡的體味中思考、欣賞與對待人生。生活的感觸使我常常想到:“人”的話題無處不在,在多年的學習、實踐、思考的過程中,我最終能同大多數人一樣,從自身生命的變數中漸漸感悟到了“人”生命的厚重,並從其中感悟到生命的珍貴、感悟到生命的彈性,生命的價值,生命的靈性,生命的可塑性。由此我不斷會從自身經歷中和別人經歷中得到理解人生意義的某種全新視角,並在熱愛人生,熱愛生命,由此執著地追求人的精神衛生,搞好人的心理健康的努力中,不斷使自己在真善美的更高層面珍惜人生。
至今我未停止對使我發生興趣的問題的探究。在思考與寫作過程中——雖然頸椎病的幾度折磨使我時不時要放下一些“思緒”,以至幾次放緩寫作的“腳步”,但我終究欲罷不能——最後,自己為《人是厚重的》這部書執著地畫上了完整的句號。當然由於水平有限,主觀性、片面性、絕對性之處及其他的瑕疵難免會有,請讀者指出。
自己的年齡與身體條件日漸走下坡,但仍有學習、思考的需求與興趣,我力求在今後的實際生活中繼續求知、探討、獲益。我願意在一定條件下的靜思與苦修中,在某種憧憬與期待中,在坐冷板凳——感受某種新的“盲點”的存在帶給自己的困惑與孤獨中,即在那個孜孜不倦的學習、思考、實踐、探索與積累的過程中,最終還能上一層樓——獲得某種勵志與某種境界,爭取在更加開闊的社會平台上,以更開闊的人文主義視角,追蹤歷史發展的脈絡與發展的腳步,由此以新的思想積澱為依據,從新的層面思考與解讀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