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藝術(第7輯)

人文藝術(第7輯)

《人文藝術(第7輯)》是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查常平

基本介紹

  • ISBN:9787221079985
  • 作者:查常平
  • 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2月
  • 頁數:360
  • 定價:38.00元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我們生活在一個大多數哲學家喪失智慧、部分藝術家以塑造女人為創作、少數宗教徒拒絕信仰踐行的時代。這樣言說的前提在於:哲學能夠給人智慧卻壓制人的生命情感、藝術能夠給人審美的形式卻容易導致人沉淪、宗教始終要求信徒把自己所信仰的對象變成自己現實生活的一部分。 哲學的確可以使人智慧,但卻無能讓人成為良善又道德的人,不能使人成為燦爛有品味的人。對於後者,惟有藝術的創造才能美化人;對於前者,惟有宗教的仰望才能造就人。沒有對於絕對真理的信靠,人生就沒有方向;沒有對於審美圖式的嚮往,人生就沒有品味;沒有對於幽微智慧的執愛,人生就變得盲從。 我們還生活在一個智者無思想、藝人為玩物、信徒戴面具的時代。即使如此,我們依然渴望哲學(形上)、藝術、宗教之精神樣式的復興,因為我們始終渴望生成為人的尊嚴,渴望在物質主義、肉身主義、科學主義恣意踐踏、強奪我們心靈的時候發出反抗、拒斥的...(展開全部) 我們生活在一個大多數哲學家喪失智慧、部分藝術家以塑造女人為創作、少數宗教徒拒絕信仰踐行的時代。這樣言說的前提在於:哲學能夠給人智慧卻壓制人的生命情感、藝術能夠給人審美的形式卻容易導致人沉淪、宗教始終要求信徒把自己所信仰的對象變成自己現實生活的一部分。 哲學的確可以使人智慧,但卻無能讓人成為良善又道德的人,不能使人成為燦爛有品味的人。對於後者,惟有藝術的創造才能美化人;對於前者,惟有宗教的仰望才能造就人。沒有對於絕對真理的信靠,人生就沒有方向;沒有對於審美圖式的嚮往,人生就沒有品味;沒有對於幽微智慧的執愛,人生就變得盲從。 我們還生活在一個智者無思想、藝人為玩物、信徒戴面具的時代。即使如此,我們依然渴望哲學(形上)、藝術、宗教之精神樣式的復興,因為我們始終渴望生成為人的尊嚴,渴望在物質主義、肉身主義、科學主義恣意踐踏、強奪我們心靈的時候發出反抗、拒斥的聲音。任何所謂對藝術市場的社會學分析、圖像學洞見、科學式的觀察,都不能取代對藝術本身的人文性反思,不能取代對藝術家作品展開心理的、歷史的、語言的、時間的乃至神學的考察。相反,藝術首先是人的一種精神樣式而不是人的物理活動,其次屬於人文而非科學的現象,再次才是當代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那些僅僅從外部審視當代藝術的批評家,只表明他們置身於藝術之外,無論他們策劃了多少展覽、組織了多少藝術活動、出境率多么高。他們如此談論當代藝術越多,只表明他們離藝術越遠。 在藝術、形上、宗教之類人文現象中,出席永遠不等於在場。 本輯“藝術研究/典範圖式”欄目中,我們首先發表西美正的“極限實驗”一文。他用深度的欲望、深度的傷害、深度推進的極限實驗,為羅發輝在中國當代藝術的實驗場定位。對於羅氏而言,人的深度欲望,同都市文明的生存狀態相關;人的深度傷害,同人際關係的欲望追逐相關;藝術的深度推進,同當代藝術的典範圖式的尋求相關。在作者看來,羅發輝的藝術歷程如下:他在20世紀90年代自我投射的變異人像的實驗中尋找自己的藝術語言圖式,不斷在否定中快樂地肯定,到2002年才確立寫意性玫瑰欲望圖為自己的原初圖式;他於油畫中吸納了中國畫水墨的浸染元素,將其推向極限表達,成就為意象性的玫瑰潰爛圖與人體局部潰爛圖。從前,為了避免和太多以人為題材的藝術家重複,他選擇了能夠自由表現人的心理需要的玫瑰意象,在變化中實現自我否定。他在對我們這個時代的個人性理解中,以簡練的色彩呈現人心中否定性的縱慾或傷害的生命情感。近兩年的作品,他開始逐漸擺脫這種潰爛圖式,在呈現對象上從人的否定性的病態生命情感轉向肯定性的康健生命情感。這種極限書寫,區別於時下眾多藝術家屈從於肉身欲望的重複書寫。 楊小彥的“物像天演”,探究李邦耀的“新物像主義”。在所謂中國的“政治波普”藝術家中,李邦耀對包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具體物質,諸如餐具、電器、玩具、美容品、汽車乃至品牌有著持之以恆興趣。他把這些使人既離不開又深感乏味的物品一一再現出來。他經歷了波普和組裝的風格、奇怪的超現實階段,最後落腳在完全的物質化表達上,讓所有心靈主義幻覺式的想像徹底退場。李邦耀在十多年的藝術實踐中,深刻體驗到一種或許可以叫做“新物質主義”的全球化現象。在它面前,人類已經失去了美學判斷。然而,藝術家本人卻歸結為“社會物種的起源”:當物質的繁殖形成必然時,它已經不受人的控制。現在,物質的繁殖是否為人們的需求顯然不重要,人逐漸變為一個客體、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藝術家感嘆地說:自然之物和生產之物何其相似?唯一與達爾文所論述的自然選擇不同的是,“物”——產品,其變異是利潤選擇。 “另類歷史的書寫”,是查常平用邏輯歷史學的方法研究藝術家張大力近期作品的實驗。對歷史的另類書寫,將形成另類的歷史。事實上,即使是面對相同的歷史事件,歷史學家不同的歷史觀就會有不同的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